资料图: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中新社发王丽南摄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并十年来首次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变化将会如何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走势?又将如何影响你我的生活?
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为了消除经济过热的负面影响,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低迷,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目的在于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03年以来,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一直到2007年,政府所实行的货币政策一直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
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
马洪涛:“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明年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那么实行这一政策之后将会带来哪方面的影响,为了对于这一政策做一个深入的解读,今天我们演播室专门请来了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先生,樊教授你好。”
经济学家樊纲:“你好。”
马洪涛:“首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在您的印象当中,改革开放我们实行最紧的货币政策应该在什么时候?”
樊纲:“应该94,95,96那几年,当时应该92、93出现一次经济过热,背景也是因为经济过热,然后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马洪涛:“紧到什么程度?”
樊纲:“当时首先紧是信贷额度控制,当时的体制下,直接的数量控制还是起主要作用,现在很多人回忆起来那时候叫一刀切,要把贷款收回,而且要在贷款额度上严格控制,当然在其他一些变量上也都进行了一些调整,当时的利率提高是跟通货膨胀率比较高是有关的,因为名誉利率负得太多了,因此利率提得比较高,但是像存款准备金率,当时也到了14%左右,也是很紧的一种政策。”
马洪涛:“我觉得可能很多人还会有印象,在95、96年的时候,当时有些银行提出来保值储蓄,利率已经到百分之十几,会深深影响老百姓的一些选择。”
樊纲:“那个保值储蓄基本含义它不是一种主动性的政策,它是一种被动的,因为通货膨胀率高,你要避免出现特别深度的负利率,所以用保值储蓄的办法来抵消通货膨胀负面影响。”
马洪涛:“很多人都经历了那段时间,我想问一下你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在经历那段时间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樊纲:“印象最深是到最后出现了通货紧缩,那是97年年底的事情了,大家当时因为一开始经济过热,然后投资过度,投资过度然后最后大家都不投资,这是典型的经济危机现象,因为前面有投资过度,结果导致了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然后大家都不投资了,因此信贷也进一步萎缩,那时候就变成恶性循环,最后就产生了通货紧缩。”
马洪涛:“所以从那时候开始,中国政府实行相对宽松的政策。”
樊纲:“到89年初正式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进行政策方面的调整,然后无论从利率还是从准备金率,逐步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
为什么十年以来首次提出的“从紧”的货币政策? 马洪涛:“为什么要在时隔十年之后,现在选择在这个时候重新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樊纲:“情况就是出现了大家都看到的这些问题,第一确实增长速度较快,而且仍然具有可能变成过热的这种情况,第二,就是我们现在确实货币比较多,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然后就是通货膨胀率,今年比去年要提高了一大块,尽管这通货膨胀率各种因素我们要加以分析。”
马洪涛:“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选择从紧的经济政策,继续实行稳健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后果?”
樊纲:“那你就是等于在政策上,宏观政策上讨论的一个话题,你是在雪上加霜,或者叫推波助澜了,就是你该紧的时候没紧,你反而是松了,就等于是政策永远应该是逆向的政策,应该是热的时候我要紧一紧,你紧的时候我要热一热,你不是逆向的那就叫做雪上加霜的一种政策或者叫做政策火上浇油,你没有起到政策应该起的作用。”
单靠实行从紧货币政策是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今年以来,央行几乎以每月一次的频率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先后共上调十次,目前准备金率已达14.5%,创20年最高,除此之外,央行在今年还累计加息5次,频率呈现出逐渐加快趋势,下半年7、8、9三个月连续加息。发行特别国债也是今年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一大特点,1.5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预计年内将全部发完。
在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2007年,就有如此高强度和高频率的货币紧缩调控,那么落实2008年的从紧货币政策,究竟还有多少空间,又将通过怎样的调控手段来落实?
马洪涛:“我们现在还想知道是,我们也都注意到,在今年的6月13号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当时已经提出来要实行一个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而且在那之后我们确实看到央行不断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在你看来我们目前已经执行这样一些货币适度从紧的政策是否已经达到它想要的效果。”
樊纲:“咱们举例来说IT泡沫的时候,美国格林斯潘,他连续12次,13次提高利率,当时就有人说怎么不起作用,怎么股市还在涨,我们泡沫还在鼓,你想想他如果没有采取那些措施的话,那些泡沫不知道鼓到哪去了,在这个意义上,为什么要进一步提出从紧的政策,就是说这个政策起到了效果,但还没有完全抵消掉经济当中其他因素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抵消各种因素的作用,所以说它并不是从过去一年政策没有起到效果,而是说根据现在的形势还要继续采取这样政策,来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马洪涛:“就像一个饿的人需要吃东西,我现在不断吃东西,但是仍然可能感觉到饿,但不能够把最终吃饱归功于最后一个馒头。”
樊纲:“对,不能说最后一个馒头,他前面吃那些东西都起作用。”
马洪涛:“我想知道的就是,在目前情况之下你认为还需要经过多少这样从紧的政策,才能够达到您刚才说抵消的效果?”
樊纲:“我再调一次准备金率,也是更紧了一点,它没有放松这就表明政策取向还是朝这个趋向。”
马洪涛:“我们能不能打一个比方,比如一个弹簧我们压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就没有再往下压的空间?”
樊纲:“也许再往下压一压,也许还需要再往下压一压,但是我只要不松,它不弹回来,继续是这种从紧的政策。”
马洪涛:“那么从目前经济运行特点来说,我们已经在一年之内加五次息,加了九次准备金率,在你看来,还有没有继续往下加的空间。”
樊纲:“政策永远是有空间的,只要你经济趋势在那里,政策永远是有空间的,而且它随着经济情况变化不断调整。”
马洪涛:“我想我们这一次提出来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一定是针对我们目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但是我想知道的是,面对我们经济运行中种种问题,我们单靠实行这样一个从紧货币政策,是不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樊纲:“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就是调整经济的总供求关系,它解决不了经济结构的问题,也解决不了经济制度的问题,而且它是一个短期政策,它解决不了很多其他的问题,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它解决不了很多其他的问题。”
马洪涛:“比如说什么问题?”
樊纲:“比如说,我们现在之所以经济容易出现过热,投资容易出现过多,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什么?是因为我们储蓄太高了,我们2006年50%的GDP是储蓄,都被储蓄起来了,2007年大概这个数字不会低,仍然会是50%的储蓄率,居民消费储蓄率基本是稳定,25%,26%左右,并没有很大的增长,但为什么储蓄率增长这么高?是因为这些年特别从04年以后,我们的企业变成了中国储蓄的主体,企业的储蓄不断的升高,在整个经济当中比重也不断升高,这里面就涉及很多制度性的问题,财税制度的问题,比如说现在我们的资源价格都在上涨,而我们资源行业的收入都变成了企业的利润,国家不能够分享的,这样这些利润就很高,又跟别的一样只交个税,我们国有企业又不分红,所以所有这些东西变成企业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定义上就是储蓄,储蓄这么高我们投资就容易产生过热的倾向,这说明什么,光有宏观政策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我们要想解决这些所谓深层次的问题,所谓不断的产生这种过热趋势的问题,还得有很多制度改革的政策,还得有很多结构调整的政策,而这个又不是宏观调控政策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能因为要治理通货膨胀,要防泡沫,我们就忘了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特别这些问题还会不断产生出这些宏观上的波动,所以要更加及时的对那些体制和结构上的问题给予更大的关注,我们的经济才能更稳步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