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12月14日电 题:整容,就业压力下的选择
记者 刘双双
晓玲(化名)是湖南某高校大四的一名学生,现在正在长沙一家整容医院接受手术。成绩优异的她,在最近几次大型应届生招聘会上屡屡碰壁。
她认为长相不佳是“罪魁祸首”。
任何一家单位招聘,都不会把容貌的要求公之于众。受访的企业负责人也都坚定地声称,“只要是优秀的人才,我们都愿意招收,容貌不是决定因素。”
但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和晓玲有着同样感受,很多时候姣好的面容成了就业时一个重要的砝码,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相反,长相平庸的女孩可能连初试“通行证”都拿不到。
数千甚至上万的手术费对无任何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并不低,但他们及自己的家人仍然愿意承担巨大的疼痛及不菲的费用。他们坚信,这是一次圆梦之旅,为以后择业和生存发展铺垫了基础。
在清一色着绿军装的解放年代,谈论身材、容貌在中国都是有所避讳的。高考恢复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还是统一由学校分配安排,多数高校学子不用为找工作而担心。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到来,中国高校开始逐年扩招,大学生不再是高枕无忧的天之骄子。他们需要和其他人一样,跻身就业大军为自己的前途自主择业。
来自教育部的消息称,截止到今年九月一日,有三百五十一万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尽管比去年同期增加五十四万,但仍有一百四十四万的二00七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二00八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五百五十九万人,比今年增加六十四万人。
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是当今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即便是名牌学校、热门专业的大学生,为争得一个理想的职位往往需要过数关、斩千将。
而在这个崇尚美、追求美的时代,越来越具有主动权的招生单位自然把外表作为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修饰美化简历照片以获得面试机会,再到如今的大学生花重金做双眼皮、隆鼻、增高等整容行为,严峻就业形势无形中衍生了这些新现象。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