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传出消息,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已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据《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2月10日报道)。
据说,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此次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的“试验区”,与以往的“经济特区”、“新区”概念不同。对于试验区国家没有给出既定的优惠政策,也不会有中央财政上的倾斜。但正因为没有政策框架限制,试验区拥有关键的“先试权”:在改革中遇到任何具体问题,可以自行进行摸索试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申报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这似乎是在人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前所未有的、完全让人耳目一新的一扇窗子。“先试权”给了两湖“试验区”充足的空间,两湖“试验区”完全可以在自身的一亩三分地上试着播撒科学的、和谐的“种子”,让他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生根、发芽、自由生长。真正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地区付出环境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出口依赖的已有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十七大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然而,和拥有如此充分的试验空间对比十分强烈的是,目前的两湖“试验区”还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的只是框架方案。不仅如此,有媒体称,武汉城市圈在获批“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第二天,承诺将率先打好四大节能减排攻坚战。“节能减排”一时之间成为人们对于两湖“试验区”着眼于“两型社会”建设的首要印象。
实际上,两湖“试验区”有望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得益于该区域诸多因素的支撑。两湖“试验区”所在的中部地区对于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均有较好的储备,诸如土地资源、环境资源、产业基础、劳动力资源、文化优势等。整个中部地区不仅有区位优势,更有后发优势。此外,人才优势可以说是两湖“试验区”带动中部崛起可依靠的核心资源和重要支点,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的高科技人才中有相当比例是出自两湖地区,然而“楚才晋用”之势一直以来让两湖地区尴尬不已,如何能将两湖地区的“智力资本”用好无疑将考验两湖“试验区”官员的智商和能力。目前,虽然在两湖地区已出现了部分人才回流现象,也有部分产业出现人才积聚越来越快的趋势,如武汉的光电产业、湖南的新材料产业等,但如何用好“智力资本”仍是两湖“试验区”最应该关注的问题。因为,众所周知,“资本时代”正在被“知本时代”所代替,未来的竞争无疑是“智力资本”的角逐。
当然,除此之外,两湖“试验区”还需要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十分注意,适当避免产业选择雷同,这样将会更好地发挥各自的长处,避免内部发生恶性竞争,以提高该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