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不要触动那片沧桑的废墟

 

  “我感到很愤怒!”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叶廷芳这样形容他近来的心情,“看了人民日报等媒体上有关圆明园的报道,我有话要说!”

  作为知名的文化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历次围绕复建圆明园展开的争论中,叶廷芳一直坚守着“保留废墟”的立场,并多次公开他的意见。

  针对圆明园将修复部分建筑一事,叶廷芳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并于12月19日投书本报,大声疾呼:不要触动那片沧桑的废墟。

  现将他的文章编录如下:

  承载民族最屈辱的那段历史

  遗址的历史见证价值不可替代

  近40年来,在举世闻名的古都北京,有两大无价文物的命运备受关注:一是举世无双,宏大、完整而坚固的北京城墙,一是同样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圆明园被入侵强盗洗劫后留下的废墟。

  前者已在40年前被拆得几近精光;后者正被部分同胞呐喊着要求重建或部分复建。这两大不可移动的文物,一个从有形到无形(消失);一个则从几近无形被要求有形(重现)。看起来二者的归宿正好相反,但实质上二者的命运是相同的,即都是毁灭??如果后者得以实现的话。

  人们对这两大文物所采取的行动,尽管形式相反,一个拆,一个建,但其性质是一样的:都是破坏,不管主观意图如何。这两件事有着内在的联系,它反映了我国公众的文物意识还没有觉醒,或没有完全觉醒。在这方面,我们比国际共识晚了至少30年!

  二战以后,国际社会鉴于两次战争给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带来的浩劫,倍加珍惜作为生命记忆载体的文物,有关的国际会议频频举行,国际公约频频出现。就在我们起劲地拆毁城墙的时候,几十个国家的代表正在巴黎签订关于申报“世界遗产”的协定(1972年)。那时的国人(包括我在内),都把城墙当作过时了的防御工事,觉得留着碍事。

  在圆明园的保护上,一些人患了同样的文物“色盲症”。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把圆明园遗址视为一块“荒地”,不利用岂不可惜!至于有些人(包括某些专家、学者)一心想“重现昔日造园艺术的辉煌”,他们只能从有形的建筑物上看到热闹的“辉煌”(虚假的辉煌),却不能从圆明园的遗址废墟中感受到沧桑,因而始终进不了历史遗产的文化语境。这就难怪他们要为重建圆明园而不断地奔走呼号。

  我之所以认为圆明园遗址这片废墟是不可触动的,是因为她承载着中华民族最屈辱的那段历史??从一个强大的国家沦为连国门都守不住、甚至连自己的一座美好园林都保护不了的“半殖民地”的历史。因此,这一大片入侵强盗的“作案现场”,是烙印在每个有民族尊严感的炎黄子孙心灵上的永恒创痛,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最震撼人心的历史教科书,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她都是一口永不消声的警钟。为什么我一再强调,圆明园遗址的历史见证价值远远超过一座文化遗存即皇家园林的价值,理由就在这里。正是鉴于某些重要的历史遗存或废墟的这种不可替代的价值,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我们应该维护法律的尊严。

  复建论者混淆文物“真假”性质

  圆明园复建问题不妨先放一放

  文物之所以是文物,就在于她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于她的历史原初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有一位热心的复建论者振振有词地说:“真古董不一定好,假古董不一定不好”,现在复建了,“只要是精品,几百年后这些宫殿就是真古董!”这种“文物克隆论”出之于一位研究历史的教授之口,不免令人震惊!在他的文物(古董)概念中,历史文化的要素没有了,“真”和“假”也不必区分,甚至可以互相倒置;文物的本质就在于工程或制作的“精”和“粗”的区别!真是大谬不然也!

  复建论者的另一个理由是:中国建筑主要是木构建筑,容易毁坏,因此屡建屡修是常事。没错。问题是,凡是建筑,都服从功能(即实用)的需要。统治者的宫殿、庙宇被毁了,他当然要重修。这类为实际需要而重修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后来成为历史的证物。但是当年建造圆明园的那个皇朝还存在吗?历史上还找得出第二个像圆明园遗址这样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遗址吗?复建论者还说:西洋楼不是圆明园的主要建筑,不能代表圆明园遗址。这个论点把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给混淆了!作为皇家园林的圆明园,西洋楼的确不能代表它。然而作为被毁掉的圆明园遗址的西洋楼残躯,则是惟一的代表,因为她是那场劫难中惟一的、而且是最有效的见证者和最有力的控诉人。这好比一家人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袭击中,大人们统统倒在血泊中,只剩下一个被打成重残的小孩,难道因为这个小孩只是这个家庭中的次要成员,就没有资格作为这一罪行的目击者吗?

  全面修复不当,修复1/10总可以吧?这是复建论者作为妥协的又一个借口。我说过,1/10在比例上固然是小数,但其绝对数将是大量的。其结果势必破坏遗址的美学价值:悲凉的沧桑感和游人的凭吊情绪。如果一定要建造一定比例的功能性用房,那么其风格也应该与金碧辉煌的古建筑有所不同,而且不要在原址上动土。我最后的意见是:一、保护圆明园遗址的第一步工作是清理和发掘(这也是重要的“作为”);二、既然还有那么多人在进行激烈的争论,复建1/10的问题不妨先冷一冷,放一放,等待国民文物意识的普遍觉醒。

  (本报记者 刘琼 整理)

  

(责任编辑:李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