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内贸险的硝烟味似乎越来越浓了。
10月至11月,山东、河南等地的媒体上,陆续出现中国信保与当地某大型企业展开国内贸易信用险合作的消息。而与法国信用险巨头科法斯结盟的平安产险,也传出将在金控集团构架确立之后推行“打造综合金融、力推交叉销售”的思路。
另一方面,另外两家国际信保巨头Eulerhermes与Atradius也于近期在内地加速攻城略地。
安联保险集团在完成购并Eulerhermes的策略整合后,其设于广州的分公司开始在后者的技术支持下开展内贸险业务。但受网络资源制约,目前其展业客户仍以安联集团的全球保单客户为主。
在与人保财险接洽失败后,Atradius最终于今年上半年与大地保险达成合作协议。与Atradius擦身而过的人保财险,也于今年8月独立低调启动内贸险。
全线发力
内贸险在国内刚刚起步,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词。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内贸易保险业务承保部总经理王文全介绍,除风险保障功能外,内贸险还是一个融资工具,通过国际上通行的“应收账款+信用保险”的债权融资模式,一方面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等级,使那些无固定资产抵押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在采购领域原先占压了大量资金,利用内贸险,借助保险公司的信用审核,给定可以承保的信用额度,就可以提升供应商对该企业的信任和信心,接受该企业信用采购方式,从而减少采购过程的流动资金占用量,间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
“与针对损失进行赔偿的传统保险产品不同,对于贸易信用险来说,损失赔偿往往是最后一步。”平安产险贸易信用险室主任丁文煜表示,除却就应收账款损失的赔偿,贸易信用险的价值还在于对买方信用的事前评估。
开展信用险往往需要斥巨资购买研究机构的企业资信评价报告,并建立数据库,在IT建设方面投入很大,因为要维持一个很大的数据库,而且要经常更新。另外对核保人员的要求也很高。这使之成为一项非常体现公司规模效应的险种,也造就了这一险种的高门槛。
2003年10月开始在科法斯的协助下启动内贸险业务以来,平安产险的内贸险保费收入均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至今其承保规模已超过1300亿元。知情人士分析,目前在内贸险领域,平安产险仍在国内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
平安产险由于在平安集团内集中了最大规模法人客户,往往在综合金融领域以团体客户的输出者身份出现。“产销年金”、“产销信托”等源自产险既有客户的交叉销售模式,也一直是平安集团交叉销售的重点。
开拓内贸险4年以来,平安产险亦在这一领域积累下众多法人客户资源,多为大型跨国公司。
除却内贸险,中国平安集团构架下的其他金融产品也将与其不乏合作可能。按内贸险运作模式,银行与保险公司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领域是一对天生合作拍档。通过银行保理业务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的企业,往往会被银行要求购买贸易信用保险。银行方面既需要通过保险公司的买方资信数据库对客户进行评估,又希望借助商业保险模式,控制贸易融资的风险。
循此思路,在集团综合金融框架下,未来平安银行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利用平安产险的贸易信用保险凭证,到平安银行办理贸易融资或保理业务??“大树”下的便利,加重了平安银行公司业务突围的筹码。
2007年5月,科法斯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戴伟(Francis David)专程赴深圳拜访平安产险,希望寻求更深一步的合作。
事实上,平安保险的这一思路,在早些时候已经被中国信保大力推行。中国信保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应收账款+信用保险”的债权融资模式,排解了银行的后顾之忧,促使众多银行纷纷开展“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截至2006年末,中国信保已与68家中外银行合作。
一位长期研究保险问题的专家称,目前,保险已在世界各国贸易活动中广泛开展。《福布斯》500强中有80%购买了贸易信用保险。
按目前承保项目来看,各公司客户群略有不同,中信保和人保财险主要针对大的中资公司,而具有海外援手的其余3家则以外资客户起步,发展较早的平安产险,更将其客户拓展至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国内各行业龙头企业。
信用体系桎梏
尽管保险巨头们乐于继续掘金于内贸险,然而令他们头疼的问题仍然显得很顽固。
一是国内信用环境相对较差。企业信用理念淡漠,企业间交易相互拖欠严重,三角债屡见不鲜,企业坏账率居高不下。我国1339家上市公司2005年三季度末应收账款余额已达3450亿元,平均每家2.58亿元,同比增长178.2%。同期,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则高达21213亿元,同比增长了16.7%,逾期应收款比率高于60%。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我国企业的平均坏账率为5%左右,而美国坏账率仅0.25%。二是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信用保险承保的基础是信息,但目前国内调查到的信息真实性有待提高,特别是财务信息。
平安保险某人士就曾表示:“虽然这一市场潜力巨大,前景乐观,但由于国内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做起来不仅风险很大,困难也大。因此,平安在业务规模上有所保留,并且在客户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市场化较高的景气行业和遵守商业规则的跨国公司以及大型民营企业身上。而对于占国内企业数量99%的中小型企业,暂时还不敢涉足。”
“这是一个无穷大的市场,但我不看好国内信用保险,中国社会信用普遍缺失的情况下,银行都没做好保险公司能做好?”清华大学国际金融教授张陶伟对国内信用险持怀疑态度。在他看来,有的银行为了去了解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除了看财务报表外,还会去查这个企业的水电费、电话费来对企业进行综合判断。而保险公司根本无法渗透到银行所能深入的枝节。
信用保险的标的就是信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这就使得卖方和贷款人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经常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市场分析师认为由此会带来银行呆账坏账比例增加、企业“三角债”频繁出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
信用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掌握企业的信用状况。而目前中国竟然连一家自己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都没有。中国出口信用险市场发育之初主要是购买世界最大的信用咨询公司邓白氏的数据,而国内尽管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几家信用咨询公司,但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国内贸易短期信用险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险种。如果企业要投保,保险公司首先要考察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同时要分析企业买家的整体财务情况。”据一位专家介绍,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科法斯要求平安对投保企业每一个买家都要有一个信用额度。有100个买家,就得做100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企业的应收账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旦有新的买家,就得申请新的额度。这就要求保险公司首先必须有一个固定的核保团队,核保人员要有财务和银行工作的背景,有能力去分析某个企业短期内潜在的破产风险和偿付能力。
一方是权威信用评级机构的缺失局面,一方则是国内信用保险市场需要信用评级机构。在两难情况下,科法斯、平安、中信保自己操作着相关企业的信用评级。
但是,高风险肯定会有回报的。科法斯集团从1996年开始做这个险种,每年都有8%的增长,核保利润也相当可观。
目前国内企业的信用保险意识不强也制约了这个险种的发展。据了解,平安保险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而有系统、完善的信用管理职能的非外资企业只有不到0.1%的比例。
而大型的中央企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需要运用信用保险保护自己。目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除了与一些大型企业签署全面的战略合作外,还征集了577万家中国企业信息和40万家国外买家信息的中国信保“企业资信数据库”,这为企业经营决策及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支持。
目前商务部已经建立了“商务领域信用信息数据系统”,以降低信用管理中介机构的运营成本。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许复兴说:“希望更多的企业了解信用保险,利用信用保险,这不但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可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
这显示,内贸险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在逐步改善之中。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