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益的补充”到
“平等保护物权”
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创举。我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的经济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型经济,由一个国民经济一度濒临崩溃边缘、农村2.5亿人生活在温饱线下的国家,一跃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我从回顾与展望的角度来谈一谈民营经济的发展,供大家参考。
非公有制经济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项主要方针政策,就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回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大推进,都带来非公有制经济的重大发展。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每一次新发展,都反过来推动了进一步的改革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并不断充实完善。党的十二大提出将劳动者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四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方针政策在随后的宪法修正案及相关法律政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具体落实。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各种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十届全国人大将保护私人财产写入宪法,并制定了物权法、企业所得法、反垄断法等重要法律。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几十项配套措施。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的要求。
党和国家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改变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改变了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传统观念,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给千百万民众自主创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为民间资本自主投资打开了广阔空间。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强国富民的重要依托。
全国私营企业199年为9.8万家,1995年65万家,2000年176万家,到2006年已经达到498万家。进入新世纪以来,每年新增50多万家,到今年9月已经达到了538万家。我国私营企业现已占全国法人企业的70%以上,成为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个体私营经济已占全国GDP的40%左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非农就业的80%左右,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私营企业占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资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现代管理水平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私营大公司、大集团,一些企业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排头兵、知名品牌的创立者和地方经济腾飞的领军人。
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还改变了单一所有制结构,改变了传统企业经营方式,改变了市场运行机制,改变了政府传统管理体制,改变了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方式,改变了传统思维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旧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产生了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如果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新时期的一大改革就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一大开放就是吸引外资进入;快速发展的一大显著成就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的空前大发展;与时俱进的一大突出标志就是改变传统的所有制观念,承认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两个“平等”,即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这必将推动民营经济又一次重大飞跃,我们可以预见:
随着《物权法》、《反垄断法》和《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和实施,保护私人财产权和现代产权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将逐步建立与完善,从法律制度的层面解决了民营企业家的后顾之忧,进而更好地形成了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氛围;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将进一步形成,有关部门和行业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配套政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某些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垄断势力利益将得到有效遏制,在市场准入操作层面上存在的明放暗不放的“玻璃门”将被进一步打破,进而形成公开、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适应各类企业需要的信贷政策体系将逐步建立,特别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将会快速发展,对创业型、就业型、科技型和服务型中小企业,将实施优惠的扶持政策,进而形成中小企业融资创业的良好环境。
转变增长方式,
完善治理结构
在此,我们认为,民营经济在未来仍将继续获得更大的发展。
第一,民营经济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今后几年,中国的民营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增长率仍将高于全国经济平均增长水平,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我们估算大约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规模以上的私营企业将不断产生,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将形成,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将会进入全国大型企业行列,进入全国的500强企业,有的甚至将迈向世界500强。
第二,民营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将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不断提高。新的所得税政策的效益会逐渐显现。融资环境及行业准入的进一步宽松,将使民营企业在效益增长、资本运作和战略发展等方面产生较大变化,投资效率和经营效益将进一步提高。在效益不断提高、资金获得支持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将会明显提高。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加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其必将成为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主体。
第三,民营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逐步实施,民营经济以往“高能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将逐渐被“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友好”的增长方式所取代。企业的发展战略必将产生深刻变化,减污减排、绿色生产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资源相结合的措施将被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主动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大力开发和使用环保型、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
第四,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断规范和完善,“走出去”的步伐将明显加快。私营企业中公司制企业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家族与专家结合型管理模式将进一步发展,职业经理人制度将被规模民营企业广泛认同,企业治理结构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和现代化。近几年,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是在外投资建设产品营销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今后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在国外建立营销基地,扩大加工基地,同时,一些企业还将建立研发基地、资源基地、融资基地和人才基地,部分基地将建立在发达国家。
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正是改革开放造就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在展望民营经济美好前景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上的各种议论。在座的各位许多都是中国经济界的专家学者,希望大家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本文由本报评论员周慧兰、欧阳觅剑整理,并经作者审核。)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