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东方智慧
热点解析:
上汽并购南汽成功打造中国最大汽车企业的大戏仍余音绕梁,一汽整体上市也令市场充满期待,近期中国汽车行业内部一系列行业整合行动已经充分说明我国汽车行业的整合年已经锁定在2008。
投资要点:
1.市场普遍认为,2008年将是我国资本市场大规模资产重组、整体上市等资产整合提速的一年,而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政策重点扶持和鼓励创新发展产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组优先权。“汽车+大重组”概念有望在市场中全年风行。
2.汽车大国要变身汽车强国仰仗资本市场大运作和大手笔,其中自然暗含创造大财富的大机会,相关上市公司值得投资者深入挖掘。
一、2008年汽车行业有望开启资产重组、整体上市元年大幕
无论是证监会并购重组“双审”加速,还是国防科工委宣布两年内加速军企整体上市改革,均已昭示2008年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央企大规模整体上市元年。而在整体上市板块中,汽车板块无疑得到了国家政策的特别优先权,有望打头阵率先开启整体上市大幕。
首先,资金需求是汽车业整体上市的最大直接动力。目前汽车类上市公司(特别是整车类公司大多是其所属集团的边缘资产。上市公司并不能切实代表行业发展水平。2006年,我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而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将超过1000万辆,平均增长率将达12%;到201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产国。但是目前中国汽车的总产量还不到美国通用一家的产量,未来国内市场将迎来一个产能整合扩张的高潮。
其次,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扶持汽车自主品牌的研发和生产,这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行业内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而仅凭企业自身的营运资金是无法解决的。而且,我国汽车生产企业众多却规模较小,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竞争力不强,因此,紧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将是汽车企业发展的关键,国内各大汽车集团为了拔得头筹就必然通过在资本市场整体上市来解决巨大的资金紧缺问题,也就是的汽车集团整体上市成为必然的发展潮流。
二、“汽车大国”迅速变身为“汽车强国”的奇迹需要大整合来实现
我国早已在本世纪初就步入“汽车大国”之列,然而却一直受困于非“汽车强国”的尴尬局面,在中国经济独领全球风骚、逐渐和平崛起的今天,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迅速变身已经提到国家议事日程上来。而要实现这一华丽变身的奇迹,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大整合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必经之路。面对此种情况,早在2004年6月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就有关于支持以汽车企业集团战略重组实现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专门章节规定,而战略重组的目标就是支持汽车 生产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发展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紧接着《中国乘用车自主品牌生存现状报告及规划建议》又指出,与国外成熟的汽车制造业相比,我国自主造车整体上呈现出数量众多却规模有限的局面,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重组整合已不可避免。然后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结构调整的任务,各地政府和汽车生产企业要把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当前发展和调整的主线,注重依靠市场机制,推动联合和兼并重组。
可以说,汽车行业的大整合同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的任务一样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伴随一系列大整合的大手笔的当然是汽车板块整体的急速狂飙,因此,相关投资机会值得进行重点把握。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ST金杯(600609),作为辽宁省重点汽车企业,承载了“打造底特律式汽车城”的宏伟构想,其手中的百亿大单更为将来业绩的持续增长保驾护航。尤为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华晨汽车已经从美国市场退市,华晨集团存在着通过借助旗下ST金杯这一资本平台回归A股寻求资金的预期。各大机构研究机构更是将其列为今年汽车行业整合背景下的重点关注对象,而目前该股股价仅8元多,已经步入清洗的上升通道,主力资金介入迹象明显,近期该股加速跳空上行,新一轮价值爆发行情正拉开帷幕,值得投资者给予重点关注。
(东方智慧)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