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 NBD评论员
据报载,中国最赚钱的两家企业中国石化(24.22,0.62,2.63%,股票吧)和中国石油(30.98,-0.11,-0.35%,股票吧)有关人士表示,公司正在向政府汇报政策性亏损的实际情况。
对中石化的连续补贴,可看作是政府为控制通胀不愿提升成品油价格的妥协,但实际上是由全体纳税人每人出了十几块钱,结了一笔糊涂账。
给中石化补贴是错误的,既无益于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也不能使中石化的生产效率得到正向激励,惟一好处是在中石化与成品油消费者之间和了一把稀泥,矛盾不至于那么尖锐。对石油巨头而言,此次补贴似乎并非志在必得,而被视为展示牺牲姿态的机会。
补贴不是绝不可行,要看为什么补、怎么补?在个别不能实行市场定价的行业,一旦出现亏损则由政府承担补贴。补贴有两种方式,补供方与补需方。现在政府在两头出钱,由中央财政出钱补贴中石化这样的供应方,由地方政府出钱补贴农用油与出租车司机这样的薄弱行业与公共行业的需求方。
但是补贴必须遵循三大原则。
第一,对于某个行业与某个企业的补贴必须有足够的成本收益理由,给享有垄断溢价的中石化与中石油补贴理由则不充分,无法得到纳税人的普遍赞同。
比如发达国家政府动用公共财政补贴农业,原因是农业竞争力总体不如工业,如果不对农业进行补贴,政府就必须花高价进口粮食,同时还必须将所有农业人口的社会保障肩负起来,最终付出一点也不比补贴所花的钱少,并且还不能得到食品安全。
第二,补贴属于动用公共财政,是全体纳税人承担了成本,应实行信息公开透明原则,不仅对于补贴数额,而且补贴之前有必要对于该行业的盈亏得失情况作详尽公开说明。
目前争论最大之处在于,这两个企业到底是亏了还是没亏。两大石油巨头给出的理由是承担了炼油板块亏损与数十万吨成品油进口的亏损。反对者质疑的是,作为上下游产业链打通的垄断巨头,炼油板块与勘探生产板块是否应该截然分开?按照上下游财务合计来看,这两家企业是当之无愧的赢利企业:中石油2006年净利润1422亿元,中石化是539亿元,但中石化2005年、2006年炼油亏损均达到100亿元,2007年预估在炼油损失在80亿元左右。两家企业尤其是中石油,炼油亏损期就是原油价格上升期,两个板块收益此消彼涨,取得平衡。如2007年上半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下挫,中石勘探及生产的营业利润减少280亿。而炼油和销售板块却扭亏为盈,从去年同期亏损138多亿到盈利39亿。与此同时,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在进口增加的同时,石油巨头也有足够的动力维持旺盛的出口势头。
不仅如此,即便是炼油板块也非全部亏损。今年处于化工行业的景气周期,中石化作为全国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商和分销商,乙烯的生产能力达到616万吨,是化工行业景气周期的最大受益者。只强调垄断巨头的牺牲精神,而对于其他板块的赢利能力及成本增加只字不提,这种选择性信息,会让纳税人的口袋遭到间接盘剥。
第三,补贴应有助于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如越南对于国营石油进口单位进行燃料油补贴,最终是为了放开油源管制,分阶段进行市场机制改革。
我国油源迟迟不放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能源安全,有些讽刺,保障的结果是近些年几乎年年油荒,珠三角、中原地带排队加油的盛况空前。以至于有人抱怨,与其无油可加,倒不如放开油源放开价格,让民资与外资也参与竞争,这样既保障了油源,也能使真实的市场价格浮出水面。否则我们将只看到喋喋不休的牺牲者,而永远无法指认真正的垄断获益者。
涨价、补贴而无竞争与税负激励机制,对于石油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利。仅举一例,上半年,中石油经营支出增加了三成多,其中,雇员酬金成本增长三成二,从去年同期的170亿元增加到224亿元。企业用工成本大幅提升,上到管理者下到普通投资者却无从置喙,到了年初还得面临补贴要求,无论用公益企业还是用市场化企业的标准衡量,中石油的做法都踩在了游戏规则的边界之外。
补贴垄断石油巨头,一无助于建立市场机制培养石油巨头的竞争,二不会让公共财政体系更透明,三不会让石油巨头产生感恩之心,四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周期性油荒,五无法缓解中国的能源紧张状况,对于公共财政、能源安全与市场秩序负面影响极大,应远离政府议事日程。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