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12月,湖北省直机关和下属各市县共建116个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点击率位居全国政府网站前十名
何欣荣
湖北财政编制双公开改革只是公共财政建设迈出的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议已经写进十七大报告里,观察人士指出,今后几年,财税体制改革将面临一场攻坚战
去年早些时候,湖北麻城乘马岗镇农民颜宏直听说市里给农民发了退耕还林补助金,心里不踏实,拿着涉农资金专用存折到镇财政所查询。
惠农补贴只是湖北网上公开的财政专项资金的一部分,一同被公示的还包括城市低保补助、环保项目资金和多项转移支付资金等。业内人士指出,在时下要求提高公共财政透明度的呼声中,湖北的这一改革措施算是迈出了重要一步。
“不公开是例外”
登录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在编制查询栏目输入一个行政机构名称,从机构领导到各个岗位的公务员实名编制记录就查了出来,包括名字、编制类别、录用时间等。若换成输入人名查询,也可以获得同样详细的编制记录。
在这个网站链接的湖北各市、县财政与编制公开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查到湖北省分配到每个居民、农户的财政补贴资金,以及财政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地址、建设单位和起止时间等信息。
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公开办”)提供给《第一财经日报》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湖北省直机关和下属各市县共建起了116个公开网,网站点击率位居全国政府网站前十名。这其中湖北省财政部门在网上公开了涉及公众利益的重点专项资金54项约180亿元,编制部门以实名制的方式公开了全省逾4万个单位135万多人的编制情况。“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公开办综合组组长韩五四对记者表示,“湖北省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高层力促“阳光政务”
公开办副主任徐新生说,财政资金的分配和财政供养人口的增减,是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但长期以来这两项内容因为比较敏感,不但普通公众没有充分的知情权,就连人大代表也很难清楚地了解这些信息。2005年在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的倡导下,湖北省委常委会通过决定,强调以“用人”和“分钱”两方面为突破口来推进政务公开。
韩五四向记者介绍:“比如基层的村务公开,要求把每年的粮食直补等资金去向张贴到村头的墙上供群众查询。但这种方法,一是公开范围小,二是信息保存时间短,取得的成效始终有限。”
公开信息“上墙”的不方便和不彻底之处,已是众所周知之事。因此湖北省委的决定中特意强调:“此项工作须以电子政务为手段……对网页格式、内容等,都要有细致的规定。”
信息上网公开的初期,曾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之处。如网上公开的低保资金没有真实姓名,仅以张妈、李妈代替;有些地方显示分配到单位的资金,远低于上级拨付的额度。对此湖北省常务副省长周坚卫曾严厉批评:“牛头不对马嘴,这样的公开怎样让公众监督!我并不是说这些地方弄虚作假,但如果在公开网上弄虚作假,就如同在光天化日下为非作歹,性质更为严重。”
湖北省的财政与编制公开工作始于基层,省委主要领导对此事的批示是“这件事要落实,关键在县,实效在县”。2005年8月16日,湖北京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在全省率先开通,其余13个试点县的相关网站也于当年年底全部开通。据媒体当时的报道说,此次的网上政务公开在试点地区引来一时盛况。许多没有电脑不会上网的农民,干脆托人上网查,或请在外打工的子女查。
财政与编制上网双公开后,成效开始凸显。据媒体报道,通过公众举报等途径,一年多的时间里湖北即挖出近4000名“吃空饷”者。
寻求立法支持
湖北省的财政与编制公开工作一开始进行得并不顺利。公开办一名内部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日报》指出,由于此前并没有国家级的法律依据,再加上公开办并不是一个常设机构,工作人员都是从相关部门抽调而来,“也就是说,我们的权威性并不高。很多单位对于要求公开的信息,能不提供的就不提供,能少提供的就少提供”。
在这种情况下,湖北省前期的政务公开工作更多的是建立在红头文件和领导重视的基础上。据介绍,湖北省常务副省长周坚卫亲任公开领导小组组长,下属各市县也多由“一把手”负总责。在得知湖北省直少数行政机构和大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公开编制信息时,2006年时俞正声曾专门批示:“事关重大,务期必成。”
这种局面正在加速得到改观,将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围绕该条例,我们就可以做更细化的地方立法,为政务公开的规范化和长效机制打好基础。”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从2005年启动到如今,按照公开办的说法,湖北财政部门公开的专项资金数量已由原来的十几种增加到现在的五十多种。“能公开的都尽量公开了。”韩五四说。但时常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是,到底哪些项目是能公开的?比如,有人讨论是否要把公务员的收入也放在公开的范畴内。
“问题是,如何判定某项政府信息一旦公开,就可能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梁木生对本报记者表示,“这实际上涉及到《保密法》的规定。”业内人士的分析是,现阶段我国的《保密法》由于颁布时间过长,存在着保密范围过大、确定保密程序模糊等诸多问题。“《保密法》是法律,《条例》是法规。只有《保密法》修改了,《条例》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突破。”梁木生认为。
期待实时监督财政
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眼里,湖北的财政编制双公开改革,只是公共财政建设中迈出的一小步。
关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议已经正式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里,观察人士指出,在今后的几年里,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将面临一场加快公共财政建设的攻坚战。
叶青介绍说,在1998年时,中国就提出要建设公共财政制度,并努力使收支的各个环节都接受公众监督,公正而且透明。“也就是说,公共性、透明性,是公共财政的两个基本属性。”
根据上述公共财政的要求,湖北的财政改革主要从两大方面着手:推进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人大对预算的监督。
关于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业内人士普遍将其归纳为三大方面: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购制度。叶青告诉记者,在俞正声主政湖北期间,除了上述三方面,还特别强调一条: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支两条线”管理本是部门预算制度中的一部分,之所以拿出来单独强调,是因为在此之前,湖北在部门搞创收、私设小金库方面的违纪违规行为是比较严重的。而“实行财政支出改革后,湖北财政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效率有了很大提升,叶青指出,随着财权的集中,财政部门的权力也进一步加大。如何强化对财政部门的监督,是一个新的难点。
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分析,人大无疑是财政监督的最权威主体,尤其是在财政预算上。只不过现阶段我国人大由于人手偏少、技术力量薄弱等客观原因,在预算监督上始终无法处于主导地位。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叶青对此更是深有感触,在2007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对于财政预算监督偏软的呼声主要集中在两方面:首先,大量的政府非税收收入如土地出让金等,并没有完全纳入预算管理。其次,政府的预算报告线条较粗,科目杂乱,即使是财政专业方面的人大代表也像雾里看花,看不明白,更无法提出意见。“解决这些问题,预算法的修改应该是一大契机。”叶青说。
除了预算编制的监督,更重要的还有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叶青透露,目前湖北省人大预算工委已实现了和该省财政厅的内部联网,但湖北省人大预算工委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种联网只是有限的联网。
“联网后我们能看到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现在湖北财政与编制网公开的内容。只不过这些内容以前公众无法看到,改革后才得以看到。”
这位人士还向记者表示,据他了解的情况,国内目前实现人大“在线实时监督”财政支出的有广东和四川两个省份。公开的信息表明,广东在此方面是首吃螃蟹者,由该省人大财经委与省财政厅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共享,人大的预算监督人员由此可对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做到实时监控,对政府部门的工资支付、购车情况等各项支出,轻点鼠标都可一目了然。如今四川人大预算工委也沿用了此做法。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