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胜利
2008年,A股市场由于解冻因素带来的新增流通市值总量将达30747亿元,相当于2007年底A股87402亿元流通市值的35%。据研究者估计,随着限售股解冻规模的扩大,这部分股份减持套现压力将比2007年大幅增加。
我认为,不必夸大巨额“解禁”股份的影响,也不必因此而产生悲观情绪。如果将“解禁股”当成巨大的压力,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中无法再参与投资博弈。因为从2008年开始,未来的三年,A股市场将迎来“解禁”高峰,合计“解禁”规模将有望达到9031.9亿股。其中,2008年达1181.27亿股,2009年达6637.42亿股,2010年达1213.21亿股。如果纯粹站在限售解禁的角度来分析股市,这些压力显然会成为难以承受之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首先,限售股解禁对股市的影响更多限于心理压力,真正的影响则在于实际减持的比例。事实上,从2006年、2007年两年的情况来看,实际减持的比例远远小于“解禁”的比例。2006年,解禁流通市值超过1400亿元,但实际减持量不足300亿元,实际减持量占“解禁”股的21.4%;2007年,全年解禁股总数为948.4亿股,涉及市值1.86万亿。但实际上,截至2007年底,已公告的限售流通股股东减持中,涉及股份总数只有48.14亿股,实际减持量占“解禁”股的5%。
实际减持量占“解禁”股比例的很小,说明“解禁”股持有人对未来股市的发展有着良好的预期。应该认识到,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与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已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继续持有“解禁”股实际上在向投资者传递积极的信息,即公司将继续提高治理、经营水平,创造更多的收益,他们自己何尝不想卖个更好的价钱?
反之,如果“解禁”股持有人疯狂抛售股票,则很容易被市场解读为对未来预期看淡,那样的话,投资者又怎么可能继续看好该公司的未来?比如,某银行的基本面原本很不错,又是未来股指期货中的特大权重筹码之一,但自从其某大股东减持套现后,该股票走势疲软,至今未能恢复元气。这种现象实际上对“解禁”股持有人本身也具有一定约束作用。
其次,相关制度正在逐渐完善。其一,信息公开制度使得减持透明度提高。根据相关法规规定,持股占总股本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减持1%以上,就需要发布公告。其二,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于今年1月8日宣布,决定自2月1日起调整自由流通量实施规则。这一实施规则调整后,将可以有效降低“大小非”解禁后立即计入指数而给股指带来的冲击。
除了上述因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没有丝毫减弱迹象,国际上诸多知名研究机构均给出良好预期,同时,今年又有奥运会推动作用的影响。并且,今年开始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及“两税合一”措施,将对企业业绩带来实质性影响。
当然,不必夸大巨额“解禁”股的影响,也不能完全忽略巨额“解禁”股的影响,应该继续完善制度,尽可能地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资本市场的冲击,给公众一个良好的预期。毕竟,股市是人们信心的直接反映,快速发展中的中国资本市场,给投资者带来的应该是自信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