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之前,已经有一些记者采访过我了。”陈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他在和银行的交涉过程中,银行表示可以给他一些“安慰”。但最后未达成一致意见,他索性不接受这些“安慰”,并在网上发帖,接受媒体采访。
从不少投资者跟帖中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失败”的投资案例还有不少,涉及不少银行,包括外资银行。另据记者了解,一位投资者曾经购买一家大银行发售的汇率挂钩外汇理财产品,连续几个收益期都得不到收益,最后有部分投资者亏本赎回了产品;还有的投资者因为有事错过了银行规定的赎回期,只好再耐心等待下一个赎回日止损。“从这次理财中您得到的教训是什么?”对于记者的提问,陈先生说,我不再相信银行理财了,我宁愿自己买基金和股票。而银行人士表示,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认识有误区,银行需要做更多的风险提示。“事实上,我们在销售产品前,需要给客户做风险偏好调查,还需要在不少材料上签字,以保证客户了解了产品的相关风险。”一家银行人士说。
一次失败的理财投资无疑会导致投资者和银行两输的结果。投资者会排斥银行的产品,包括可能带来高收益的产品,而银行则会失去客户。
目前不少出现纠纷的理财产品多是结构性产品。业内人士解释,商业银行一般在市场上从国际投行购买各种各样的期权,和固定收益票据组合后就形成了名目繁多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银行人士承认,由于期权的价格的计算和市场操作非常复杂,因此只有那些国际投行才真正有能力横跨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市场,设计出各种名目繁多的期权。
“国内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设计能力较差,而且定价能力也很差。”研究金融衍生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上周末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说。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目前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市场缺乏一个独立的、权威的第三方对银行服务和理财产品进行评级,以便给投资者选择银行和理财产品时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