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向欧美和南亚、西亚出口都遭遇“天花板”的中国纺织企业来说,一个连扣子都缺的非洲大陆几乎是遍地“黄金”,但空白的产业链和疲弱的购买力将中国商人从梦想拉回到现实,挣大钱仍有难度
“非洲人很单纯,没有心计”,绍兴“中国轻纺城”的纺织商人毫不吝惜地把赞美给予了他们来自非洲的外贸伙伴,对于向欧美和南亚、西亚出口都遭遇“天花板”的中国纺织企业来说,一个连扣子都缺的非洲大陆几乎是遍地“黄金”,但是空白的产业链和疲弱的购买力将中国商人从梦想拉回到现实,挣大钱仍然有难度。
“走进非洲”
非洲对纺织品存在着巨大的需求,越美集团总裁徐志明这样描绘非洲的纺织品市场缺口:“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全国人口达到1.4亿,尼日利亚最大的消费品就是纺织面料,如果不换洗的话,一个人一天最少需要12码布,1码等于0.9144米,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天需要11米布,有钱的人一天要换洗6套,就相当于66米布,有钱人是经常换花样和颜色的,有些衣服穿过几次以后就不穿了,你可以去算一算总的需求有多大。”徐志明说尼日利亚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不完善,生产设备陈旧,产量仅能满足全国总需求的1/7。
在地球的另一面,中国纺织品对美国的出口似乎已经碰到“天花板”。“次级债对我们的出口影响很大,美国消费需求减少了,像汽油、食物这一类的产品他们没有办法压缩需求,但是服装他们就可以压缩,所以我今年对美国的出口没有增长,照惯例应该增长10%到20%,我正在考虑开拓新的市场。”浙江耀光公司总经理王跃江说。
对印度、中东国家的纺织品出口也不好做,澳林公司总经理沈伟芳这样评价印度商人:“印度的客户很难做,他要求你的产品质量水平达到最高,但是价格却压到最低。”
沈伟芳告诉记者:“我正在准备到非洲去考察,准备设立一个办事处。”而徐志明已投资将近5000万美元在非洲开始建设一个纺织园区,这个纺织工业园位于尼日利亚东南部卡拉巴尔市自由贸易区内,占地600亩。土地和廉价劳动力是吸引中国纺织企业落户非洲的两大动力。徐志明说尼日利亚的土地价格要比绍兴的土地便宜30%到40%左右;房屋租金也不贵,而沈伟芳估算在尼日利亚设立一个办事处,2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一年的租金也就在三四万元左右。非洲的劳动力与中国相比更加低廉。王跃江说在埃塞俄比亚建厂,按照当地的生活水平,工人月工资开到300到500元人民币。
非洲之困
然而“走进非洲”也并非万事无虞。非洲的纺织产业链还不完备,一个单独的纺纱厂或者是服装厂很难在当地立足,原料和机器设备可能还需要远涉重洋从中国进口,一旦接济不上,企业必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非洲的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徐志明介绍在尼日利亚一周只有一天的时间有电,用水也不方便。曾经去过非洲的浙江伟丰副总经理金国英说当地独立的卫生间都没有,只能去上集体厕所。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非洲国家的纺织品进口规模小而且散,根源在于非洲的购买力相对疲弱,导致出口企业能够获得的利润有限,拓展市场的动力不足,有些企业的非洲业务还停留在坐等客户上门的阶段。
据绍兴市外经贸局外管处处长楼芳介绍,与2003年、2004年的高速增长相比,近两年对非洲出口速度开始回落,年增长20%左右。金国英说:“出口非洲的面料大部分是涤纶布,最便宜的涤纶布价格为每米0.5美元,每米0.5~1美元之间的面料占公司所有出口到非洲产品的80%。而对欧美出口的面料成分以棉、麻为主,同样单位的产品,棉、麻面料的附加值要比涤纶面料高出一倍。”据沈伟芳介绍,她的非洲客户很少下订单,多数是购买现货。现货购买的数量也不大,非洲客户往往是一种样式的面料,每一种颜色采购上几百米,林林总总加起来,总的量也就是几万米左右,而印度、巴基斯坦的客户一次购买20多万米的单子则屡见不鲜。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积累的纺织产能越来越多,国内纺织品如果不出口的话,40%的产能是多余的。非洲对于国内纺织业来说,无异于在面前摊开了一张“大饼”,如何吃到这张“饼”中最大、最丰腴的部分,让人翘首以待。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