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公司报表而知名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专家夏草昨天给早报发来一篇名为《
华菱管线子公司巨亏有难言之隐る》的文章,质疑华菱管线子公司华菱光远“巨亏”另有原因。
夏草在文章中称,华菱管线(000932)1月8日公告中对子公司华菱光远2007年巨亏2.64亿元的理由很难成立。
夏草怀疑,华菱管线有意借亏损低价出让华菱光远。不过,华菱管线证券办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内部正在商讨处置华菱光远的方案,并不一定会选择出售子公司。
华菱光远巨亏停产
2008年1月8日,华菱管线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华菱光远铜管有限公司(华菱光远)2007年1-3季度已累计亏损4922万元,预计2007年全年经营亏损6817万元。如果华菱光远短期内不能恢复生产,根据新会计准则,华菱光远需对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如果按停产的设备预计变现净值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将增加亏损1.96亿元。预计华菱光远2007年全年累计亏损2.64亿元,截至2007年12月31日,预计华菱光远净资产为-7008万元。
由于华菱管线持有华菱光远82.79%的股权,需对华菱光远的长期股权投资1.6068亿元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根据新会计准则,华菱管线合并华菱光远报表时,除按82.79%的股权比例减少公司利润2.1871亿元外,由于少数股东权益本封需当承担的超过所有者权益的部分1205万元须公司承担,预计减少公司利润2.3076亿元。
据华菱管线2007年12月27日公告,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加工费下降导致产品毛利较低,华菱光远已于近日停产,预计短期内难以恢复生产。
加工也能亏这么多?
夏草表示,原材料上涨,很难解释华菱光远如此巨额的亏损。他认为,华菱光远的经营模式是业界非常普遍的材料成本+固定加工费模式,而这种模式很难带来巨额亏损。
在同行中,采取这种模式的公司最典型的有近日IPO上市公司海亮股份(002203)和新近上市的铜加工企业
精诚铜业(002171)。
精诚铜业董秘办人士昨天也表示,采取这种经营模式受铜价波动影响很小,可以说是基本无影响。但是,由于库存的铜比原来多了,会占用一定的资金流,因此,对公司影响较大的是现金流量,而不会影响公司年报的利润。
对于子公司亏损原因的质疑,华菱管线证券办的刘小姐对早报记者表示,华菱光远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产品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销路不畅。她说:“华菱光远产品附加值低,所以加工费也会减少。他们从去年开始就已经亏损了。”
据西南证券一份研究报告称,铜加工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加工费,受铜价波动的影响不大。各类铜加工产品的加工费差别较大,主要根据各系列产品的竞争状况以及加工难度而定。通常来说,热交换用冷凝管、建筑用铜管、制冷用铜管的加工费逐渐降低,大类之中的不同小类产品之间又有差别。铜管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产品档次,低端产品进入门槛低厂家众多竞争激烈,加工费很低;高端产品技术含量高,没有技术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很难企及,加工费较高。
“铜的价格参照了交易所的价格,但加工费的价格没有统一标准,通常是企业间的协议价格。”中信建投证券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张芳告诉早报记者,“实际上,铜价与加工费并没有直接关系。”不过,张芳指出,中低端产品的加工费确实是在走低。
亏损另有原因?
“并不是说华菱光远不亏损,只是相对他们的规模而言,华菱光远如此巨额的亏损必有另外的原因。”夏草表示。
夏草指出,华菱光远原先资产总额只有1.9亿元,继2006年亏损0.45亿元,2007年亏损0.68亿元之后,截至2007年11月30日仍有资产5.2亿元。
而此次预计要对固定资产计提1.96亿元的减值准备,就表明公司现存的5.2亿元资产中主要构成是固定资产,而这种资产结构在铜加工企业中并不正常。
资料显示,华菱光远铜加工收入最高的一年为2005年度的8.67亿元,而固定资产有5.2亿元;而据精诚铜业2006年年报,公司年收入近30亿元,但固定资产总额也不到1.5亿元。夏草认为,这一比较说明了华菱光远铜加工固定资产有泡沫之嫌。
夏草说:“固定资产虚增引起的业绩亏损,随后出现的负资产很有可能是集团为了低价转让子公司股份。”
根据相关规定,负资产可以以“零价格”转让给买家。“试想,若集团公司出售华菱光远,其买家就可以零价格接手。”夏草说。他认为,不论怎样亏损的公司,若是能够以零价格接盘,买家总是“有利可图”的。更何况,华菱光远是一家注册资本1.08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
对于夏草的质疑,华菱管线证券办的刘小姐表示,目前内部正在商讨处置华菱光远的方案,并不一定会选择出售子公司。
巨额理财窟窿?
对于华菱光远的巨额亏损,夏草提出的另外一种可能是,为了填补华菱集团2005至2006年曾出现的巨额理财亏损。
2005年,湘财证券在其重仓股
鲁能泰山(000720)崩盘后,出现大量委托理财要求兑付。9月,其大股东华菱集团开始冻结湘财证券持有的湘财荷银基金公司的股权。
湘财证券2004年年报显示,公司所有者权益为7.87亿元,亏损接近20亿元,而负债则为54.10亿元,其中受托资金为25.69亿元。据当时市场猜测,湘财证券委托理财的盘子至少在50亿元,而亏损的金额,则有从40亿元到80亿元的各种版本。作为湘财证券的大股东,华菱集团也经历了巨大的亏损。
对此,华菱管线的刘小姐表示,由于华菱集团与湘财证券的关系,集团确实发生了财务亏损。但这和下属子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公司不存在理财漏洞需要填补。
注:夏草是著名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申草”小组成员之一,申草曾公开质疑了数十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问题而名声大振,最近曾公开发布“2007年度十大报表粉饰嫌疑上市公司”。
延伸阅读
莱钢虚增资产至今未更正
夏草
2006年6月15日,
莱钢股份(600102)一纸公告使其“投资国债”巨亏事件浮出水面。该公告称:本公司获知,公司原财务主管于德政以公司名义与昆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两份协议,约定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的资金,存入公司在昆仑证券的保证金存款户以购买国债。2003年10月、11月存入昆仑证券4.04亿元,昆仑证券于2004年仅归还公司资金2亿元。现昆仑证券已被托管,处于清算阶段。
据法庭调查,于德政为弥补该笔资金缺口,于2005年1月25日下午,指示田同宝等人利用莱钢建安公司的工程决算,伪造了1.9亿多元的应付工程款项,另外从莱芜金桥物流有限公司向莱钢股份公司支付981万元,从而弥补了该2亿多元的票据亏空,2007年7月23日,于德政,被执行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笔者不清楚莱钢股份是否对2005年虚增的2亿工程款作了会计处理,反正查遍该公司定期报告,没有发现任何会计差错更正事项,不知道莱钢股份到底是如何处理这2亿元虚增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记者观察
牛市更需要警惕陷阱
早报记者叶矛
2007年,中国股市最牛的一年。夏草说,经验告诉我们,在股市一派繁荣的时候,上市公司要求改善财务数字的压力更甚于平时,它们更倾向于在牛市布下一个又一个的财务“陷阱”。
不过,在牛市的一片欣欣向荣之下,陷阱往往更容易被掩盖,投资者也更倾向于忽视这些陷阱。2007年尽管财政部、证监会也处罚了几家公司,但这几家公司财务造假事实都发生在以往年度,且情节基本不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好多投资者似乎已经遗忘了股市还有“地雷”。琼民源、亿安科技、银广夏,这些名字离我们似乎已经非常遥远。
而今天夏草“草根式”的质疑,是对欣欣向荣之下狂欢股民的一个善意提醒。对于这种质疑,夏草在不久前推出2007年“十大上市公司报表粉饰嫌疑排行榜”时曾表示,“这更多是一种财务质疑,是否真的造假未经监管部门认定”。
夏草说,希望通过这个排行榜提醒相关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审计师及监管部门,要高度关注上榜公司的财务异常,如果说此前没有发现上榜公司造假是失职,但在质疑之后不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造假嫌疑,则可能构成合谋。
而对于投资者,夏草特别提醒,上榜公司不一定没有投资价值,只是提醒投资者上榜公司有报表粉饰风险。这些话同样适用于对华菱管线的质疑。
夏草等人在2005年曾推出一个十大财务造假公司排行榜,上榜公司造假事实有九家是经监管部门认定,只有一家是他们质疑并得到确凿证据的,但未经监管部门认定。不过,去年初该公司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华菱管线公布股权激励计划
早报记者童颖
昨天晚上,华菱管线(000932)发布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和外籍高管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草案)。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称,计划将采取分期实施方式,自股东大会通过之日起,根据公司董事会任期进行两次授予。激励对象范围包括:由控股股东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菱集团)提名、公司股东大会会议选举产生的公司董事,由公司董事会聘任的中国国籍高级管理人员;本公司主要子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等。
公司将以相应业绩年度的超额净利润为基数,提取一定比例的购股资金,同时要求激励对象自筹资金,激励对象个人自筹资金和公司出资比例为1:1,在上述资金额度内,从二级市场回购公司股票,一次性授予激励对象并锁定2年,锁定期满后,根据依据本计划规定的解锁条件和安排,在3年内分批匀速解锁。
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购股资金从二级市场购买限制性股票的平均价格。授予激励对象单位限制性股票的获授对价为:该期计划授予价格×1/2。
公告称,每期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的总和,加上公司其他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如有)所涉及的公司股票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
此外,公司同时发布了外籍高管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对米塔尔钢铁公司提名、公司董事会聘任的非中国国籍的高级管理人员实施股票增值权计划。
首期总计授予激励对象36.37万份股票增值权。这些外籍高管将获得由华菱管线兑付行权时华菱管线股票市价和行权价的价差。
夏草称,华菱管线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与他提出的对华菱管线资产虚增质疑并无直接联系。
作者:童颖 王恒利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