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直面五大发展瓶颈:产业转移阻力大?

  直面五大发展瓶颈:产业转移阻力大?汪洋:胡萝卜加大棒

  珠三角书记市长“自查”差距直面五大发展瓶颈

  2008广东两会

  人口问题所带来的环境、资源、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压力,已给珠三角敲响了警钟。

在上月召开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广东不能长期捧着“总量第一”这块“金字招牌”,要有忧患意识,他直指广东面临的五大不足,其中有不少就是珠三角发展中面临的“瓶颈”。

  汪洋的“忧患意识、解放思想”随即在全省形成了“大气候”,近半月来,珠三角各市都掀起了解放思想的大讨论,相继召开会议“自揭家丑”,直面发展中暴露的问题。针对产业转移阻力大,汪洋曾支招:胡萝卜加大棒。省“两会”昨日拉开帷幕,珠三角城市群所面临的一系列发展瓶颈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症结在产业结构不合理

  珠三角穗深莞佛珠中惠七市至少有四家都提到了人口压力。2005年以来,广州、深圳、东莞等6个市流动人口出生人数已经超过户籍人口出生人数,每年有20万左右。大量人口的涌入,导致资源、环境、治安、社会管理压力很大。据了解,东莞可供利用的土地不足40万亩,按照目前每年消耗3万亩计算,十几年内将消耗殆尽;用电量相当于贵州一个省的用电量,全市多个地方出现水质性和水源性缺水……

  一系列问题,追根溯源,还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让珠三角成了工人集散地的“世界工厂”。加快产业转移升级,珠三角提了很多年,但成效并不明显。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说了实话??“坦率地说,目前产业转移压力、阻力很大。很多老板不愿转移,当地村镇也不愿意,担心企业转出去以后,出租屋和厂房没人租。比如东莞有一个镇,户籍人口才3万,而镇上一个贴牌生产‘耐克’的台湾鞋厂,实际用工就有10万人,基本都是外来工,一年能给该镇带来5000万元的利润。如果把这个鞋厂转移出去,当地的阻力很大……”

  哪怕垫钱也要转移产业

  东莞的这个例子很有些“典型性”,汪洋得知后给东莞支招??胡萝卜加大棒。他说,产业转移出去,可以把研发设计、组装包括总部仍放在原地,这样附加值就还在,将来税收并不会少。他认为可以出一个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定,一些高能耗产业的国土利用率要提高,供水供电的价格要提高。

  省长黄华华也下了“死命令”??今年珠三角要把产业转移好好抓一抓,特别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几万人的大厂子,哪怕自己垫钱,也要把它转移出去,否则人均GDP也上不去。

  他在全会上提出,国家正在搞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后外来劳动力到珠三角打工,当地就必须把外来劳动力的福利、社会保障、住房、孩子读书等问题都解决,不可能再继续“能干时为你贡献红包,老了回到贫困地方去养老”。所以如何减少常住人口,减少外来工,是目前珠三角面临最大的问题。他认为,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解决的方法。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山区,使用当地的劳动力,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外来劳动力,而且还可以节省土地。

  政绩观不再唯GDP论

  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就不再是一句空话;珠三角各市所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口压力太大,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可能都会迎刃而解,整个珠三角城市群的水环境、大气环境也将有大的改观。

  最近,迈入“3000亿GDP俱乐部”的东莞爆出新闻,连续20年的高速增长,去年慢了下来,创下新低。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大胆承认,制约东莞发展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东莞已将2008年GDP增长目标调低,集中力量解决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

  一系列变化昭显的是领导政绩观的改变,不再是唯GDP论。汪洋指出要克服“见物不见人”的观念,珠三角各市在查找问题时几乎都坦承“经济总量虽然很大,但是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强调以后要多关注“人均GDP”。

  ■珠三角“自查”出的五大共性问题

  问题 1人口压力

  “自查”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目前东莞户籍人口160多万,外地常住人口670多万,加上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

  深圳市长许宗衡:去年深圳户籍人口189万,常住人口达846万,实际管理规模超1000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接近香港。

  建议 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化

  刘江华(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人口流动,劳动力的流动,这是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城市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更加科学化。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珠三角,政府控制人口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调整产业结构,但在发展高档产业的时候,并不一定能排挤所谓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问题 2产业结构不合理

  “自查”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东莞“三来一补”等企业比重太大,土地、劳动力投入高,但创造效益比较低。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但坦率地说,产业转移压力、阻力很大。

  中山市长李启红:这几年中山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但发展面临着土地紧缺,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还面临着土地、能源和发展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升级换代任重道远。

  建议 产业转移要循序渐进

  温宪元(省政协委员、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目前整个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现,每次国家外贸政策的调整都对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把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以后,有没有新的项目再转进来。作为地方领导来说,也要考虑到经济指标的问题,如果GDP下降了怎么办?所以在现阶段的体制下,各地首先要增强环境意识,先把高耗能有污染的企业转出去,产业转移还是需要循序渐进。

  问题 3发展不平衡

  “自查”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发展协调性有所提高,但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突破,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深圳市长许宗衡:特区内外二元结构尚没有根本改观,特区外基础设施欠账较大。比如,目前特区内污水管网收集系统的总长度2800公里,特区外面积相当于5个特区,却只有120公里,相当于特区内总长度的4%。

  建议 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

  谭刚(省政协委员、深圳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要解决珠三角城市群中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是要城市反哺农村,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把部分企业转移到农村,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方面还要继续推进城中村的改造。但也不能完全都靠拆迁,推倒重来,最重要的是改变城中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结构,要从纯粹的物业经济、收租经济转变过来,融入到城市现代化经济中去。

  问题 4自主创新不强

  “自查”

  深圳市长许宗衡:去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300亿,但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把握在我们手上的不多,很大程度上我们都在帮人家打工。

  建议 应鼓励民间科技创新

  温洋(广东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政府应该鼓励民间的科技创新,创造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可以通过组织“民间科技博览会”的方式,构建一个交流平台,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问题 5民生需求矛盾

  “自查”

  深圳市长许宗衡:深圳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比如医疗保障,市一级医院集中在罗湖区和福田区,其他四个区没有一个市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仍是市民非常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再比如教育事业,深圳高等教育和产业还没有完全紧密结合起来,中小学的均衡化和优质化发展也有很大差距。

  中山市委书记陈根楷:中山城区部分老居民仍存在收入低、住房差,居住条件亟待改善的情况。

  建议 外来工保障需中央协调

  谭刚:这要一分为二来看,各城市在户籍人口的社会保障方面,从教育到医疗,都已基本能够满足要求,而目前矛盾最突出的,是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但这不是地方政府能靠一己之力能做到的,比如东莞和深圳,外来人口数量甚至是户籍人口的好几倍,如果一旦放开,不但不能满足,反而会有更多的外来人口涌进来。这需要中央政府来统筹协调,比如现在农民工不愿参加社会保障,中央政府就可以出台一些政策,让这些参加社保的农民工今后回到农村还能享受社会保障。作者: 田霜月 游星宇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汪洋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