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傍晚,央行宣布,为落实从紧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从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从紧货币政策之后,央行挥出的又一紧缩之拳,此时距央行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不到1个月。
这是央行2007年以来第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分析人士认为,原本属于猛烈的政策工具逐渐成为常态,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创历史新高,都说明为落实从紧货币政策,央行正在不断加力。
实际上,自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双防”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并明确了从紧货币政策基调后,央行便加快了政策出台的节奏:于年内第10次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并将上调幅度提高至1个百分点,冻结银行体系资金近4000亿元;前不久央行召开的全国工作会议重申了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落实从紧货币政策进行了部署。一系列“刹车”的举措招招指向趋热的经济金融形势。
事实证明,从紧货币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1月11日,央行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末,M2余额为40.34万亿元,同比增长16.72%,增幅比上月末和2006年末分别低1.73个百分点和0.2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63%;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85亿元,同比少增1720亿元。有关专家认为,从全年的数据来看,M2的增幅基本实现了央行去年年初设定的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与此同时,12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也显示出信贷调控的效果,表明从紧货币政策已经初见成效。
“从紧货币政策成效初显,在此形势下,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谓未雨绸缪,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效果,更好地遏制可能仍将延续的流动性过剩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何德旭认为,去年12月份的CPI数据尚未公布,央行选择在此之前出台紧缩政策,表明央行根据其所掌握的信息和以往的经验,已经预期到了未来随着贸易顺差的持续积累,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可能还会持续,货币投放和消费物价指数仍将居高不下……种种因素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央行的调控压力。因此,央行选择提前出击,表明了其坚决贯彻落实从紧货币政策的态度和决心。
就在几天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关注。他表示,央行将坚决抑制通货膨胀,坚持从紧货币政策,同时也会安排得比较稳妥,使经济平稳发展。而目前我们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贸易顺差过大、投资过多和通胀苗头,必须看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宏观政策上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因势利导,如此才能占据主动。
不可否认,在从紧货币政策初见成效之时,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胀压力的持续存在的确值得监管层高度关注。一方面,市场对于贸易顺差数据的普遍看高,预示着流动性过剩压力或将持续存在。去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1.53万亿美元,而考虑到国内产业升级的进口替代趋势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商品价格优势依然存在,对于顺差依然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的流动性压力,央行货币政策承受的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仍在延续的通胀压力也使货币政策面临严峻考验。再过几天,国家统计局即将公布2007年12月份的CPI数据。伴随着11月份CPI的继续攀升,由10月份的6.5%上升到10年的通胀新高6.9%,市场普遍预期即将公布的12月份CPI数据依然不容乐观。
在此形势下,如何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专家们普遍认为,下一步需要外贸、财税、农业、区域、房地产以及收入分配、资源价格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更多方面的综合政策措施共同发力,来维持合理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平稳增长。当然,扩大以消费需求为主的内需政策调整仍是核心战略。因而,在央行不断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其他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出台也许更加令人期待。毕竟,仅靠从紧货币政策这一剂"良药"医治中国经济的"热症"是不够的。货币政策效力的发挥有赖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宋焱)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