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37家券商发布2007年年报,合计实现净利润492.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7%。应了万国北京总部总经理李彬的一句话:“这几年不管如何,券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券商要做大做强,首先要市场做大做好。
在业绩获得大幅增长的同时,券商“走出去”与外资“走进来”同样在紧迫地进行着。那么,目前中国的券商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又该如何走出去?业内人士各抒己见。
监管层力促接轨国际
“券商已到腾飞的前夜”。东方证券副总裁王国斌用三个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一是,现在中国确确实实出现了券商行业的管理团队,职业经济人在管理过程中逐步成熟;第二,监管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这又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推动券商管理团队提高管理水平;第三,就是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了大规模的提高。“关键一点就是现在怎么样创新”。
有着合资背景的中银国际副总裁任劲对上述观点不太认同:“公司成立开始,我们实际上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来建立组织架构、内部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体系,而国内风险控制的确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监管者向国际化靠拢。”
内功已经够,粮草已经够,只需政策上进一步支持。新华远东中国评级委员会负责人陈松兴博士如是总结。
香港是实现国际化便利通道
“2008年制度创新比产品创新更重要,今年创新政策是非常关注的焦点,就是怎么看合资券商的定位。”国泰君安总裁陈耿认为,2008年券商创新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因为经历了多年的熊市以后,我们迎来了牛市,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创新提速正当时。
他认为,新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在准入门槛、鼓励外资参股上市券商方面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可以预见新政策出台将加速外资进入国内证券业的步伐,而参股上市券商将成为重要的途径。”
目前境内合资券商总共有7家,无论是由中方掌控的像中金,还有实际由外方掌握的高华证券,这些合资券商综合的业绩都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这是跟他们总收入有关系。除此以外,合资券商无法取得完全的牌照是很关键的影响。
他同时认为,香港作为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与内地在文化、语言、地域等方面有极大的便利。因此对于券商而言,借助香港将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国际化途径。“允许境内券商到香港上市,依靠内地广泛服务网络和资源,发展各方面的业务,不仅能够加速境内券商走出去的步伐,提高对高端客户的全球化服务能力,而且有利于香港的稳定和内地的发展。”
他强调,本土券商应该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长期的竞争力,相对业务发展来说,制度创新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目前最适当的是在香港做期货,然后再逐步地开始往外走。”王卫民认为香港就是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不必舍进求远,非到美国去。“往外走可能是挡不住的趋势,怎么走应该是同业之间有一个共识。我对中国券商未来的发展是很有信心的。”
“要想做事情,首先国内的市场要做好,1998年我们把国外的总部迁到香港。在一个先进的资本市场,当你不成熟的时候,你扮演的角色是微不足道的。总行总部迁到香港的时候,我们慢慢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真正要想比同行做得好,就要把组织架构和薪酬的制度做好,使其像一个巨大的吸铁石把人才吸引过来。”中银国际任劲显然有着深刻的体会。
王国斌则强调一定要去自己有比较优势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公司的文化,让自己的员工把老板当做自己的合伙人。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具备这种文化,那么这个公司就肯定不行。我们要走出去,要走出一个特色,要看到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哪里,没有优势的地方我们不去,这是我们非常明确一个观点。我们要出去没有问题,日本走了三十年,都没有进入。我们要吸引这个巨大的教训。”
中银国际的人才流失是比较严重的。任劲坦承过去这些年包括他本人都接到一些猎头的电话。因为中银国际有国际化的背景,而薪酬相对于外资行来说,又不是那么有竞争力。去年中银国际在薪酬制度上进行了一些以绩效为导向的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人才。
“薪酬问题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能不能吸引留住人才,首先是公司有没有发展的潜力,人才很难在一个没有潜力的公司发展。第二,公司的评价体系怎么样。第三,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不是积极向上。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