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先拔中国头筹
索尼与东芝的高清DVD竞争在中国打响
□实习记者 李剑南
2008年的国际电子消费展(CES)无可争议地成为了索尼蓝光阵营的庆典,庆典还未结束,索尼就早早地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来自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的消息称,索尼将于2008年1月24日在中国启动蓝光播放机BDP-S300的销售。最引人关注的不是一款DVD机本身,而是索尼蓝光与东芝HD-DVD之间这场由DVD格式新标准而引发的持久战。
蓝光存储技术最早起于1998年。尽管当时的蓝光镭射技术尚未达到商品化水平,但索尼与飞利浦由此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下一代存储技术的论文。随后在关于光盘存储器的国际会议“2000 Optical Data Storage Topical Meeting(ODS2000)”上,东芝发表了单面单层存储容量25GB和28GB的光碟片。2002年1月,存储市场从CD向DVD过渡期间,东芝在国际电子消费展上展示了全球首台以蓝光镭射为光源的光碟机系统,存储容量达到了30GB。次月,由索尼、飞利浦和松下主导,联合LG、日立、先锋和三星等巨头共同推出了Blu-ray Disc(简称BD),即蓝光光盘规格。但当时担任DVD Forum技术委员会主席的东芝表示,下一代规格制定应与DVD Forum讨论,并于2002年8月28日协同NEC在DVD Forum内发布了HD-DVD规格,当年10月27日通过提案资格。
“索尼与东芝的竞争就像下围棋一样,在抢空间。” 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青启告诉《商务周刊》,索尼与东芝的胜负关键在于双方阵营中有占据多少市场份额的后盾在支持。
不久前,时代华纳旗下华纳兄弟宣布,将不再同时支持东芝HD-DVD和索尼蓝光两大高清格式,转而单独支持蓝光,由此全球7家主要的电影公司中已经有5家支持索尼开发的蓝光DVD技术,只有环球、维亚康旗下派拉蒙以及梦工厂动画仍继续与东芝合作,胜利的天平已经明显向着索尼蓝光倾斜。
华纳兄弟拒绝东芝HD-DVD的理由简单而直接:在美国市场,蓝光光盘去年给该公司带来了1.69亿美元的营收,而HD-DVD光盘只带来了1.03亿美元的营收;如果一方在标准之战中胜出,意味着失败的一方可能将永远从这个舞台上消失,消费者看到了这一点而担心投资失误,往往处于一种观望状态,这就大大影响了高清DVD行业的商机,所以华纳兄弟急于结束两大阵营这场既让消费者迷惑又阻碍市场发展的较量。
华纳兄弟董事会主席兼CEO巴里?梅耶尔(Barry Meyer)表示: “如果格式混乱的情况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去高清晰DVD的商机。我们认为,只支持蓝光DVD格式有助于推动大众市场发展,最终将让零售商、制作方乃至消费者获益。”
1月14日,为应对华纳兄弟转投蓝光阵营带来的威胁,东芝宣布其HD-DVD播放器在北美市场降价四到五成。除将价格为399美元的播放器降至149美元外,东芝还将联手电影制作公司发动广告攻势,扩大降价范围,并继续开展购买任意一款高清DVD播放器赠送5张高清DVD光盘的促销活动。
为争取更大层面的支援,索尼和东芝曾经先后向中国厂商递出了橄榄枝。2007年9月,HD-DVD中国版正式取名为CH-DVD,并宣布成立了“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该联盟由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成立,成员包括东芝、微软、NEC、时代华纳、中国唱片公司、TCL、海尔和新科等31家厂商。这是继华录集团和中国电影公司于2006年宣布建立中国蓝光光盘编辑制作中心,欲生产国产蓝光光盘和播放机后,HD-DVD阵营首次在华发起的反击。但时至今日,东芝仍未在中国启动HD-DVD光盘及播放机的销售,未免让人有些费解。
“美国是标准制定的风向标,好莱坞是一个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内容工厂,它告诉了人们DVD里面应该装着什么,所以标准战争主要在美国市场发生。”罗青启认为,可能是东芝过于看重美国这个风向标,而看轻了中国市场的价值。
对索尼来说,一旦占领了中国市场,便会得到国际上更多同样关注中国市场的相关利益群体的支持,从而为击败东芝成为新一代DVD标准制定者加上了重要的砝码。
“标准既是一种产品的技术特征,也是一种贸易手段,哪一个标准能够胜出,要看两个阵营背后利益集团的博弈,而相关利益集团最为关注的则是市场销量。”罗青启说,“高科技往往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市场格局将直接决定谁是最后的赢家。”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