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是一个十几年漫长而高风险的过程,其间需要大笔资金投入。2000年,上海泽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泽生科技”)总经理周明东带着自己在国外的研究发现“重组人纽兰格林”回国创业时,他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而现在,周明东的长跑远没有抵达终点,他准备像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样,将这样的坚持上升为人生的行为艺术。
回国创业
52岁的周明东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曾经下过乡,种过地。1977年恢复高考,他考入了复旦大学生物系。
1996年,周明东前往澳洲一家研究所就职,其间,他继续着自己的研究,并因此发现了一种可以帮助恢复受损心肌细胞紊乱结构的信号蛋白。
目前,传统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主要是依靠药物促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但并不能根治。而如果周明东的发现能够转化为药品,将使得心衰治疗得到重大突破。于是,周明东为此发明并申请了专利。
2000年,周明东带着初步成果回国创建了泽生公司。公司启动第一笔300万元的资金全都来自周明东的亲朋好友。而依靠这些“微薄”的资金,泽生公司在几年时间里,为“重组人纽兰格林”做了大量的临床前期研究工作。2002年初,周明东以很低的价格买断了“重组人纽兰格林”的原始专利。
由于新药开发过程中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在拿到临床批文前,很难有公司愿意冒险投资。起初的几年时间里,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泽生公司。2002年,周明东曾经从一家公司处募集到一笔5000万元的资金,就在泽生科技准备动用这笔钱时,那家公司却出于对项目不够信任的原因,突然撤回了资金。这对于泽生公司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当时,公司的账户上只剩下近200万元,很快就会用完。
为了渡过难关,周明东只能四处“举债”,问亲朋好友借了500万,而他和一个董事的房子也被用来抵押,换来了近600万。与此同时,周明东将公司一些非相关项目进行收缩,依靠这些,泽生科技暂时渡过了难关。
除了资金上的困难外,在科研方面泽生公司也不止一次遭遇难题。有些时候科技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障碍,失去了信心,觉得之前的研究是错误的,没办法进行下去。而这样的情况至少发生了七八次。
甚至连周明东自己也曾经动摇过。“但是,我们都坚持了下来。是科学和社会责任感这两点因素,让我们走到了现在。”
第一进入国际市场的原研药?
2004年,“重组人纽兰格林”正式拿到了药监局的批文,顺利进入临床试验。而有了批文,泽生公司在获取投资或申请政府补贴上有了更多的资本,资金压力得到了缓解。目前,已有多家风投机构正在与泽生科技洽谈。
随着“重组人纽兰格林”完成一、二期临床试验,并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后,周明东已经不满足于在国内市场的发展。
“新药在国内市场的年销售额一般为0.5亿~5亿元,利润率最高能达到15%,而如果打入美国或欧洲市场,年销售额就可达40亿~400亿元,且利润率可达35%~40%,因此只有打进国际市场,企业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周明东说。泽生公司的目标是2~4年内在国内市场上市,5~6年内在美国上市。
然而,要获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新药证书,必须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仅开展国际临床二期试验的费用就高达2000万美元,后期开发的总投入接近2亿美元。资金需求仍是迫切的。
2007年,一家跨国制药公司愿意出价370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款和全球销售额9%的分成,收购“重组人纽兰格林”的全球市场销售权。但周明东抵制住了“诱惑”,他决定自己做。
2006年起,泽生科技与澳洲悉尼一家医院合作,对少数病人展开临床试验,而目前已完成的数据显示,试验结果和此前在国内完成临床试验完全一致。
在此基础上,泽生科技将“重组人纽兰格林”的相关材料递交给了FDA,FDA的专家建议在继续完善“重组人纽兰格林”部分试验数据后,可以直接申请去美国做二期临床试验。而如果能成功在美国上市,“重组人纽兰格林”将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原创生物制药。
目前,泽生科技已为“重组人纽兰格林”投入了1.6亿元,而据周明东预计,如果在国内上市,至少还需要投资1.4亿元,而去美国上市,则需要10亿~20亿元。
“新药研发就像‘阿波罗’登月,现在我们一只脚已经落在了月球上,但今后是不是能回到地球还无法确定。“周明东说。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