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李天行)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今天上午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中国2007年物价快速上涨原因时表示,这一轮的物价上涨既有总量原因,也有结构性的原因;既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性的因素和影响;既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动的影响,还加上市场的预期,还有财富效应等等,是一种综合影响的结果。
谢伏瞻称,从结构上讲,影响这一轮CPI上涨的诱因是在年中猪肉价格的上涨。从6月份开始,肉价所带动的CPI上涨就超过了4%,肉价的上涨又是因为2006年肉价过低,导致了生猪的存栏下降,特别是存栏母猪的下降。另外是蓝耳病,异病的影响使得价格增加。还有粮食价格上涨,饲料成本上升,还有散户养猪的少了,吃肉的多了,这都引起了肉价上涨,带动了整个CPI的上涨。
他说,影响物价上涨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国际性的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市场的输入性影响,首先是石油价格的上涨。石油价格从2003年的25美元一桶左右的价格到2007年最高峰值超过了100美元一桶。我们进口石油比较多,这对于国内的油价上涨、国内物价的上涨是有推动作用的。其次是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2007年国际市场价格几乎上涨了一倍。石油价格和食用植物油的价格都是刚性很强的产品,所以也是推动CPI上涨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因素。
谢伏瞻认为,这一轮物价上涨的国际背景是和以往有很大不同的。在这一轮物价上涨中,印度去年CPI上涨是5.2%,俄罗斯上涨9.4%,包括美国,预计也达到了2.8%。像欧元区,CPI也上涨2%以上。所以总体上来讲,这一轮的通货膨胀还是有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影响的原因是我刚才讲的,一个是原油、一个是粮食,这两种基础商品的上涨是主要的原因。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