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兴业银行的重大诈骗案再度带出了一个事实:单是一个人的不法行径便足以拖垮一家公司。
1995年英国的霸菱银行(Barings)、1998年日本的住友公司(SumitomoCorporation)和2002年的爱尔兰联合银行(AlliedIrishBank)都是因为一个人的不法行为,使得一个信誉卓著的企业陷入危机。
这些行为违法的交易员的一个共同点是 :他们都是赚钱的人才。当麻烦开始出现、公司开始亏损时,没有人看出破绽。
英国《卫报》认为:“按常理来说,这些手法恶劣的交易员并非恶棍。他们是亏损者,但装着并没有亏钱,因此,亏得更多。”
金融界人士认为,任何银行都面对着同样的风险,而且损失款额可能更大。MF环球公司的莫汉说:“银行赚的钱数额非常庞大、投资也多,因为,丑闻涉及的金额也变得更大。”
涉案的兴业银行交易员之所以能避开审核,各中原因就是他对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熟知。
菲奇(Fitch)金融集团的高级董事杰奈?道说:“一个熟知公司如何运作的人定有本事破解这个体系。”
银行是依据过往的经验来拟定风险控制方法,这也正是为什么银行体系难以非常有效地觉察出未来的欺诈行为,这是因为技术发展迅速以及交易系统日益复杂的缘故。
兴业银行一名高层职员说,银行的审核系统很严密,但他说:“百密也会有一疏。”
一名保安专家则说,一个熟知风险控制制度的员工得以直接参与交易,那有一点不寻常。
曾经在大学教导过热罗姆?克尔维耶的讲师雷诺说,克尔维耶是个“聪明”的学生。她说,她是在里昂的大学教过克尔维耶,他在那里修读一年的密集课程,学习如何侦察、监视和记录他在兴业所进行的那一类交易。
她也说,课程涉及很多技术层面且深入,包括会计、资讯科技和法律。
过去一些银行诈骗或管理不当的例子:
去年9月,法国最大的零售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Agricole)纽约分公司的美国交易员也因为进行未经授权的交易,使银行损失2亿5000万欧元(5亿2000多万新元)。
2002年,爱尔兰联合银行的一名交易员鲁斯纳(JohnRusnak),擅自从事外汇交易,造成7亿5000万美元(10亿8000万新元)损失。尽管他并没有直接获利,但他从公司预期会取得的收益中分得花红。鲁斯纳被判入狱7年半。
1999年,日本住友公司的首席铜交易员滨中泰男,因为进行未经授权的铜交易,导致公司蒙受26亿美元(约37亿新元)亏损。滨中冒两个上司的签名,致函境外的交易员,使得他得以代表公司进行铜交易。滨中泰男被判8年监禁。
1991年,在近7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的国际商业信贷银行(BCCI)因涉及多项欺诈案,被下令收盘。
这些欺诈案包括:以非法和诈骗手法,借贷款项给企业内线人士、可疑的外汇交易及洗黑钱等,造成总额180亿美元(约259亿新元)的损失。银行的倒闭,造成25万名存款者遭殃,其中包括亚洲许多小型企业,被视为历来最大宗的金融丑闻。
上世纪1980年中,美国兴起多家储蓄贷款机构,服务对象原本是国内的小存户。后来,储蓄贷款机构进行开放,开始从事其他非传统性质的金融业务,最终因管理不当而倒闭。美国纳税人所损失的总数估计达数千亿美元。
前霸菱银行交易员利森: 当年一手搞垮前霸菱(Barings)银行的交易员利森认为,法国兴业银行的巨额诈骗案并不令人感到惊奇,只说这种事情迟早还是会发生。
利森(NickLeeson)现在是爱尔兰西部一家足球俱乐部的总裁。他昨天接受法新社的电话访问时只说:“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向来存在。”他不愿进一步评论此事,只透露他和妻子隔日正要飞往巴黎度假,然后就匆匆挂上了电话。
据利森在伦敦的发言人说,利森将针对法国兴业银行亏损事件,接受两家媒体的付费访问,至今还未决定同哪家媒体联系。
法国兴业银行因为一名内部交易员的诈骗行为,导致银行蒙受49亿欧元(102亿新元)的巨大损失,创下金融业历来最大起欺骗案。
1995年,伦敦出生的利森因从事日经指数期货交易失利,导致英国超过200年历史的老字号?霸菱银行蒙受超过15亿美元亏损,并于同年2月倒闭。这起事件当年引起全球性的金融恐慌,并促使各国银行纷纷加强内部审查程序。
当年才28岁的利森逃亡到国外,最终在德国落网,引渡回新加坡受审。他在95年被判坐牢6年半,因服刑期间患有大肠癌,于1999年获释。他在出狱后出了一本《我如何弄垮霸菱银行》(RogueTrader),并以此拍成电影。 (来源: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