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 要闻快报

中影集团 “影业第一股”或将上演

  □本报实习记者 刘誉泽

  本报记者 周婷

  记者近日从中影集团办公室获悉,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将于春节前举行IPO主承销商招标会,近十家券商已闻风而动,去争夺“影业第一股”的承销。

  据国信证券研究员分析,如果中影成为中国电影业上市“第一单”,原计划境外上市的华谊兄弟也有可能回归A股市场,中国电影业的增长潜力和投资机会将正式进入各方投资者的视野。

  上市资产或覆盖产业链

  电影业的投资前景吸引了各种快钱进入,但始终没能在资本市场展露更大的身手。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到现阶段后,随着报业、出版等企业的第一股陆续登陆A股,中影集团融化“上市坚冰”的日子不远了。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影集团上市已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广电总局和中宣部的原则性同意。平安证券投资策略部副总经理罗永鸣对记者说,中影的特殊地位和历史形成的独占资源,使得其通过证监会审批的几率非常高,可以把政策或者行政垄断优势逐步转化成市场优势。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国有电影企业,国家广电总局直属的唯一一家企业单位。它全资拥有中国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影频道CCTV?6。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电影频道广告收入12亿元,CCTV?6一家就超过8亿元;它持有全国七条最大电影院线的股份,每年票房收入占全国总票房的60%左右,2007年有望首次超过20亿元;它还是中国唯一有权引进好莱坞大片的机构,上述每年数十亿元的票房中,有一半左右来自20部进口大片的发行放映分成。1995年以来,全国20余部票房超亿元的大片,100%都需与中影联合,或由中影独立发行。

  然而,目前中影上市核心资产尚未确定。事实上,中影集团的资产囊括了电影产业上中下各个环节,但由于历史渊源,中影最具有垄断优势的资源在于拥有CCTV?6电影频道的节目制作中心和独家海外电影进口权,其次是在院线发行方面先发制人的优势,而在电影生产环节则面临民营制作单位的挑战。

  据中影高层人士表示,基于国家文化安全的考虑,对频道资源控制还很严格,短时期内不能将CCTV?6和进口大片发行权纳入上市公司资产。因此,一方面考虑到垄断性资源政策面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电影业主要收入票房一般由制片、发行、院线三家平分,因此中影可能更倾向于以制作、发行和衍生产品生产三大内容为核心的完整的产业链上市。

  在上游制作环节,中影集团是有着丰富资源的内容提供商,它的艺术创作中心整合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等五个老牌制片单位,年创作电影25部左右。电影制作完成后,一般由中影集团发行放映分公司独立发行或联合发行,由于垄断效应,在流通环节的利润一般很少会落入别家。当电影进入终端放映环节后,中影会从目前它控股或参股的七条电影院线按持股比例分得相应收益。目前中影占据控股地位的有中影星美、四川太平洋院线、中影南方新干线三家,其中规模最大的中影星美在2007年股权变动后,中影以60%的持股占了绝对优势,能够更多地分享每年电影票房大幅增长的收益。

  纵观中影,虽然结构已经基本完整,能够覆盖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但除了发行环节的绝对优势外,上下游的电影制作与终端放映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中影在前景规划中也希望能够通过加强制片和广泛建设数字院线这两个环节占据绝对的主动。

  强力出击制片领域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制作和发行机构,中影旗下多个分公司一直开展制片业务,自组建以来创作生产了《张思德》、《云水谣》、《宝葫芦的秘密》等200多部影片,但在2007年之前,一直没有参与国产大片的制作。

  2003年新画面运作的《英雄》使投资额上亿元的“大片概念”在国内逐渐流行。从此,民营电影制作力量如新画面、华谊兄弟等借助资本运作,充分吸收国内外各种“快钱”资本,瓜分了这块利润最丰厚的蛋糕。2006年国内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华谊兄弟占据了27.5%的票房份额。

  力图做强电影制作环节的中影无法忽视大片制作部分的市场潜力,因此,2007年韩三平出任集团董事长后,迅速成立了独资的制片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制片分公司,加强了中影集团对制片环节的控制,无论是宣传主流价值影片的生产还是重量级合拍片的运作,几乎都由全资制片子公司负责。

  2007年末,中影一连制作并发行了两部投资过亿元的大片《投名状》与《长江七号》,前者已经刷新票房纪录,后者也有了过亿元的票房预期,而2008年的几乎所有大片如《赤壁》、《梅兰芳》、《南京!南京》和《见龙卸甲》都由中影投资制作或联合投资制作。

  韩三平认为,尽管发行可以上市,“中影集团最核心的资源仍然是制片资源”。此外,从终端和电影后产品上看,器材租赁、后期制作、院线放映等“旱涝保收”的资产在中影的利润收入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据相关媒体估计,中影集团A股市值可能达到60亿?100亿元,若公开发行股票占到25%,中影可以从股市上拿回15亿?25亿元。那么中影将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大电影项目甚至全球商业大片的投资,不仅能掌握项目主导权,更重要的是获得影片在更大范围内的知识产权收益;制片规模的扩大和项目质量的提高将激活中影布局在产业链上的各个公司,从而迅速做大市场规模,形成良性循环。

  无人看守的“钻石矿”

  投资电影和投资传统的项目类似,都是由实体募集资金,创造资产(电影版权),以制造未来现金流。但单就融资额来说,中影集团对券商来说并不算大单,为何能吸引这么多投行赶考?银河证券投行部总经理汪民生说,这主要是受“第一单”概念的吸引以及消费升级时代的电影业高投资回报率影响。

  电影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收益包括院线分成收入(票房)和非院线分成收入,如DVD、电视、后产品和其他辅助市场等的开发收入。

  在2007年的400部国产电影中,三部投资过亿元的影片即占到总票房的20%。以2008年贺岁档的两部大片《投名状》与《集结号》为例,《投名状》联合投资近3亿元,投放1027个拷贝量,上映一个月仅华语地区票房已过3亿元,年后将冲击非华语票房,参照《功夫》当年的1700万美元(近1.3亿元人民币)的北美票房,以及目前《投名状》在韩国网站上排名前五的点击率,有分析人士预测仅票房将超过5亿元,再加上DVD的发行,广告收入,以及同名漫画、玩偶、游戏等周边产品的开发,利润率有希望超过100%。

  投资1亿元的《集结号》更为高效,以637个拷贝数量目前获得超2亿元的内地票房。由于主角缺乏全球号召力,海外上映可能会逊色,但目前的单个拷贝票房回报率(每个拷贝获得31万元票房)已经超过了《投名状》(每个拷贝获得29万票房)近7%。

  北京新影联总经理高军认为,两部影片在同一档期对抗,仍然获得双赢,且拉动2007年票房达到33亿元,比上年增加25%,这足以证明中国电影市场“容量增大”。

  除了上映期的票房收入外,长达50年的版权回报期也将带来丰盈的非院线分成收入,一位电影界人士表示“如果碰上好片子,那么回报率会高得让你咋舌。”

  因此,市场分析人士普遍看好电影业本身的盈利空间和快速增长的投资机会。国信证券研究员廖旭发对记者表示,根据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的数据,2006年底我国城镇居民加上1.5亿的流动人口,潜在的电影观众为7亿。目前已经开发为影院观众的为2亿人左右,按2007年1亿次观影人次推算,人均年观影次数只有约0.5次,但全年电影综合收入已达67亿元。

  目前,一方面国内电影市场逐步复苏,人们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对电影的消费需求增强,另一方面院线制的普及减少了发行层次和发行时间、成本,数字院线的出现更使电影低价普及成为可能。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传媒经济学专家谢新洲教授指出,以前建一个影院需要200万元?2000万元,用数字技术建一个影院的费用只需要10万元?30万元,这使得电影可以在维持投资回报率的同时大幅降低票价。

  数据显示,2007年的夏季平均票价已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2%。随着消费升级和票价下降,电影产品正逐步成为大众化的文化娱乐产品,达到韩国的1.3次人均观影次数,美国的4.8次人均观影次数后,电影业的综合收益或将激起市场的无限想象。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