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圳方面一位消息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前日落户当地的中芯国际(下称“中芯”),此前确实曾想延续其武汉或成都模式,即由深圳方面主导投资,由中芯负责技术与管理的输出。
“但双方也一直担心,这种合作模式以后可能会出现麻烦,最终还是由中芯独立去注册设立企业。
初期曾想
延续武汉、成都模式
该人士没有透露何谓“麻烦”。
本报从另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处获悉,可能的“麻烦”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其一,由于政府方面主导投资,容易给人一种非市场化印象,这对未来中芯的管理会构成潜在挑战;其二,由于半导体产业风险较高,双方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容易出现矛盾。
业内资深人士还认为,如果由政府来主导,那公司就不真正属于中芯国际,算是第三方企业,未来在技术转移上就会有障碍。
中芯武汉厂目前也正面临着上述潜在尴尬。注册在当地的这座12英寸工厂,并非真正属于中芯,它的名字叫做“新芯集成”,公司核心高管目前由武汉政府方面任命。而由于12英寸工厂的运营复杂性远远高于8英寸厂,因此,双方未来的征途未必完全是光明。在中芯的战略与武汉当地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思路之间,也许会充满一些变数。
这也是目前武汉厂与成都厂给予外界的印象,后者已经量产,而前者目前仍无米下炊。据悉,中芯将改变该厂的产品定位,由之前的标准存储类产品(DRAM)改为闪存芯片,但目前仍无投产消息。
IBM背后推动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中芯在深圳直接设立公司的原因,也跟IBM有关。据悉,当初IBM将技术授予中芯时,要求中芯未来在深圳上马这一技术。
在前日发布会现场,IBM中国领军人周伟?也赫然在列。而在深圳市领导的致辞中,还特意向IBM公司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这个我不好说,不过,公司也希望能在深圳实现45纳米(属于12英寸)技术的产业化。”IBM半导体业务一位人士对本报说。
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芯不可能同时上马8英寸与12英寸两条线。后者至少要在两年后,才能真正实现。这意味着,中芯获得的45纳米技术,想真正在深圳上马,还需耐心等待。
12英寸生产线很可能先在上海实现量产,获取运营经验。事实上,张汝京此前也已公开表示,今年底,上海厂有望导入IBM 45纳米技术。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