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思维是农村金融最大障碍(原题:农村金融的国际经验)
制约当前农村金融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最大障碍是固有的慈善思维
文/王志浩
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匮乏早已是不争之事实。农民被捆住了手脚,缺乏资金购买种子、化肥、机器设备。
随着“三农问题”日益提上政策日程,如何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中国做出了大量的思考和部署,并已取得一些重大进展,但是掣肘依然显著存在。根据渣打银行在全球市场取得的实践经验,我概括出来五条基本经验。
经验一:灵活的监管氛围成效最为显著。打破地域藩篱,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监管最为关键。聪明的市场与正确的政策指引相结合将产生令人惊异的成果。灵活的政策指引意味着:放松贷款利率限制,取消吸储约束,允许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层自主决定用人及激励办法,打破地域性视角带来的的地方性藩篱。最佳的监管氛围是允许实践,鼓励成功的模式获得扩展,当然,当个体机构滥用所赋予的自由时,监管者必须介入。
经验二:优胜者应得到奖励。世界范围内,某些小额信贷机构从很小的规模开始,不断做大,现在已经在申请IPO 了。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小额信贷机构都要有公开融资的雄心壮志,但追求大规模是一个不错的目标。成功者为什么不能获得增大资金规模,扩大领地的成长机会?如果没有规模效应,在成本的约束下,小额信贷机构缺乏动机增加技术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正确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能积极调动小额信贷或村镇银行从业者的工作热情。
经验三:小额信贷不全是放贷。小额信贷的形式灵活多样,其最佳模式通常来源于大量的实践,而非整齐划一、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放眼全世界经营成功的小额信贷机构,有的主打存款服务牌,有的以汇款服务为特色,有的只做贷款,有的做其中几项,有的则面面俱到。
经验四:充分发挥想象力应对担保问题。显而易见,放贷给小本经营的农户对任何放贷方而言都存在着风险。很多在发展中国家取得成功的小额信贷机构将放贷建立在社区信任机制基础上,即为农民甲放贷的条件是农民乙偿还该笔贷款。但在中国这种做法非常罕见,而且,小额信贷机构或村镇银行的现行规则似乎也不鼓励这种做法,因此,必须寻求其他途径控制信贷风险。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建议,应对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唯一可行办法,是依靠来自周围群众的压力和借贷双方长期的沟通。
经验五:赚钱不仅理所应当,而且为可持续发展所必需。或许可以说,制约当前农村金融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最大障碍是固有的慈善思维:农民需要廉价资金,农业类银行或小额信贷机构就应该满足这种需求,救助扶贫。 对此,一位专家做出精辟的回答和警告:“以扶贫为宗旨只会杀死农村金融。”农信社的例子已经证明,这条路行不通。
农村金融可持续的唯一办法,就是允许放贷机构创造足够的收入,能够覆盖成本并盈利。这种说法听上去很资本主义,但这意味着信贷机构是长期存在的,不必年年申请补贴或慈善捐助,同时也让申请贷款的农民感到稳当;另外,行慈善会令贷款人不把信贷机构当回事,农信社的还贷率之所以如此糟糕,就是因为被看作政府慈善机构,反正早晚有人埋单。同理,放开贷款利率也是必要的。
钱能结在农家的果树上,生在碧绿的稻田里,也可以长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但要实现这一点,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激励机制显然很有必要。缺乏这两点,发展农村金融的战略恐怕难免步农信社后尘。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