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球经济增速整体上有所放缓。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果断降息,欧洲及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加息进程受阻。美元全面贬值,国际油价屡创新高并于2008年初突破百元大关,国际金价大幅飙升。
2007年国际经济金融走势分析
次贷危机拖累美国经济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6%、3.8%和4.9%,经济增速逐步上升,表明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走向良好。四季度,次贷危机的滞后影响逐渐增强,主要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已初显疲态:
第一、房市加速下滑。2007年10月和11月的成屋销售分别为498万户和504万户,同比下降20.6%和20.0%,创16年以来最大历史跌幅;11月新屋销售64.7万户,同比下降34.4%,创13年以来最低水平;10月美国20个主要城市房价同比下滑6.1%,11月房屋均价同比下滑3.3%;住房拥有率在过去一年累计下跌0.8个百分点。
第二、企业支出下降。企业对资本性商品的购买在2007年四季度出现疲软,工业制成品交货量下降、库存上升,显示出需求下降的迹象。11月美国耐用品订单环比增长仅0.1%,剔除飞机订单突然增加的偶然因素后为-0.4%,之前该指标已连续三个月负增长;12月的ISM制造业指数为47.7,不仅相比11月的50.8有所下降,且低于此前50.5的市场预期。
第三、消费增长趋向放缓。企业支出走软势必加强经济增长对消费的依赖,但2007年末的领先指标显示,前三季度较为强劲的消费增长在四季度有所放缓。12月世界大企业联合会消费信心指数从年初的110.2大幅下滑至88.6;密执安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也从年初的96.9大幅下滑至75.5,显示出消费者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此外,美元贬值降低了美国消费者的对外购买力,进一步加大了消费增长的压力。
第四、就业形势恶化。受需求放缓影响,供给方也开始出现收缩迹象,就业数据走弱。2007年四季度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不断增加,12月第三周上升至35.7万人,创年度新高;12月的就业机会仅增加1.8万个,创2003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12月的失业率则从年初的4.6%大幅上升至5.0%,创2001年10月以来最大单月增幅,而就业指数也从年初的5.4大幅下降至-7.7,显示出劳动力市场的疲软。
第五、通胀压力加大。受美联储连续降息和石油价格飙升影响,11月美国CPI环比上升0.8%,同比上升4.3%,创2005年9月以来的最高升幅;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升0.3%,同比上升2.3%;11月美国PPI同比上升7.2%,单月升幅达到197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预计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政策变化,会带来2个百分点左右的消费增长率损失,1.5个百分点左右的GDP增长率损失,0.3个百分点左右的就业损失,以及1个百分点左右的通胀成本。我们判断美国经济2007年四季度增速将初步放缓至2.0%左右,全年经济增速将降至约2.1%,从“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复苏模式进入“较低增长、较高通胀”的放缓模式。同时,考虑到美联储降息的政策时滞约为3个季度,其扩张效应将使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反弹,受此影响,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长为2.0%左右。
欧元区经济增长逐步放缓。2007年前三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2%、2.5%和2.7%,预计全年经济增长2.4%。从各季度增长态势看,一季度增速显示出区内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由于出口受欧元快速升值影响,二季度经济增速创2005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三季度,在就业增加、消费支出强劲等因素的支撑下,经济增长基本面总体良好,三季度经济增速较二季度有所反弹。四季度,欧元区面临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增多:首先,由于次贷危机冲击欧洲金融市场,欧洲各大银行普遍收紧信贷,企业贷款成本不断增长,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加大。其次,受能源和食品价格走高影响,区内通胀压力不断增加,继9月突破欧洲央行设定的2%警戒线后,10月-12月CPI快速攀升至2.6%、3.1%和3.1%,创自2001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再次,由于欧元兑美元持续升值,欧元区出口增长阻力加大,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降低。据欧洲央行预测,2007年欧元区出口增速将由2006年的7.7%放缓至5.7%,进口增速则将由2006年的7.3%降至5.3%。预计四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3%左右,全年增速约2.5%,2008年将继续放缓至2.1%左右。
房市放缓拖累英国经济增长。2007年前两季度英国经济增长率均为3.0%,三季度在次贷危机的负面冲击下英国经济仍表现良好,增长3.3%,创3年来最高水平。2007年英国物价水平有所下降,11月CPI同比增长2.1%,远低于2006年末的3%。由于英国央行连续加息以及下调未来经济增长预期打击了购房者的信心,英国房价在9月、10月和11月连续三个月出现下跌,而在12月也仅弱势反弹1.3%。受信贷供应下降、财政紧缩和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预计2008年英国房市放缓速度将进一步加快,2007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左右,2007年全年有望增长2.9%,2008年经济增速也将放缓至约2.5%。
日本经济复苏有所放缓。虽然日本已完全走出经济衰退阴影,但其经济增长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2007年一季度,日本经济增长率为3%,但二季度企业投资支出和个人消费支出增速明显放缓,致使当季经济增长率为-1.6%,这是日本自2004年四季度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三季度,受出口和企业投资增长影响,日本经济强势反弹,增速由二季度的-1.6%增至2.6%。四季度,受美国经济放缓影响,10月、11月的日本出口同比增速仅为1.9%和0.6%,私人消费同比增速亦由9月的3.2%大幅下降至10月的0.6%和11月的-0.6%,预计2007年四季度日本经济将放缓至2%,全年经济增速将降至2%左右,而2008年将继续走低至1.8%。
亚洲经济依旧保持高速增长。虽然受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亚洲经济在2007年依旧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受益于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印度2007年前两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1%和9.3%,但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油价高企影响,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8.9%?预计四季度将继续走低至8.5%,2007年全年经济增速可望达到9%,2008年将放缓至8.4%左右。由于出口、企业投资和金融保险业的强劲增长,2007年前两季度韩国经济分别增长4%和5%,其中二季度1.8%的GDP环比增长率创近四年来的新高。三季度,在私人消费和外贸稳步增长的拉动下,韩国经济增速继续攀升至5.2%,预计2007年全年增长率将保持在5%左右。得益于本地消费、外贸的强劲增长以及投资的反弹,2007年前两季度香港经济分别增长5.6%和6.9%,但内地食品价格高涨引起香港CPI有所抬头,且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增长,致使三季度香港经济增速放缓为6.2%,预计2007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6.1%左右。
全球利率市场走势分析
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美国货币政策在2007年下半年发生了拐点性质的方向转变。2007年9月18日、10月31日和12月12日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累计100个基点,将美国基准利率从5.25%降至4.25%。这是美联储自2003年6月以来仅有的三次降息。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累计加息425个基点。在经济指标预期整体恶化的背景下,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不仅本身构成了对经济走向变化的官方确认,而且是美国经济周期转向中货币政策制订者的必然选择,其根本原因在于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已经超出预期水平。美联储降息在证券市场引起了剧烈反应,并将对实体经济产生滞后的扩张性影响,加剧美元贬值,同时可能影响到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
为解决次贷危机带来的信贷紧缩问题,美联储不断加强工具创新与对外合作。2007年底美联储启动定期资金招标工具?Term Auction Facility?,12月19日和20日,美联储用大范围招标、低招标利率分别向资金短缺的银行拍卖了200亿美元28天期贷款和200亿美元35天期贷款,并计划继续进行类似拍卖活动。此外,为加强与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合作,增强离岸市场的美元贷款供给能力,缓解国际市场的整体紧张,美联储与欧洲央行建立了200亿美元、与瑞士央行建立了40亿美元的互惠货币掉期机制,降低了离岸市场的美元拆息。
鉴于对次贷危机影响及伯南克政策风格的分析,我们判断2008年美联储将累计降息125个基点左右,目前来看,2008年1月30日继续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0%左右,2008年美国货币政策创新力度将进一步增强。
欧洲央行静观其变。在次贷危机蔓延前,为抑制通胀水平的进一步上升,欧洲央行自2005年底以来连续加息8次,其中2007年3月和6月各加息25个基点,目前基准利率已达到4%。然而2007年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突变致使欧元区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一方面,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区内经济减速风险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能源、食品及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扬将10月-12月的CPI推高至2.6%、3.1%和3.1%,远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2%警戒线,通胀压力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欧洲央行在2007年12月6日和2008年1月10日宣布维持现有4%的基准利率,以便于进一步观察区内经济和CPI的走势。鉴于欧元区通胀压力较大且经济放缓幅度较小,预计欧洲央行仍有可能在2008年继续提高利率,但欧元汇率走强、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影响区内经济的不利因素也使欧元区的加息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英国央行果断降息。在经济增长强劲、通胀水平攀升的背景下,英国央行自2006年8月以来连续5次加息,其中2007年1月、5月和7月各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推高至5.75%。随着英国银行业受次贷危机冲击加大及房市逐步趋紧,英国央行于2007年12月6日果断降息25个基点至5.5%,这是其自2005年8月以来的首次降息。
日本央行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自2007年2月份调升基准利率至0.5%后,日本CPI停滞不前,其中4月、5月和7月与2006年同期持平,6月、8月和9月同比下降0.2%,再加上次贷危机爆发引起全球经济增势放缓,日本央行连续10个月维持0.5%的基准利率不变。但值得关注的是,10月、11月CPI大幅走高至0.3%和0.6%,核心CPI分别上升0.1%和0.4%,创近十年来的最大升幅。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日本在2008年上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预计日本央行将于2008年下半年升息25个基点。
印度和韩国央行均按兵不动。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通货膨胀率得到有效控制,印度央行一直维持现有基准利率6%不变,预计2007年全年CPI将达到5%,低于印度央行预期的5.5%水平。为减少因家庭及中小企业大量借贷而催生的资产价格泡沫风险,韩国央行于2007年7月和8月各加息25个基点至六年来的最高点5%,这也是韩国央行首次连续两个月加息。虽然四季度CPI高达3.6%,创三年来的新高,但韩国央行仍连续5个月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并将2007年-2009年通胀目标区间上调至2.5%-3.5%,预计其将在2008年维持5%的基准利率。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货币市场利率与基准利率出现偏离。次贷危机对2007年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产生了直接影响,上半年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ibor(新加坡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Hibor(香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Tibor(东京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走势平稳,与基准利率差距不大,下半年次贷危机发生后,信贷紧缩严重,货币市场利率快速走高,美元3月期Libor和欧元3月期Libor都达到2001年来的最高纪录,英镑3月期Libor也达到9年纪录,大幅偏离了基准利率,各国央行的救市政策对缓解信贷紧缩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货币市场利率显示“惜贷”现象依旧存在。截至2007年12月28日,美元即期Libor为4.5%,三月期Libor为4.73%,分别高出美国基准利率0.25和0.48个百分点;美元即期Sibor为4.43%,三月期Sibor为4.85%,分别高出美国基准利率0.18和0.60个百分点;欧元三月期Libor为4.68%,高出欧元区基准利率0.68个百分点;英镑三月期Libor为6.02%,高出英国基准利率0.52个百分点;日元即期Tibor为0.61%,三月期Tibor为0.86%,分别高出日本基准利率0.11和0.36个百分点;而在上半年Libor平均仅比基准利率高0.25个百分点,过去5年间美元Libor平均只比美国基准利率高0.21个百分点。此外,12月28日港元3月期Hibor为3.52%,比美元3月期Libor低1.21个百分点,表明港元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全球货币市场利率的普遍高水平及对基准利率的偏离降低了欧美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欧美银行的融资困难,并给企业利润和家庭预算带来了负面影响。而Hibor和Libor的较大偏离也加大了国际游资对香港的负面影响,给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定带来一定困难。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