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理财周刊》
本来,业绩预告针对的是盈利增长或下降超过50%,以及预计亏损或扭亏公司而作出的警示,需要引起投资人的特别关注。如今,超过六成公司发布预告,业绩预告成为一种常态,所谓警示云云荡然无存,这实在不能算是好事。
贺宛男
截至1月30日,沪深两市已有924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加上31日又有40来家跟进,估计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在960家左右(按交易所规定,业绩预告到1月31日截止),占全部上市公司(约1570家)的比例已超过6成。
自然,报喜比例大大高于报忧。据统计,其中盈利预增50%以上为58%,预增30%左右为8%,预盈14.5%,三者合计报喜公司超过80%;另外,预亏12%,预减7%,报忧比例不足20%。
上市公司大面积报喜,难道不是大好事么?
本来,业绩预告针对的是盈利增长或下降超过50%,以及预计亏损或扭亏公司而作出的警示,概而言之,这类公司业绩大起大落(增减50%并不是很正常的现象)或很不确定,需要引起投资人的特别关注。如今,超过6成公司发布预告,业绩预告成为一种常态,所谓警示云云荡然无存,这实在不能算是好事。
是的,有550家公司2007年度盈利增长超过50%(其中约200家增长超过100%),这个数字占到预告公司的近六成,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也已超过三分之一,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大丰收;另一方面,亏损公司由2006年度的近200家,迄今只有110家预亏,差不多减少一半,美哉,2007,我们的投资人遇上了从未有过的好年景!
但是稍作分析就可得知,2007年的大丰收和大面积减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都是很靠不住的非经常性因素,2008年很难继续。换言之,2007年的业绩高增长很可能是一个峰值。
一是产品涨价,特别是上游产品。以钢铁业为例,据中钢协信息,2007年我国大中型钢厂销售增长32.8%,利润增长49.5%,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但利润增长主要源自产品大幅度涨价,高成本高价格并驾齐驱,相反,表明盈利能力的销售利润率却呈下降态势。其实岂止钢铁,以上游产业为主体的央企,去年实现利润近万亿元,增长30.3%,主要原因也是产品涨价使然(资源性企业尤甚)。众所周知,物价上涨已经引起了全社会上下的高度重视,相信这一因素2008年将不再重现。
二是投资收益,特别是来自股市的投资收益。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国人寿,国寿日前预告业绩增长50%以上,若按增幅50%估算,2007年盈利为216亿元(2006年143.84亿元),即使按增幅100%计算也不过288亿元,而去年前三季国寿盈利已达247亿元,这岂不是说,纵然按最好的估计,去年第四季度盈利也只有40亿元,大大低于市场预期。事实上,去年年底还不是市值最低的时期,若按目前股价,国寿,以及主要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乃至部分银行,盈利增长还要往下砍,而金融股在全部上市公司中的盈利比重接近一半。
三是债务重组收益。看看那些扭亏为盈的业绩预告,原因无非两条,一是债务重组收益,二是资产减值转回。特别是债务重组,几乎所有的债主都愿意豁免或减轻ST们欠下的重重债务,因为只有减债,这些垃圾股才能起死回生,才能成为“大黑马”,今天豁免债务看似亏了,明天就能从二级市场赚回来。然而,诸如此类的非经常性收益常常只能做一次,很难一而再、再而三地长此以往。
是的,中国经济还将持续高增长,中国的上市公司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我们宁可要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经常性增长,而不要大起大落的非经常性收益。做股票要有一颗平常心,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也要有一颗平常心,这一切兴许都将从2008年开始。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