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将推动CPI创出新高
在此段时间内节假日较为集中,企业生产活动本来就不太密集,所以可能产生的生产损失较为有限。整体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应在较低水平
对宏观调控政策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出现大范围降温、降雪、冻雨等恶劣天气。
数百万人被困在返乡过年的路上。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邹铭透露,截止到1月31日18时,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537.9亿元。这比截至29日统计到的326.7亿元,短短两天内又增加了211.2亿元。
这场由50年不遇的罕见恶劣天气引发的灾害仍在肆虐,冰冻危机可能还没有结束。不少专家表示,等最后盘点时,这场雪灾带来的经济损失恐怕至少将达千亿元人民币,而它间接带给中国经济的影响恐怕更为严重。
CPI将创新高
毫无疑问,雪灾将给本已持续高烧的CPI再浇上一勺热油。由于大雪冰冻影响蔬菜生长、采摘,并且会带来交通运输不畅,鲜菜价格涨幅明显较大。发改委1月30日发布的资料显示,受灾省份的蔬菜价格正在上涨,大白菜、青菜、萝卜等主要蔬菜价格涨幅达50%以上,部分地区个别品种的价格甚至翻番。许多经济学家预测,在冰雪导致食品供应不畅的形势下,原本认为去年已达到顶峰的通胀幅度将会再度跃升至更高点位。
我们也认为雪灾将推动CPI创出新高。
根据农业部的农产品价格数据,截至2月2日,“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1月份同比上涨了20.9%(见图)。考察过去“菜篮子”价格指数和CPI之间的关系,我们估计1月份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将会超过19%,假设除食品外其他产品的价格同比增速保持在去年12月的水平,则1月份CPI同比增速将会达到7.1%以上。考虑到大范围雪灾使得南方各地的公路、铁路运输受到阻碍,会影响产品的顺利运输,造成部分地区物资短缺,势必加大物价上涨压力。另外,由于正值春运期间,大量返乡旅客被滞留在各个交通枢纽城市,也会加剧部分地区的物资短缺。而最值得注意的是,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在1月下旬才开始加速的,随着灾害天气的继续和春节的影响,2月份物价上涨的压力会更大。
工农业生产影响有限
雪灾对工业的破坏性主要在于对整个货运体系及电力供应方面的负面影响。货运体系的瘫痪使得工业品原材料、能源的输入变得困难,也影响了正常的销售行为。这些都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行为。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雪带来的交通运输受阻也使煤炭运输出现瓶颈,目前许多电厂存煤低于警戒线、全国因缺煤停机4000多万千瓦;而由于输电线路覆冰,导致输电设施大面积受损,严重影响了电力生产和供应。全国已经有19个省(区、市)出现拉闸限电,这将对工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也会进一步拖累中国经济。
目前的冰冻天气可能还要延续半个月至一个月,这使得1、2月份的工业生产数据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不过,一季度的工业活动与一年当中的其他时期相比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在此段时间内节假日较为集中,企业生产活动本来就不太密集,所以可能产生的生产损失较为有限。
由于我国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雪灾对农业的影响更加直接。冰冻天气对蔬菜、粮食等生产都构成较大的影响。根据农业部公布,截至1月29日上午,全国16个省(区、市)因低温冻害作物受灾1.03亿亩,其中成灾5301万亩,绝收1103万亩。而对于黄河流域来说,前期恰恰是瑞雪兆丰年,大雪有助于杀灭病虫害,利于小麦增产。两处均衡结果,我们认为整体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应在较低水平。
GDP增速将放缓
除了对CPI产生影响,很显然,雪灾对宏观经济也会有一定负面影响。
根据民政部数据,雪灾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如果把直接经济损失简单地理解为固定资产减值,2007年一季度GDP为50287亿元,假设2008年一季度可以保持10%的经济增速,如果未来总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到1000亿元,则将会使一季度增速放缓2%。当然,如此测算非常粗略,对间接经济损失并没有进行估算,而且灾后重建也会提高后几个月的GDP,雪灾对GDP的具体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核算。
不过,我们认为,雪灾对经济和工业生产的影响将是短期的。预计二季度我国经济就将恢复正常增长,一些领域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反弹。从2003年“非典”疫情集中暴发后,对二季度经济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从三季度经济增速却出现明显回升看,我们认为,随着气候的逐渐转暖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进行,全社会经济运行将很快步入正常轨道。
宏观调控经受考验
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不仅考验着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和能力,对从2007年开始的宏观调控政策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2007年,政府打出一系列货币紧缩组合拳,包括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大手笔的公开市场操作、控制银行信贷、默许人民币更快升值等。这些为通胀压力和经济过热量身定做的药方,在目前愈加复杂的外部和内部经济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
从去年12月初至今,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速为4.9%,而四季度经济增速仅为0.6%,令人大跌眼镜。房产投资更是出现23.9%的负增长。美国去年四季度经济大幅放缓预示着,未来美国经济有步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可能。
与此同时,美联储8天两次降息125个基点,也足以表明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程度的判断更趋悲观。而美国经济一旦陷入衰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体将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一直以来,出口都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2007年中国净出口拉动GDP增速2.7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超过60%。
此外,美联储持续降息一方面打压美元,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降息和美元走软加重美国通胀程度,全球油价、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中国通胀水平也会被推高。中国开始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的考验。
因此,日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正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充分认识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尽可能长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从内部经济环境来看,在暴风雪的影响下,物价涨幅将会继续创新高。而通胀风险仍是目前经济中的突出问题,管理层也在极力避免通胀形势更为严峻的状况出现。
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国家有关部门密集推出了多项稳定物价举措,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雨雪、凝冻期间的价格监管工作。同时要求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和乱收费、乱加价行为。商务部也专门制定了应对灾害天气、保障节日市场供应的专项预案。
但是,运用行政手段力压物价只能是暂时行为。一方面,企业的成本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产品价格因行政管制而无法上调,预期利润率下降,企业会选择减少产出或者干脆停产,市场上的供应短缺将进一步恶化。价格管制将会增加而不是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而这一行政手段可能会导致政府增加对生产企业的财政补贴,否则商品和服务供应短缺将难以避免。从长远来看,如果影响物价的根本因素不能消除,行政性限价必然会将涨价压力向后推移。
胡锦涛总书记在日前的讲话中没有再如过去一段时间一样出现“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而是提出“尽可能长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预示着政府仍然希望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2008年经济发展目标暂定为8%),而不是出现大幅回落。
冰雪的消融不会降低未来宏观调控的难度。在更加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下,如何应对外部经济衰退可能带来的经济减速、如何化解因冰雪加剧的通胀压力、稳定通胀预期以及面对未来可能因“限价令”造成的价格上涨的集中爆发,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作者为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