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桔 北京报道
春节后,在基金行业仍显倒春寒之时,银行系基金却率先频频发力。
2月15日,中银基金旗下一只新的股票型基金获准发行,这也是节后首批获得证监会批准发行的新基金,同时获批的还有浦银安盛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首只基金。
与此同时,
中国银行正式完成收购中银基金83.5%股权,原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日前正式挂牌。
国泰君安基金分析师吴天宇认为,银行系基金最大的优势在于发售渠道,首发募集的效果可以得到最大程度保证;不过从审批额度看,新发基金相对占比较小,体现了管理层在去年基金发行规模盲目爆增后的谨慎心态,银行系基金的产品恰好符合其结构优化的思路。
中银基金股权之争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银行此次收购完成后,一举成为中国内地持有基金公司股权比例最高的商业银行。
资料显示,
招商银行持有招商基金33.4%股权,
浦发银行持有浦银安盛基金公司51%股权,
工商银行持有工银瑞信55%股权,
交通银行持有交银施罗德基金65%股权,
建设银行持建信基金65%股权。中国银行持有中银基金的比例刷新了纪录。
根据中银基金相关人士介绍,中银基金管理公司前身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于2004年7月29日正式开业,原股东为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美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7%、16.5%和16.5%。2006年9月29日,美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贝莱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并,合并后新公司名为贝莱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基金公司新的外方股东。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银行在此次收购中,同时收购了中银国际证券、中银国际控股所分别持有的67%、16.5%股权,成为中银基金直接控股股东,股权收购完成后,中国银行与贝莱德投资管理公司分别持有中银基金管理公司83.5%和16.5%的股权。
他表示,此轮谈判旷日持久,中银国际证券是由中银国际控股公司(中国银行在香港设立的全资附属公司)联合内地五家大型企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在当前基金公司股权行情看涨的情况下,价格成为股权转让的关键所在。
据记者多方了解,最终能够达成收购协议,谈判双方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但接受采访的相关人士都拒绝透露具体价格,只表示没有超出合理的价格范畴。
而此前几宗基金公司股权转让案例价格不一。2007年10月,原南方证券持有的银华基金管理公司21%的股权以每股56元的价格拍卖成交,总价11.8亿元。2007年年底,金信信托所持有的博时基金管理公司48%的股权,以每股131.67元的天价成交。而2008年的首例基金公司股权转让却以较低价收场。1月31日,原河北证券持有的融通基金公司40%股权(合5000万股)以12.5亿元的价格被融通基金原股东新时代证券拍得,折合每股仅仅25元。
银行系基金提速
春节前后四只获批的新基金中,除去南方基金的一只外,剩余三只均出自银行系,分别来自中银、浦银安盛、建信三家旗下。
对此,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胡立峰对记者表示,这也许仅仅是一种巧合,毕竟政策面没有特意向银行系倾斜,而且银行系基金公司规模大多也相当可观,跟扶植中小基金公司的政策初衷擦肩而过。
然而,种种迹象却显示,今年银行系基金将驶入快车道。联合证券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在股市随单边牛市向震荡市行情转换后,银行系基金的渠道优势将确保其在产品的首发和持续营销中占得先机。
吴天宇也透露,在第二批银行系基金试点中,随着中银和招银基金股权变更的完成,浦银安盛即将首发自家的首只基金外,只有尚在襁褓中的
民生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基金公司略显沉闷,但他同时预期两家分别于法国、加拿大设立的合资基金公司今年也将成立。
在当前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大格局下,银行与基金的强强联手显然会带来双赢的局面。首批试点的银行系工银瑞信、建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均实现了发行多只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超速增长的局面。
也许这恰好能解释中银基金、招银基金加快股权改革的理由。中银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直接管理中银基金可以使中国银行拓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规划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更好地发挥中国银行强大的网络资源、客户资源等优势扩大销售渠道,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