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生于忧患:两个三角洲的思想碰撞

  2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率广东省党政代表团飞抵上海,开始了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学习考察活动。

  “代表团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为近年来广东省赴兄弟省市学习考察之最。
”南方日报如是评价。

  思想碰撞

  两位都以解放思想著称的地方要员试图在上海让思想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月17日上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率领的庞大的广东党政代表团飞抵上海。随即驱车参观上海市城市规划馆和8号桥创意产业发展园区,正式拉开了为期5天的沪苏浙考察活动。

  2月17日下午,在首站访问地上海,汪洋表示,此次来访主要是“学习上海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的新作法和好经验”。

  而在会见汪洋时,俞正声则表示,欢迎广东党政代表团来上海“传经送宝”。他说,“上海目前正处在发展的转型过程中,我们要寻找差距,学习广东,学习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不断解放思想,加大开放力度。”

  华东师范大学郭学堂副教授对记者表示,“两位中国主要地区的重要领导人谦逊的背后,是双方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再选择: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保证地区经济发展。”

  汪洋的发言显然有的放失。汪洋深刻意识到广东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指出当前广东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结构不够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资源和环境约束依然趋紧。

  面对这种情况,汪洋延续在重庆主政时期的作风,要求全广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如何解放思想,如何深化改革开放,成为汪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访问长三角地区能为其提供新的思路和思想。

  上海显然是其五天行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

  汪洋的这种忧患意识同样也出现在俞正声身上。俞指出上海干部要有迫切感和忧患感,“上海人民不允许小富即安”。“上海的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追求GDP的增长。”

  学者的观点也证实俞的说法,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振华研究员曾表示,上海经济的趋势,应该是“增长速度减缓,增长质量提高,增长结构改善”。

  汪洋的“解放思想”风暴与俞正声的“思想解放”正是殊途同归。两位领导人显然都深刻意识到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尽头,必须履行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实现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寻找“解放思想”的动力

  汪洋此举,实际上打破了一个“惯例”。

  中国地方省际高层交流的黄金时间一般是在4月份。在这个月份中,东部省市作为东道主,要迎接来自全国的地方大员率领的经贸代表团。一位负责接待的浙江省合作交流办的人士告诉记者,“但现在时间提前了一个半月。”

  这是春节过后第一个周末,距离全国两会也仅有半个月时间,汪洋的沪苏浙之行,不仅仅被视作中国两大经济发动机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一次高规格的对话,还有更耐人寻味的想象:解放思想已成清新之风,吹皱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广东方面对此次沪苏浙之行早有准备。此前,广东已经派人专程到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联系并敲定考察路线。

  “省级大员交流,一般都还伴随庞大的经贸合作。”一位曾随同浙江省委书记出省交流的企业家告诉记者。

  但汪洋的沪苏浙之行显然更为纯粹。

  本报记者获悉,除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之外,广东庞大的代表团主要包括了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圳、广州和各地级市市委书记、市长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一行70多人。

  “代表团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为近年来我省赴兄弟省市学习考察之最。”《南方日报》如是评价。

  通过此次学习考察,“促使广东官员树立忧患意识,寻找广东与这些地区在科学发展上的差距,推动官员解放思想。”知情人士如是解读汪洋沪苏浙之行的目的。

  解放思想再次在广东获得热烈响应。此时距离汪洋就任广东省委书记不到三个月,但自2007年12月25日召开的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的报告中,22次提到“解放思想”之后,解放思想已经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高举的旗帜。

  出发前,代表团专门召开了预备会议进行动员。与会考察团成员被告知此行目标,“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解放思想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推动学习讨论活动向纵深发展,促进全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考察团随行记者发回的报道也开宗明义,“这次学习考察活动是我省正在进行的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代表团5天紧张行程聚焦“学习借鉴沪、苏、浙在新形势下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珠三角和长三角都以独特的发展模式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各领风骚。

  经济总量大,但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是2007年12月25日汪洋在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的报告中直陈的广东所面临的五大问题之一。

  具体来说,就是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产业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掌握不多。IT领域的专利85%来自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2%,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

  此外在“民生问题、社会管理、城乡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与沪苏浙做了全面比较,发现相关指标颇有差距。

  汪洋告诫广东的党政干部,广东长期捧着“经济总量第一”这块“金字招牌”,听惯了赞誉,很容易使一些同志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某种优越感,甚至骄傲情绪,缺乏忧患意识,导致不思进取,后果将是极其有害的。

  “况且我们的成绩还是初步的,许多方面与兄弟省市比还存在明显不足。”汪洋说。比如,过去10年,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速不仅被江苏超过,而且与浙江的差距不断拉大,由1996年相当于浙江的95.7%下降到2006年的88.9%。

  数据显示:广东省每新增一个劳动力新创造的GDP是12万元,大大低于江苏的88万元、浙江的21万元。这说明,兄弟省市用较低的人力投入取得了较高的人均产出。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看,这10年间广东省年均增幅为13.3%,仅高于上海的7.2%,低于浙江的16.7%、江苏的17.8%。

  汪洋表示,“将认真学习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经验”,目的是“使广东这个中国经济的增长极能够持续发展,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从广东团已经进行的考察路线图来说,目标非常明确。

  2月17日上午一到上海,广东代表团就考察了上海城市规划馆和8号桥创意产业发展园区,下午则考察了张江高科技园区和磁浮列车。1月18日,代表团前往考察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临港产业区等。

  以张江高科技园区来说,该园区已成为上海自主创新的策源地,园区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城。仅2006年,园区实现经营总收入约531.83亿元,税收39.64亿元,工业总产值302.63亿元,出口交货值179.15亿元,吸引各类研发中心91家,累计申请专利4032项。

  而广东IT领域的专利85%来自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2%,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

  “广东团参观的都是高新科技产业和港口、运输、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其中似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含义,”广东东莞市政府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在接下来的对江苏和浙江的考察学习中,也许能看出更多端倪。”

  1月18日下午,广东团离开上海,前往江苏考察。
(责任编辑:田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汪洋 | 俞正声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