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笔记本电脑逐步成为普通消费品,低成本已成为厂商们的摇钱树,就连其他领域出身的企业也对这一市场垂涎三尺。近日,万利达集团与著名系统构件厂商Insyde合作成立“迷你笔记本”技术研发联盟,成为继海尔和TCL之后第3家进军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家电厂商。
尽管有分析人士表示,“外行”厂商进入笔记本行业并非耸人听闻,笔记本已经成为普通消费品,只要获得了核心产品厂商的支持,厂商很快便能踏过门槛。但从历史来看,想踏入这个行业也并非易事。
TCL电脑的10年败亡路表明做“大”了不一定“强”。海尔历史上也是3进PC,前两次也都悲壮地倒下了,第三次虽然成功了,但警醒在于,现在的成功是未来的成功吗?要知道,TCL电脑昔日也有着海尔电脑今日的辉煌。
相比传统PC企业,品牌和差异性产品是家电企业进军笔记本的最高门槛,因此业内专家并不看好家电厂商在笔记本市场的前景。有分析指出,笔记本电脑市场存在较高的行业门槛,并非是一个只要拥有一定的资金和人力就可以快速切入的项目;其次,对于万利达这类影碟机企业,自身在技术研发体系的储备、企业的品牌认知度、相应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与IT领域存在着一定界别;再者,对于万利达的这种扩张行为,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长期以来,万利达的品牌影响力很难让消费者将其与专业PC制造商联系起来,而且,对于一家刚刚进入电脑领域的影碟机企业,还存在较长的摸索周期。
家电企业进入PC领域,本身就存在一个主业和副业的平衡关系,正是这种平衡,让企业高层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举旗不定,在市场、管理上屡失良机,这就是企业发展中的“天花板效应”。对此,史玉柱有着最切身体会,他说:“多元化的最大问题,不在于你有没有发现机会的能力,而在于你能不能抗拒各种机会的诱惑。”
对于那些有意在PC产业大展宏图的多元化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致命软肋??对PC专业性和专注性不够。PC产业既不是它们战略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也不是树立品牌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于多元化企业来说,当务之急,要明确是往多元化发展,还是往专业化发展的清晰业务战略模式。
商报记者 吴辰光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