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其珏
经过两年多的爆发式增长,中国的光伏企业正面临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料瓶颈日渐凸显的新局面。为掌握原料供应的主动权,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试图借助产业链延伸来巩固行业地位。上海证券报近日从CSI阿特斯(CSIQ.Nasdaq)董事长瞿晓铧处获悉,这家长期专注下游组件制造的光伏企业已开始向上游渗透,并正在洛阳建设一座大型硅片厂。
瞿晓铧是在前天在常熟举行的“第二届苏州光伏产业发展论坛”间隙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上述讯息的。
“太阳能产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要在接下来二三十年有持续高速发展的话,最终会产生几种成功的模式。就阿特斯来说,我们采取的是一种灵活的复合模式。换句话说,我们会有一定的纵向集成。”瞿晓铧告诉本报记者,阿特斯是从太阳能组件起家的,后来也涉足电池片。去年,公司在洛阳投了长晶及硅片项目,由此进入到光伏产业链的中上游。
瞿晓铧表示,洛阳长晶及硅片项目的一期设备将在今年4月份安装到位,首批产品则可能在6月份产出,今年夏天有望完成第一期的投产工作。资料显示,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总产能达年产3000吨。今年12月前,项目将实现年产1500吨至2000吨的规模;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这一项目的硅料来源主要依托几方面:一是与国内前道多晶硅厂商如洛阳中硅的长期合作关系;二是传统的海外硅料采购渠道。”瞿晓铧透露。
一直以来,光伏业界都存在“一体化”还是“单一化”两种发展模式的论争。后者以无锡尚德(STP.NYSE)为代表,其坚守产业链某一端,避免触及其他;而前者包括CSI阿特斯、常州天合(TSL.NYSE)等,它们开始打通产业链各端。对于这两种模式的利弊,业内评价不一。但随着硅料紧缺程度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光伏组件厂商开始向上游渗透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去年,常州天合曾发布公告称,拟在江苏连云港开发区建设年产一万吨的多晶硅生产线,预计总投资为10亿美元。此外,江西赛维(LDK.NYSE)则上马了1.5万吨级硅料项目,将原先集中于硅片的产业链定位延伸到了更上游。特变电工也曾公告称拟与多家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多晶硅生产企业。
不过,业内人士也担心“一体化”将使得对上游原料有着高度依赖的组件厂商失去原料供应商的信任。对此,瞿晓铧解释称,“我们的业务模型设计是灵活的复合模型,就像倒金字塔,组件板块最大、电池片次之、长晶硅片更小。但这三个部分都会有,目的是为了对产业链有充分的控制,同时也为了达到我们所设定的利润率指标”。“通常情况下,一家企业做电池片或长晶硅片后就无法和相关厂商形成好的合作关系,但阿特斯的模型设计比较特殊,尽管产业链延伸了却仍合作得很好,这是因为我们对商业模式定义得很清楚,也介绍得很清楚。”瞿晓铧说。不过,他同时也表示,目前还没有向更上游的硅料领域延伸的打算。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