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开局以来,全球经济的前景一直处于一种不确定性的状态中。多个经济体的货币当局相继出手,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形势已经有所缓解,但是,次贷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伤害究竟有多大,尚不明确,次贷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拖累程度有多深,也还不明晰。
次贷危机的影响,毫无疑问会反映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上。目前,中国内地的A股市场也处在一次深刻的调整当中。这次调整,固然有着外部因素的作用,但也应看到,市场本身的调整需要决定了此轮牛市行情的走向。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牛市已经进入下半场。也有人认为,牛熊之间的拐点若隐若现。
市场的表现,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政策、资金、宏观经济发展的质量、上市公司治理能力,以及市场的信心等。这些因素的变化,或多或少地都会影响到市场的表现。尤其是市场信心,更是成为难以把握的因素。尽管预测市场行情的走势并非我们的基本任务,但如果一定要对市场走势作一个大致的判断,看起来,短时间里,市场要想重新回到大牛市的格局里,已经缺少了必要的激励因素。
股市一旦遇冷,往往容易风吹草动。原先本为利好的因素,如今也成了利空的消息,当前市场正在惩罚增发者,便是一例。这充分显现出市场的莫测与可敬畏之处。不过,市场行情虽难以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市场行情的调整,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其财产性收入的增长遭遇了重挫。
财产性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动产,以及房屋、汽车、收藏品等不动产的价值增长上。就绝大多数人而言,最主流的财产性收入来源渠道,应为证券市场的投资收入。显然,当前上下震荡的市场,难以成为投资收入平稳增长的上选平台。
这样的现实,似乎验证了本报曾阐述过的一个观点,即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之路不可能一直向上,更可能的情况会是充满了波动性。即便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经济失衡局面被努力改善的条件下,民众的财产性收入增长也难言会顺风顺水,难以单线条地前行。
我们自然相信,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前景依然乐观。随着资本市场的基础建设更为坚实、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等条件的改善,资本市场的未来依旧可以期待,参与市场的投资者,也无疑将继续分享未来中国经济成长的丰硕果实。但是,就近期而言,若考量到财产性收入增长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无论是企业界,或是普通散户投资者,都应当更清晰地摆正主业与投资的关系,摆正劳动与投资的关系,摆正财产性收入与劳动性收入的关系。
在过去这一轮大牛市里,不少实业家充分感受到了投资的魅力,也感受到了赚“快钱”与做实业着实区别很大。尽管有不少人依旧低调而务实,继续埋头于实业领域的耕耘,但亦有不少实业家开始着迷于投资领域,甚至冀望在惨淡经营的实业之外,突破出一条依赖短线操作或股权投资的新路来。
诚然,一棍子抹杀这种尝试的意义,是不公平的。在一些实业家大手笔进行金融投资的尝试中,的确也有企业获得了丰收。我们注意到,已有舆论开始赞美这些企业的成功尝试。不过,我们认为,个别企业在实业之外的投资成功案例,远不足以成为“实业家发现新大陆”的佐证。做实业者,在狂飙突进的牛市里,借助市场的大势,不难获得好的收益,但遇到市场调整,甚至出现由牛市转为熊市之时,或会因为金融领域经验与知识的缺乏,难以突围。更为严重的是,实业家过于着迷于投机性的短线市场操作,往往也意味着实业精神的失落。
这个时候,有必要呼吁实业家们回归主业,回归到一种坚实的努力中。我们并不怀疑,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虚拟经济的繁荣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但我们也深切认识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若严重脱节,将会带来怎样恶劣的后果。同理,这个时候,对于众多的散户投资者而言,理清楚劳动与投资的关系,亦是一个紧要的课题。
从整个社会的维度来看,职业投资毕竟是少数人的事业。绝大多数人,还是分布在各类不同的行业里。绝大多数的市场参与者,其生活的重心自然落在本位的职业上。因此,从收入来源看,一个理性的态度,应是确立以劳动性收入为主、以财产性收入为辅的收入结构。这样的理性态度,无论是对于投资者个人,或对于其家庭、对于资本市场,乃至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才能称得上是健康的、有益的。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