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气资源开发的成功源于产品分成政策的引导和良好执行。
产品分成就是将上游勘探生产领域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技术,合作所勘探发现的石油储量,生产出来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由中外方按一定比例共同分享。
按照中国的条例,中国海油代表政府拥有海上对外合作权,对外合作招标后,其权益可以转移到负责油气勘探生产的上市子公司
中海油。
这些合作的油田奠定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的基础,并持续为中海油带来新的石油财富。
业内人士估计,外国石油公司在中国海上的勘探开发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个收获期。海上的对外石油合同签署的前两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1983年和1993年,随后几年都出现石油产量的高增长。
在具有更大潜力的深水勘探中,外国石油公司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02年9月,中国海油开始面向外国公司公开招商,招商区块位于南中国海的12个尚未勘探的中深水区块。参与招商的12个深水区总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水深为300米至2000米。目前已大部分签订了区块产品分成合同或协议。
其中李嘉诚旗下在加拿大上市的石油公司哈斯基能源2006年6月首次取得重大突破,一个名为荔湾3-1-1的深水探井“初步估计”可能带来大约1100-17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可开采储量。
对于多年和外国石油公司合作从事海上勘探开发的中海油来说,公司除了通过有效利用百余亿美元的国际资本,为发展积累物质基础外,还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使得自主勘探开发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渤海海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通过合作最终达到独立自主勘探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的示范区,为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在中海油公司文化中,“双赢”的概念长期以来占据重要的地位。
“双赢”的理念也延续到中海油和几个兄弟公司之间。中海油作为一个龙头公司与下游服务板块之间的互动也体现一种“双赢”。
其中最鲜明的例子是中海油为国内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海油工程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市场;另一方面,海油工程公司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在去年流花油田复产抢修等作业中,海油工程抢修贡献突出,成功修复流花油田海底损坏设施,每天为中海油减少产量损失5000万元,海油工程也闯出一条世界先进的深海维修技术新路。
在公司下一步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国内投资者将近距离接触这个国内最国际化的公司管理团队。对于更广大的投资者而言,如何把握和投资者之间的“双赢”成为公司管理层必然要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公司保持稳定、高速增长的基本面将是一方面,但更值得期待的是一个在资本市场“双赢”的结果:即让投资者,特别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真正分享到回报,让股价反映价值,保持稳定增长,这才是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来源:中国证券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