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正在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提出,“希望打破行政体制限制,组建一个包括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行政、资产、人员统一管理的医疗集团”。
徐建光还建议“试点成功后再探索‘全市分片组建若干个医疗集团’,构建区域性卫生服务网络”。
笔者认为,上海市卫生主管官员的这一建议一旦成为政策,除了能实现“社区首诊、梯度就诊、双向转诊”等良好愿景之外,在医疗市场上,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的医院并购扩张潮。
“医疗集团化”始于10年前,医疗市场化步伐加快是直接原因。那段时间,全国各个区域医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城市,以其所在大医院为核心,对区域内其他医院进行并购整合,也因此形成了一次大规模的医院并购案例,集团化扩张步伐也异常迅速。而且也确实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医疗集团。比较有名的如南京和青岛的“医疗集团化”。
一时间,“医疗集团化”被认为是医院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是,一些区域对“医疗集团化”认识最终还是出现了偏差,并由此直接导致了医疗资源的争夺和垄断的现象时有发生。
于是一些主管部门又开始介入干涉,也使得曾经异常活跃的“医疗集团化”不再公开高调,一些曾经积极运作“医疗集团化”的大型医疗机构的负责人们也开始对此讳莫如深。
尽管这几年,由于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的态度,“医疗集团化”的步伐明显放慢甚至停滞,但很多地区卫生主管部门和大医院的院长们并没有放弃“医疗集团化”的想法。而且,根据国际医疗市场发展的历程来分析,“医疗集团化”所带来的医院管理、资源和技术配置以及人才梯队的构建等等优势也非常明显。
因此笔者认为,在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应该公开鼓励和支持所在区域内的医疗机构集团化。在推动“医疗集团化”的过程中,对一些容易发生问题的细节需要引起注意,并在制定集团化战略时就能将其控制好。尤其不能忽视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应该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在地方区域卫生规划范围内,有效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建立合适规模和技术资源的医院集团,而不是缺乏理性的盲目实行医院并购扩张,从而也能防止因为集团化而造成区域内医疗资源和技术的垄断。
而这一点并不难做到。按照全国卫生工作的要求,现在各地基本上都已做好了各自的区域卫生规划。
对于医院的并购,著名卫生经济学家杜乐勋教授也曾多次指出,避免医院规模的不经济问题需要注意。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医疗资源极度丰富的一线城市,“医疗集团化”一定会在各个区域并行推行,形成多家医疗集团并存的格局。
“医院规模不经济”也正是指一些医疗机构借““医疗集团化””来盲目并购扩张的现象。国际上曾对医院的适宜规模进行了研究,认为医院应有一个大小适宜的规模。医院兼并后如规模过大,必然会带来医院的规模不经济。
其次,集团化后的医院不能只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从客观上来讲,集团化以后的医院,资源、技术、人才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结合都是做加法的,“医院集团,应该利用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
但现在一些地方则严重缺乏筹划,在推动集团化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将区域内的不同医疗机构捆绑到一起来,在医院层面,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动,各家医院仍为独立的医疗机构实体,在党政关系上不存在隶属关系,各家医院还是在地方卫生局统一领导下工作,形成的集团只是一个“松散化的联合体”。
松散联合的后果也直接导致了医院集团对旗下各家医院缺乏必要的约束力,管理和运营难度加大。
最后,“医疗集团化”还应兼顾民营医疗机构的诉求。医疗集团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使用的最大化,随着民营医疗市场的日渐活跃,民营医疗机构同样也可以在卫生资源和技术提供方面有所贡献。曾经也有多位民营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向笔者表达了要承担起更多公共卫生职责的诉求。“医疗集团化”也不能忽视这一支力量。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