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第一家综合性银行,交通银行一直被认为是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先行者和努力开拓的实践者。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说,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交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思路仍相当清晰。
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蒋超良,并不愿意直接预测存款准备金率今后是否再次上调等宏观面的问题,而是更愿意从交通银行的角度去谈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压力。
两会期间,蒋超良在其驻地就交通银行未来发展战略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记者看到,在他的房间内,放了一本关于霍英东的书。
尽快调整结构,防范信用风险
《第一财经日报》:在紧缩的货币环境下,央行已经数次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商业银行势必会面临新的挑战。你认为现行的高准备金率对银行的盈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蒋超良:准备金率现在是保持在历史高位,对商业银行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今年可能会出现流动性风险,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从当前的货币市场利率来看,拆借资金的成本已经上升了不少。如果这个政策延续下去,中小银行将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流动性风险。但是,相对来说,大银行因为资金多,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高水平的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对上市银行。市场对银行的盈利都有预期,如果低利率资产占比加大,相对来说,高盈利资产的运用就不太充分,盈利从而受到一些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很多人担心企业信用风险会加大,不良贷款会反弹,银行在政策方面会如何化解?
蒋超良:从紧的货币政策会让一部分企业的资金拉紧,有的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从目前看,90%的企业都是依靠银行融资,银行的不良资产确实有增加的压力。
交通银行曾经做了一个压力测试,测算货币政策,比如利率、准备金率、央票的发行以及产业政策的配套实施,会给企业的流动资金、资金需求带来多大的影响,由此推算到对我们这样的商业银行会有怎样的影响,最后的结果就是有一定的压力。我们从去年就开始为了防范信用风险的出现,从结构上尽快作出调整。
例如,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后,美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对中国进口的需求会降低,贸易摩擦的出现,企业的订单会减少。作为商业银行,对出口导向型的企业,我们的信贷开始减少了,或者做了结构性安排,主要是为了防范由于订单减少而出现的资金链断裂。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增加非常迅猛。那不良资产的问题是否会随着企业流动性紧张而凸显?
蒋超良:不良资产今年是否会出现大的反弹?我认为不太会出现明显变化,毕竟中国的GDP还是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幅度,9%~10%(估计)这样的经济增速,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出现还是有很大的缓冲余地。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成本还是会有所提高,也就是拨备会增加,盈利的增长幅度会降低。尤其是,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主要还是靠公司业务,还是靠授信的收入。
《第一财经日报》:在不远的将来,对公业务会随着金融脱媒的加剧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对商业银行来说到底是挑战还是机遇?
蒋超良:金融脱媒出现后,直接融资的规模会减少,但对我们来说,恰恰是商业银行调整自己收入结构和资产结构最好的机遇。国外的商业银行靠服务和品牌带来的收入、靠产品带来的收入占有很高比例,好的银行中间业务占比可以达到70%,一般的银行也能达到40%的水平,但交通银行却低于20%。所以金融脱媒会加速我们收入和资产结构的调整,中间业务会上去,服务的质量也会上去。
《第一财经日报》:综合经营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发展的一种趋势。对于交通银行的综合化战略,你是如何理解的?
蒋超良:交通银行从建立之初,就是一个综合经营的企业,海通证券、太平洋保险都和交通银行颇有渊源。我们从2004年开始实施深化股份制改革方案。
今年1月4日银监会和保监会协议的签署对于加速推进综合经营,尤其是商业银行介入寿险市场有很积极的意义。
从2005年开始启动进入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领域,交通银行是监管部门优先考虑进入保险市场的银行之一,我们会加速推进这一进程,也希望得到监管部门的支持。
海外并购,正在考虑三件事
《第一财经日报》:去年很多银行都快速进行各自的国际化战略,有的通过收购的方式来实现,还有一些银行直接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交通银行未来发展的战略是什么?国际化是不是也是方向之一?
蒋超良:这个问题我们正在考虑。交通银行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战略是很清晰的,首先在业务发展、差异化的定位上,要成为中国最佳的财富管理银行;其次,在管理目标定位上,是按照国际先进上市银行的标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三,在三年之内一定要搭建完毕综合经营的平台;第四就是海外战略的推进。
从海外分支机构的数量来看,交通银行位列中行和工行之后,今年可能还会新设一些海外分支机构,另外,还在考虑进行必要的并购。现在并购的时机比较好,目前美元正在贬值,许多海外银行的PE水平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一些银行,包括交通银行在内,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已经得到了发达国家监管部门的认可。
《第一财经日报》:在进行海外扩张的时候,并购的方式为国内大多数银行所采用,交通银行对此是怎样考虑的?
蒋超良:从整体的战略布局上讲,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但是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发展得也非常好,潜力很大。所以我们一直在考虑海外并购这条路,有三个问题是我在认真考虑的。
第一,管理团队的储备。收购一家银行,必须要有相适应的团队,并不是说把钱投进去就可以了,必须要对投资者负责,要考虑对ROE(净资产收益率)和ROA(资产收益率)的贡献。
第二,国别风险的控制,要考虑哪些因素是我可以控制的。
第三,跨文化整合。国际上现在收购比较成功的案例都是跨文化整合比较快,很多失败的案例是收购之后,在文化方面的整合和兼容跟不上。
在充分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后,我们会推进自己的国际化战略。
《第一财经日报》:那现在有合适的对象了吗?
蒋超良:有一些标的,也正在谈。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的银行走出国门,主要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蒋超良:那要看在当地拿到的是什么牌照。在业务机构上,我们在研究将标的收购以后,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判断优势是哪些,还是继续打造这些优势。国外的银行更多的是开展零售业务,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收购还有一个好处就在于,买下一家银行以后,其实相当于把它的客户也买下来了,省去了很大力气去拓展市场。所以,我们一定要争取在当地的全牌照和客户。
蒋超良
●1957年出生,湖南汨罗人
●1996年,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1年8月,进入中国农业银行工作
●1996年4月至2000年6月,历任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司副司长,深圳经济特区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局长,广州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分局局长
●2000年7月至2002年9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及人民银行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
●2002年9月,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2004年6月,任交通银行董事长
●今年两会提案:如何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更好发挥《物权法》功效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