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紧盯M2还是CPI?争议货币政策目标转型何去何从

  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7.1%,创13年新高。面对不断攀升的物价,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今年央行对广义货币M2的调控速度定在16%。虽然央行每年都制定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但实际执行结果与目标间总有不小的偏差。

也就是说,央行的“调控之手”通过货币供应量这个中介目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显得乏力。对货币供应量目标的质疑在业界由此不断升温。

  2008年两会之际,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呼声再次强烈。

  力谏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供应量政策目标实践效果不甚理想,通货膨胀目标制应早日出台。”2008年两会召开之际,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工行行长赵鹏拟提交建议,货币政策应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设定量化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并做出承诺,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赵鹏表示,“相对于传统货币政策而言,通货膨胀目标制已不再使用货币总量或汇率等中介目标。”

  目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进一步强化,尤其是我国南方遭受雪灾之后,食品等消费品的价格会进一步升高。这种背景下,货币政策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性进一步加强。而在2007年,我国CPI指数已上涨了4.8%,其中2007年12月上涨6.5%,今年1月份上涨7.1%。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抵御力较低,较高的通货膨胀会造成部分民众生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更重要的是通货膨胀会在预期的情况下形成自我强化机制,人们会通过投资房市、证券市场甚至抢购生活用品的方式来抵御通货膨胀,从而造成通货膨胀指数进一步走高,甚至迫使经济硬着陆,威胁金融和社会稳定。

  赵鹏的建议中,他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应包含五个要素:第一,央行公开宣布通货膨胀目标值;第二,中央银行向公众作出“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首要目标”的制度性承诺; 第三,采取信息包容策略,即在确定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时,综合考虑多个变量,而不是仅仅依据货币总量或汇率变量来做决定;第四,央行将货币政策制定的计划与目标向公众和市场公布,以此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第五,为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央行在衡量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测值之下,以短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不再设立其他的中介目标。由此,货币政策架构将转变为以中期通货膨胀预期值为基础的前瞻性事前防范方式,同时侧重于短期目标与物价稳定之最终目标间的紧密关联性。

  对于赵鹏的建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宋国青新闻,宋国青说吧)认为是“一件大好事”,他说,“这对政府来说是一个硬约束,可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使政府朝这个方向努力。”

  但宋国青(宋国青新闻,宋国青说吧)同时认为,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难度不小,央行如果承诺了某个通货膨胀值而没有实现,就难以向公众交代,出于这样的考虑,央行可能不愿意实行这个制度。

  争议货币供应量目标

  1996年起,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正式成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1998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取代了信贷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地位进一步确立。

  但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总量指标的相关性来看,两者的正相关性并不显著,如1997?2002年启动经济、治理通货紧缩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却达不到预期效果,1997年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速放慢与通货紧缩现象。央行对此采取了多种政策进行干预,但收效甚微。从近年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对看,实际值偏离目标值较大。

  赵鹏分析,造成货币供应量目标实践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方面。央行所能控制的充其量只是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并不是取所能控制的,它取决于商业银行意愿持有的超额准备率、公众意愿持有的通货比率和货币流通速度。而在中国目前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贸易顺差巨大的情况下,央行还被动释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因此即使是基础货币的数量中央银行也不能够完全控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夏斌新闻,夏斌说吧)在《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文中,曾深刻分析了将货币供应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局限性。他称,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指标可控性、可测性和与最终目标关联度上,与当初的预期相去甚远。

  而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调控制度,赵鹏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点有三。

  其一,与货币供应量目标相比,货币量与通货膨胀间的稳定相关关系对于通货膨胀目标的成功使用并不是至关重要的。通货膨胀目标的实施并不依赖于这种关系,而是使用所有的变量信息来决定最佳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

  其二,与汇率目标相比,通货膨胀目标能使货币政策集中精力于国内的经济问题,并对国内经济冲击作出反应;其三,量化的通货膨胀率目标增强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并为通货膨胀预期提供了一个约束增强的目标。

  但也有学者担心,货币政策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并非最佳方案。夏斌(夏斌新闻,夏斌说吧)就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多重的,仅仅是盯住通货膨胀目标效果未必好。

  业界普遍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法律框架已初步具备。央行法已经明确规定稳定币值并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央银行的法定责任,下一步可明确相关的衡量标准。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币值稳定的最高形式。”宋国青(宋国青新闻,宋国青说吧)认为,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与中国人民银行法并不矛盾。

  由于我国央行是中央政府的组成部门之一,这是否会成为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障碍?赵鹏称,将通货膨胀纳入货币政策目标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货币政策不能为财政状况所左右,应杜绝有可能破坏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信度的对政府债务的货币化弥补,目前人民银行无须为填补财政赤字而印制货币。

(责任编辑:田瑛)
[我来说两句(1鏉�)]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赵鹏

说 吧 排 行

搜狐商机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