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车界大事,莫过于车企并购与重组。
去年年底的
上海汽车并购南京汽车的余音未消,东风与哈飞联姻、北汽将携手东南汽车等消息就不断传出。一切都在预示,我国汽车工业到了大洗牌的时候。
迟来的并购
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讲,这场并购大戏来得稍微迟了些。
2002年,一汽集团把天津汽车拉入麾下。但此后,中国汽车企业却与跨国汽车集团不断合作,并逐渐形成以三大集团为主,以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集团、昌河集团、华晨汽车、北京现代、奇瑞汽车等为辅的“3+X”格局。
2003年,国家经贸委再次指出,国家140多家整车企业中,两极分化日趋加剧,行业分散性、低规模、低水平的现象并未消除,面临全球市场竞争的残酷现实,战略重组仍将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有识之士疾呼:中国汽车业大规模并购必须在3年内完成。
不过,此后几年,除了
长安汽车以资金控股
江铃汽车,汽车企业的并购始终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加之此时国内消费释放,汽车行业利好,企业享受着美好的时光,却放慢了整合的脚步。
进入2006年,大家突然发现,在中国大地上奔驰的汽车几乎都有外资的烙印,而自主品牌却慢慢退市,曾经的骄傲??红旗轿车一度几乎停产。
拯救和发展民族自主品牌已成当务之急。
2007年,中国车企并购终于开始行动。先是南方汽车重组山西汽车,后是上汽依维柯红岩的三方合作。地方车企也不示弱,浙江众泰收购江南汽车70%股权,获得梦寐以求的轿车生产资格,曙光、丹东黄海和常州长客共同组建了合资公司。
2007年12月26日,以发展民族自主品牌的名义,上海汽车集团与跃进汽车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全面合作签约仪式,吹响新一轮车企合并号角,意大利品牌菲亚特黯然出局。
今年初,东风并购哈飞的意向得到高层的默认。
2月底,北京汽车即将整合东南汽车也在坊间传开。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今后几年重组将成为中国汽车业的主旋律,100余家汽车企业迟早将加入到这一重组进程之中。
谁是背后推手 汽车企业并购在国外车企是常事,现在轮到中国。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和《汽车产业政策》要求,在近几年要着力培养出一至两家年产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集团,形成若干个年产100万辆的重点汽车企业。规划要求,各地政府和汽车生产企业要把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发展和调整的主线,增强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作用,推动联合重组。虽然计划的色彩还比较明显,但政府也是用心良苦。
“汽车企业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企业,并且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很多企业只顾引进车型,成为代工厂,虽然短期效益明显,但这是短视行为。”贾新光说。
几年来,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让给国外企业,而自己却没有做大做强,很多产能在5万辆左右的企业仍然在挣扎。国外专家对此评论:群雄并起,但没有规模效应。
出于对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广阔前景的预计,国际汽车集团无不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尽可能地用足两个合资名额。从目前情况来看,除了大众、丰田等少数集团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巩固的合作关系,其他尚未完成在中国的“圈地运动”。考虑到目前优质的国内企业资源已经不多,国外集团的争夺必将更加激烈,这也将直接导致行业内的并购行为不断。
比如北汽与东南汽车的彼此走近,牵线搭桥的是二者的外方合资伙伴。虽然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已经分家,但北汽、福汽与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之间都有相当深的渊源和资本联系。
未来格局猜想 车企并购开锣,随后的产业调整再难回头。
在汽车业内一直流传着一则未来汽车工业版图:中国未来将形成5大车企主导的局面,其中一汽整合北方,上汽整合华东,东风主导中南,广汽主导华南,长安主导华西。猜测不是毫无根据。
排在第二阵营的长安汽车和广州汽车显然不会甘于被重组的命运。据《中国企业联合导报》分析,广汽通过广汽日野实现了跨地区重组后,在华南地区实行兼并重组的构想由此打开;长安汽车整合江陵后,在西南地区势力大增,在升级的车业竞争中,它擅长的自主品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更是独树一帜。
不难预料,国内排名前5的汽车集团,全部已经或即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谁都有可能演出下一场兼并重组大戏。(任爱民 高建营)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