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可以蜘蛛方式绑架中国外汇财富,它可以使中国外汇储备持续缩水并变相补贴美国。如果2008年美元贬值10%~20%,这种补贴价值就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它相当于2007年中国财政收入的七分之一,也相当于2007年中国一亿以上农民的年收入。
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两大战略重心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两大战略方向和运转风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采取措施“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结售汇制度,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
”
温总理的报告直接表达了中国政府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两大战略方向:其一,继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外汇改革,也就是说,为了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行将采取开门改革而不是关门的方式来处置外汇管理事务,中美汇率仍将保持具有改革特征的浮动和变化;其二,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将维持以美元为主,但是需要维持能够对冲贬值风险的新的运作方式,由此,目前仍然过于狭窄的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和方式就必须修正,也就是说,中国政府行将放手经营外汇储备,采用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追求外汇储备效益的最大化,以有效应对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这说明即便在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制度变革的战略目标仍然没有改变,中国政府以美元为主要外汇储备的国际资本的积累制度也没有改变,这也就更需要我们加快创新建构中国的外汇管理改革方式和发展道路,探索出人民币与美元融合中的中国的最大利益。
面对骨牌式的美国次贷危机,我们估计2008年以后的两三年内美元仍将持续走软。目前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统治地位的优势和便利,决定了美元贬值是美国通过汇率政策掠取世界财富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通道,是当代版的“特洛伊木马式”国际金融互动,美国不可能不采取减息大革命和货币贬值以修补美国经济。目前美元贬值影响最大的区域主要是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家,他们还不具有欧元区国家强大的货币管理能力,而且保持着大量的美元储备,与美国具有不对称的美元经略条件,是美国获取全球美元利益的主要对象。因此,能发的财不发,这不是美国的传统,也不是美国经济制度的本质。
但是这对以美元为主的中国外汇储备和国际资本积累体系则是非常不利的,也是美元可以蜘蛛方式绑架中国外汇财富的最有效的传导途径,它可以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缩水并变相补贴美国。伴随着中美纸币体系的汇率变化,如果2008年美元贬值10%~20%,这种补贴的价值就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它相当于2007年中国财政收入的七分之一,也相当于2007年中国一亿以上农民的年收入。因此,这是死生之道,不可不察也!中国目前既没有这么富裕,也没有这个必要。
这也就要求我们开创一条成功的全球市场之路,既要保持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的体制,不能在美国市场上大规模抛售美债以维持全球经济稳定,又要保持中国的外汇储备能够对冲美元贬值的风险,获取抵御美元贬值的收益。诚如“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这也可能是当代世界金融史最具奇迹的挑战和胜利的突破。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破解价值和行动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倘若仅依靠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0亿美元的本钱,恐怕解决不了中国外汇储备整体水平的增值。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这表明中国现有的渠道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外汇储备增值的需要了,而且已经有几分“泪涕横臆,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的紧迫感了。
这也说明,只有果断通过中国外汇管理的市场化路径,营建一个以上海、北京、香港、广州等城市为中心的国际化、开放的外汇市场交易体系,并有效地集合全球化、资本市场、人民币的发行抵押制度改革和强有力的外汇管理控制诸因素,而不是依赖现有的行政控制为主的机制推进改革,才能使得过于贬值的美元等外汇储备通过中国把控的一个外汇市场置换出合理的运转状态,去甚去泰,去危就安,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优化,使得过高的外汇储备降到合理水平。也就是说,需要通过设立于中国的人民币兑换外汇的现货和期货市场将中国多余的美元从国家储备中转换出去,将需要增持的金融产品补充进来,而且能够通过市场交易长期维持平衡。并且需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分工体系,实现人民币为国际货币本位币,这应该是中国外汇改革的根本方向,也是当代世界最根本的国家权力转移。
二、改变强制性结售汇制度是中国外汇改革的焦点举措 本届《政府工作报告》在历史上首次提出,2008年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完善结售汇制度和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这表明中央政府打通外汇储备市场化运转的战略通道的决心。为此,更需要中国从全球角度和美国经济的本质把握改革的灵蛇之珠,筹抱荆山之玉。
美国经济的立国之本 自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国开创性地确立了“美元纸币体系核心运转+消费经济+高技术”、“高服务经略+全球增长管理+危机调整”的经济立国之本,这是美国统驭世界的核心,也是美国力量来源的根本,更是美国立国200多年以来最高的经济成果。
因此,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目前扩展到全球的信贷危机、金融动荡,目前正在蔓延的全球金融市场危机,其实质不是汇率问题,也不是利率问题,更不简单的是美国楼市泡沫的挤压问题,而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分工体系的运转机制出现了问题。它也构成了美国全球利益调整的倾覆点,也是中国建构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全球分工体系的历史机遇,这应该是实现中国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良机和突破缝隙。
值此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伯南克的革命性大减息决不会就此止步,这位雅号“印刷票?本”的美国金融掌门人,为了应对美国的经济衰退,完全有能力在一定时期内,甚至在本年度内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2.5%、1.5%,甚至到1%。美国处于新的衰退之中,美元处于贬值之中,但这只是暂时的。为了保持能源美元定价、美元贸易结算、储备美元的优势地位,以及要用逆差融资修补美国的贸易赤字,两三年以后美国一定会开始推行强势美元政策,只要美国拥有最后一份力量,美国就一定会再建其经济霸权的核心价值???美元纸币体系!因此,中国的外汇管理改革应该时不我待,建立一个市场化的人民币兑美元的合理的、浮动的汇率体系适逢其时。
外汇管理改革的中国创新 据此,有人认为应该维持现有的外汇体制;有人认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了治理通胀,可以选择升值。
我们认为:人民币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革命性扩张的核心动力,已经成为衡量商品和服务的重要度量单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价值的储藏,已经成为国际性的交易媒介,人民币与现代纸币体系一样更多的是一种债务凭证或金融要求权。
外汇管理改革的根本目的 即建立中国优势的全球分工体系和推进人民币为国际货币本位币,而且应在美国一两年后推行新的美元政策之前,整体推进中国外汇市场化改革,与之相随的是检讨并承认我们目前实行的强制性结售汇制度的历史局限性,有效改变中国的强制性结售汇制度,这实际上是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焦点举措。
它将标志着:中国央行可以减少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甚至直接操盘;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外汇资产可以通过设立在中国的全球外汇交易市场有一个钱能生钱的场所,还要有些钱能保钱增值的金融博彩的竞赛;中国可以改变美元独大的外汇储备体制,依据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不同国际货币的价值利益,通过市场化运作完成外汇资产的品种转换。中国应该保留与其对外经济能力适度的美元储备,而不应该保留目前过度的美元储备,过度贬值的美元储备应该通过市场减持,同样也应该适时通过市场增持升值的美元。
它可以一举改变中国外汇储备的美元资产在美国生息资本市场的负收益,一举改变美元贬值造成的中国外汇储备过千亿美元价值的损手,一举改变由行政资源左右的人民币升值、贬值的国际博弈,让中国人民控制的外汇市场表达人民币价值的意志。由此美国经济也许会少了一个中国外汇储备的修理工,世界的强势资产会多一个中国的好伙伴。
153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没有使中国建立一个全球性外汇交易中心,并支撑一个与实体经济相当的虚拟经济,反映了中国货币经营能力的管理不足和时代局限,也压抑了中国金融经济的潜力。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中国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放手经营外汇资产:
其一,营建一个完善的中国外汇市场并运转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外汇交易中心;
其二,用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中国实现全球化的国际资本积累,推进中国成为海外投资大国并获取收益;
其三,企业和有能力的个人可以广泛投资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国际货币本位币的生息资本和分红资本;
其四,用于一般的国家储备,作好人民币发行的抵押等。
中国应以历史上融会不同民族的能力去融会全球资本,这是一次比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更伟大的挑战。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更加宽广,货币资本的融合将使中华民族更加强大。
三、重构外汇管理制度已经成为维持中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必然选择
强制结售汇制度的设立和运转结果
1993年12月28日,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据此,1994年1月1日,中国实行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轨之时1美元折合8.70元人民币。同时央行取消了各类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体制,对于境内机构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实行银行结汇和售汇制度。也即大凡贸易顺差、国际贷款、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汇,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企业和个人必须将多余的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相关银行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头寸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卖出,这套制度就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制结售汇制度。
在这套制度里,央行是银行间市场最大的外汇接盘者,也通过央行系统行政主导的运转形成了中国的外汇储备制度。也正是基于此,中国现存的外汇储备制度具有天然的临时性质。
与此同时,央行还需要向市场投放等量于强制结汇金额的人民币货币供应,据此也就构筑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体制的两项基础,即外汇结售汇制度和外汇占款制度。
强制结售汇制度设立的本质目的 即依靠国家力量,快速解决改革开放前期的中国国际资本积累的问题,它避免了仿若清朝和民国时代过早的金融开放和过高的国际金融负债,是中国经济十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的管理秘诀。强制结售汇制度实行14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从1993年底的211.99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12月末的1.53万亿美元,强大的外汇资金的保证也使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从1993年的5000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末的2.17万亿美元。
强制结售汇制度改革的推进 2007年8月13日,国家外管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机构自行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通知》,宣布“境内机构可根据经营需要自行保留其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国家外管局开始从“宽进严出”的政策转型到积极推动企业境外投资;而个人购汇的额度也从3000美元逐步提到2万美元,并由逐笔审批过渡到年度总额管理;相关银行的外汇头寸也实现了综合头寸的管理并获得了提高,已经由收付实现制转向权责发生制;有关主管部门也开始放行QDII,允许银行、保险、基金等投资境外金融市场,鼓励企业海外利润境外再投资。
它标志着中国境内机构、特别是企业拥有了外汇持有的自主权利,同时表明,在中国实行了13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从结汇开始发生了局部的调整。由于更深层的售汇制度还改变不大,显然中国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政策也没有根本改变。实际上,目前的结汇是指外汇收入者将其外汇收入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后者按市场汇率付给本币的行为。结汇可以化分为强制结售汇、自主结售汇和限额结售汇等形式。强制结汇是指所有外汇收入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不允许保留外汇;自主结汇是指外汇收入可以卖给外汇指定银行,也可以开立外汇账户保留,结汇与否由外汇收入所有者自己决定;限额结汇是指外汇收入在国家核定的限额内可不结汇,超过限额的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
因此,自2007年8月以来,中国外汇市场化改革探索的主要成果就是初步调整了经常项目的强制结汇制度,建立了限额售汇规定,但是目前资本项下的改革大幕还没有开启。
强制结售汇制度的优缺点 具体而言,中国实行的外汇结售汇制具有十大特点:
其一,外汇汇进汇出管理的强制性;其二,人民币与外汇兑换价格的简单性、超真实性、非真实性;其三,政府、企业和个人对汇率的博彩性,升值的压力可以被夸大、汇制转型中易于失控;其四,央行维持汇率市场的被动性、防御性;其五,民间企业和个人参与汇率稳定的无奈性;其六,外汇储备投向的债权性;其七,美元外汇贬值的风险性;其八,为了维系结售汇制而实行的人民币收益高于外汇投资债券收益的补贴性;其九,人民币与外汇市场化的不完全性;其十,外汇储备管理的行政垄断性等等。
这种强制性结售汇制的优点是:它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中国对外经济的超常规的发展并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它能够促使政府集中力量进行行政主导的大国博弈和经济全球化。强制结售汇制度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贡献,反映了以中央集权实施改革开放的巨大力量。
与此同时,强制性结汇的不足也是明显的。由于外汇主要掌握在央行手里,民汇太少,它使得中国还是一个海外投资小国,难以充分利用全球适价的资源发展中国经济;它也使中国国内出现阶段性的流动性过剩,导致资产泡沫;它也可以使国际投资者从中国与全球经济交往中分构跨国界、跨市场的目标产业的对冲走廊,例如大宗商品、股票市场等实现对冲盈利。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决定人民币与主要外币的汇率水平包括:国际性收支、外商直接投资、实体经济的增长、中国政府在社保和能源等方面的广义负债、中国虚拟经济的体系水平等多重因素。但是在强制性结汇制度下,外汇市场是这个制度的影子,存在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它使得企业必须将手中外汇按要求到银行进行结汇,导致外汇市场形成了外汇供给需求的脱位和扭曲,有可能夸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有可能降低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造成市场上行政主导的不真实的供求关系。如若片面夸大部分经济因素,都极易导致人民币的升值、贬值的浮动。因此一个行政主导制度下的不发达、不完善的市场更容易被舆论把玩,以发达的金融工具构建人民币与外币兑换的市场体系,是寻求金融稳定的必然,可以更加灵活地反映外汇市场的真实的需求变化,从而形成比较市场化的外汇价格。
强制结售汇制度的直接后果 强制结售汇制度运转的直接后果,就是伴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也意味着基础货币的投放的不断增加。目前这种建基于中国进出口总额高速成长的外汇占款制度已经导致了占款越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也就越大,货币的乘数效应也就越高,货币流动性正对中国经济增长发生重大的转折影响。维持目前中国国民生产能力运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007年底为40.34万亿元,但是这个货币供应量的余额中的11.1760万亿元是由于中国采取了强制性结售汇制和外汇占款制度造成的,它是因应1.5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发行的等额人民币基础货币。
2007年12月底,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5300亿美元,要较2006年末增加了4637亿美元。若以这个体制和增速,到2008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要超过2万亿美元,未来几年内将超过3万亿美元。由此2008全年央行需增加的基础货币供应量至少将超过5万多亿元人民币,再通过货币的乘数效应,2008年的货币供应量将大幅上涨,它不但将弱化中国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也将构造一个客观上支持了美国实现资本顺差,控制美国的通胀,形成了美国先消费后生产,保持独特的全球分工优势的特殊环境。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到今天,如若仍推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则将致使人民币成为全球美元体系的内部殖民化的作业对象。
四、加快实现从强制性结售汇制到自主结售汇制的历史转型 温总理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结售汇体制”是适逢其时的。1994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仅为516亿美元,而且比1994年初还增加了304亿美元,1994年末国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29328亿元,1994年末市场现金流通量为7289亿元;2007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5300亿美元,已较1994年推行强制结售汇制之时增加了近30倍,而且GDP仅增加6倍左右,2007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0.11万亿元,是1994年的13.68倍,2007年底流通中现金金额为3.03万亿元,是1994年的近4.15倍。而2008年与1994年相比,强制结汇制度设计的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制结汇制度已经充分暴露了期效性、阶段性的特点,重构外汇管理制度已经成为维持中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必然选择。
实际上,以外汇储备作为中国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基础并不是一种错误,问题在于已经推行了14年的中国结售汇制,这种来自计划经济和借鉴了香港联系汇率而来的紧钉美元的汇率政策,在中国GDP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而在中国全面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的情况下,其不足之处也就越来越多。伴随着2007年以来国内的通货膨胀,已经达到了转折点。
譬如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主要依靠缴获和外援的武器作战,朝鲜战争开始向苏联购买武器,当代的中国国防就必须立足于中国自己制造的陆海空天电磁立体技术网络。强制性结售汇就犹如靠缴获和购买武器作战,推进人民币国际本位币则相当于要靠中国制造的立体防卫网,而市场化的人民币与外汇市场的构建则是这一举措的开端,这是中国外汇改革无法逾越的攻坚阶段。
历史学家托因比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利用某一种条件的机会,作为一种反映,它可能会相应地增加利用另一种条件的效率。他将此称为惩罚的激励,他强调:当社会经历一系列不断袭来的挑战时,文明就会发展起来。将国家的外汇储备由依赖行政机构运转到转型为依靠中国化的市场体系发展,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对中国外汇集权化管理的一种改革惩罚,我们应该将这种惩罚作为一种激励,一种民族内爆的文明力量,不但创造出适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外汇管理制度,而且应该顺势开创中国货币市场营运的强大体系并达到世界的领先水平。
(作者武建东为《中国改革》杂志学术顾问,E-mail:bebob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