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要闻_证券频道

再融资整体评价正面 寿险公司重返内涵价值


  2007年11月以来,保险板块持续领跌于大盘,与处于上升周期的基本面??“2007年原保费同比增长24.7%,寿险代理人队伍同比增长29.4%”形成鲜明对照。

  两大困惑

  我们了解到投资者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疑惑:一是,在火爆的股市行情难以为继的基本判断下,保险资金超额收益不但会消失,而且会形成显著的负效用,造成会计利润大幅波动,正所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二是,平安再融资资金详细用途尚未明确,尤其是面对海外收购,投资者普遍认为是由高增长公司变为“平庸”公司,不但成长性下降,净资产回报率降低,而且每股收益被摊薄,合理估值水平将有所下调。

  在此困惑之下,提示我们重新审视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的价值评估体系。寿险公司价值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核心价值??年初内涵价值的预定回报+一年新业务价值;2、超额回报??死差、费差、利差;3、资本运作??并购融资。

  其中,核心价值和超额回报源自内涵式增长,资本运作源自外延式扩张。从稳定性来看,核心价值最为稳定,其次是超额回报中的死差和费差,然后是利差,由于资本运作是阶段性的,排在最后。上面提到的两大困惑,一个是利差波动,一个是资本运作,分别是波动性最强的两个要素。

  股票市场的确会带来保险公司会计利润的波动,但是由于以下四项因素的存在,其波动率远较股票市场平滑:1.保险资金相对灵活的资产配置;2.股票和债券收益率的跷跷板效应;3.金融资产的划分方式;4.准备金的提取。

  通过“主动积极地资产配置+浮盈释放+准备金提取”,我们预计2008年保险公司会计利润将平稳增长。

  理论上讲,从高估值市场融资,到低估值市场并购,是有利于股东利益的行为。虽然对海外被收购对象个案风险的掌控程度尚待观察,投资收益率也将取决于最终确认的收购价格和选择的收购方式,但是通过我们对平安管理层过去20年管理绩效的观察,我们认为,良好的投资绩效值得期待。

  寿险公司的估值

  我们始终坚持内涵价值法估值,其核心要素有三个,我们的假设如下:

  1.新业务价值未来增长速度??2007年?2012年15%,2013年?2020年10%,永续6%;2、长期平均投资收益率??与公司预测期限结构相一致,长期达到6.35%;3、贴现率??10%。

  2005年和2006年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长速度,中国人寿分别为15.1%和40%,中国平安分别为16%和13%,2007年中期中国平安同比增长27.5%。基于对中国寿险行业上升周期的判断,我们认为上述假设相对保守。

  通过借鉴全球27个主要国家和13个主要保险集团的资产配置结构,以及美国1900年-2000年相应资产平均回报率,我们预测中国长期平均保险资产投资回报率为5.45%?7.67%,中轴为6.35%。基于继续存在加息空间的判断,我们认为上述假设有望实现。

  贴现率主要考虑无风险利率4%,6%的风险溢价,贝塔取1。由于当前流动性依然充裕,我们维持原来假设。

  由于三个核心假设没有改变,因此我们维持原有估值:

  中国平安(601318.SH)各业务系列估值117.1元/股。以2008年预测数据为基准,在不考虑再融资的情况下,产险、银行、证券、信托扣除净资产后的每股价值分别为4.6元、6.5元、4.5元、1.2元。集团应占各业务系列扣除净资产后每股价值合计为16.8元,加上寿险内涵价值与集团净资产价值100.3元,合计估值117.1元/股。

  中国人寿(601628.SH)内涵价值估值56.2元/股。以2008年预测数据为基准,公司每股内涵价值为12.5元,每股一年新业务价值为0.94元。在47倍新业务乘数下,每股新业务价值44.2元,合计每股估值56.7元/股。

  中国太保估值中轴43元/股。以2008年预测数据为基准,考虑H股按30元增发价发行,中国太保集团应占调整后净资产价值+寿险价值-产险净资产价值为每股42.8元,在4倍PB下集团应占产险每股价值为5.7元,合计每股价值为48.5元。

  考虑到太保寿险有效业务价值和一年新业务价值对贴现率和投资回报率敏感性双高。结果会导致按线性方法推算的内涵价值相对乐观,因此我们给予10%左右的折扣,估值中轴43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新闻:

  胳膊拧不过大腿流通股股东仅有17%话语权

  平安高达1600亿的再融资方案,尽管在其1月21日抛出以来成为大盘暴跌的导火索,亦受到来自专家、舆论等多方面关注的“狮子大开口”式的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代名词,然而,在3月5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内资股类别股东会议、外资股类别股东会议等三个会议上,其“中国平安增发不超过12亿A股和发行不超过412亿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再融资方案均获得参与投票的股东90%以上的高票通过。

  三场表决会议上,由于平安大股东汇丰手握12.338亿的大票权,而平安的再融资面向A股市场,H股股东能因此坐着分享净资本增加,因此对其有利,临时股东大会、外资股类别股东会议的通过是几乎没有悬念的事情,内资股类别股东会议是市场寄予否决其再融资方案希望最高的会议。

  然而,这成了呼吁叫停平安恶性再融资的群体的一厢情愿,《华夏时报》记者经过对于投票结构的分析以及与机构代表的深入接触发现,平安类A股类别股东分类表并不是股改的流通股股东表决。在平安系自己庞大的股权同意票数字下,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即使集体反对,也远远难以扭过大腿,话语权集中在平安系自己手中。

  高票背后

  3月9日晚七点多钟,平安再融资方案表决的统计结果出来,一直在现场监票的陈先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明明看见两个最大的流通股机构诺安和大成都投的是反对票,我就纳闷怎么通过率会这么高”。来自东莞的陈先生是股东大会现场推举出来的代表中小股东的监票人。

  令陈先生狐疑的是统计投票结果的方式。他称,当时所有的现场投票在通过监票人的确认与律师见证后,都通过一台类似点钞机功能的机器扫描后进入电脑系统统计。他特别确认了自己投的反对票从扫描前到扫描后都没有变化,而且在现场也看到了相当的反对票,但让他不放心的是电脑统计的系统软件,操作电脑的是平安自己的工作人员,他担心可能通过某种预先设置的程序对反对票进行了“变化处理”,陈先生觉得这个现场投票应该让“证券监管部门的人来统计”最好。

  而另一名机构代表刘先生在现场时就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方案通过是无悬念的事情,即使所有的机构集体投反对票也没用,何况机构们各有利益诉求,不见得一致行动。”等到投票结果后,记者再度致电刘先生,了解到在平安现有股权结构下,内资股类别股东表决,平安“再融资”议案铁定要通过的真相。

  按照平安披露的数据,此番参与表决的内资股份为40.54亿股,占总股本55.20%,其中赞成票36.68亿股,反对票3.3亿股,弃权票0.55亿股,通过率90.47%。在此基础上,刘先生根据手头的几份平安的历次股权结构变动资料及前十大股东名单给记者例算了几笔数字。《华夏时报》记者将这个账目逻辑与具体算法公布如下。

  从最终统计结果来看,反对票加弃权票为3.85亿股,这相当于2008年3月3日前平安的31.2亿限售流通股上市前实际流通股8.05亿的47.8%。若按照股改的投票规则,平安的再融资方案自然是遭到了广大真正流通股东的用脚投票。实际上,在股改方案的流通股类别股东表决中,相当一些上市公司的实际投票参与率都不到40%,“由此来看,平安这次投票,中小股东们还是充分行使了他们的权利”,刘先生分析:“在真相不为人所知之前,我们机构也是被冤枉的”。

  但真正的投票话语权却是掌握在平安自己手中,“这是平安的股权结构特点决定的”。按照刘先生长期以来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在股改过程中为达到股改方案通过的惯常手段的了解,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首先会对于投票参与率做一个预测,一般给50%-60%的一个确保通过的范畴,以平安73.45亿的总股本而言,参与投票数在36.725-44.07亿,取中间平均数值40.398亿,2/3以上通过(40.398×66.78%)需要26.932亿股赞成票。在此基础上,上市公司会计算可以控制投票权的筹码,在平安的股权结构中,平安系掌握了充分的投票话语权,仅平安的前十大股东中,深圳市投资控股、深圳新豪时投资、源信行投资、深圳景傲实业、深圳深业投资开发、广州市恒德贸易、深圳市武新裕福实业、深圳市立业集团等八家就控制了平安总股本的34.268%,这些都是平安A股上市前的平安员工股权公司、平安高管及一些在平安的某些阶段给予平安特别帮助的投资主体,这相当于平安已经控制了25.169亿筹码,要获得2/3以上通过,平安只需要再争取1.763亿股赞成票就可以过关了。按照股改中上市公司们拉票的通常手段:搞定券商营业部在其收市前将所有放弃投票的账户都投赞成票,发动员工购买,收买机构。

  平安集团有自己的平安证券、有自己的二十几万员工,“甚至他们都不需要动用这些手段,只要搞定限售的流通股就可以稳操胜券,因为即使你所有的从二级市场购买的流通股东都反对,他们也只有16.8%的话语权(8.05亿股解禁前流通A股/47.86亿A股总额)。”

  隐忧难拂

  这种先天既有的股权结构,决定了那些期望靠内资类别股东力量来否决平安巨额再融资的方案的期望要落空??本来以为可能过不去或者是勉强的低票的过去。“这基本上就像是股改前的国有股一股独大,几个大股东一投赞成票,即使是再坏、再伤害市场的方案,通过都是毫无悬念的”。刘先生苦笑:“此前市场对于股东大会的预期却把这个当成了股权表决,以为我们几个机构能起大作用”。

  事实上,平安再融资方案公布后,平安股价一路下行跌幅超过30%,置身其中的机构与中小投资者们都损失惨重,平安巨额再融资方案一度被市场认为开了恶意圈钱的口子,成为股市下跌的直接导火索。从利益动因上来说:“我们希望叫停这种狮子大开口的融资的心情更为迫切”。这一点,刘先生称机构与广大花了真金白银的从二级市场购买平安的广发散户们利益是一致的,他透露有机构是在100多元的高位被套的。而以最大机构持有者为代表的诺安基金投反对票的理由是平安目前资本金充足没有必要再融资。另外,投资项目的质量与用途尚不得而知。

  尽管马明哲否认了融资是为大股东汇丰的次贷危机买单的传言,在投资者一再追问下,马明哲含糊称,融资是为旗下8家子公司准备资金。而平安投资在富通上面的目前22.57%的账面浮亏,也让投资者心生疑惑,一位投资者在现场就直接表示:“富通目前的盈亏状况将决定我是否投赞成票”。12亿股的增发之后,将意味着平安现有的73亿的盘子扩张到85亿,在目前平安的收益主要为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平安何以保持现在每股股东权益不被进一步摊薄,会上中小投资者张女士就称,平安算是个好公司,其高管也称是个负责任的公司,但去年的分红方案,每10股派2元,以当时平安100元股价,扣税之后相当于1000元才分到1.8元,甚至连银行的活期存款利息都不及。

  在股东大会上,平安董事会融资数额确定的依据、融资资金的用途、平安高管以及员工们会不会参与,成为与会股东们最关心的问题,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包括他本人在内的高管以及平安员工会参与到平安的再融资中来。但3月3日以来,平安高达31.2亿股解禁股上市,市值高达2000多亿,以平安员工们当初购入的1.76元/股的价格来看,一面是面对七八十倍的账面利润的套现冲动,一面是对于市场的千亿资金抽血,股东大会的高票通过再融资方案,不仅意味着平安正式张开了一张吸纳资金的大口子,更意味着随后的浦发们看到了通行绿灯。

  3月6日,中国平安带动多日疲软的金融股开始走强,中国平安甚至一度冲击涨停板。但刘先生的心情却一点也不轻松,他有着某种隐隐的担心:短短三年之内,借助资金市场的力量,平安缔造了完美金控版图,但这个金融帝国的大股东早在2004年的时候就因为汇丰的出手而进入其全球化的中国版图的一枚重要棋子。近几年来的汇丰一直参与平安的日常经营管理,主要也是在当年入股的时候与马明哲达成君子协定,此外马明哲亦通过巧妙的股权设计为平安高管以及平安员工们铺好了路,目前,平安高管团队及员工的股权加上平安盟友单位(譬如源信行等)的股权尚足以与汇丰抗衡,这得益于马明哲个人的管理智慧与战略视野。A股上市成就了这些内资法人股东们的退出路径。2008年3月3日,高达31亿股平安限售股解禁,在高达70倍的丰厚利润刺激下,很难平抑这些解禁股在巨额财富面前落袋为安的套现冲动。

  机构集体失语记者大战“平安托”

  直到3月5日晚上7点多钟后与刘先生的一番长谈并摆在纸上算了一通账后,记者才恍然,自己也跟市场一样陷入了一厢情愿的预期??希望A股类别股东大会成为叫停平安巨额再融资的中坚力量。我们都想当然的把这次会议当成了股改方案的表决。

  实际上记者随后了解,我们确实错怪了机构,绝大部分从二级市场入货的机构都投了反对票。此番股东大会通过增发方案,真正受伤的是平安A股上市时真金白银从二级市场买回股票的那8.05亿股东,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A股流通股股东。但是在3月5日的股东大会上,尽管被市场寄予厚望,他们拥有的却是不足17%的整体话语权。这是坐在临时股东大会现场贵宾席位上的机构代表集体沉默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刘先生透露,在平安与他们沟通的时候,机构已经充分表达了他们的意见,而临时股东大会的提问权,按照坐在记者前排的另一位机构代表的说法,则是“时间让给你们散户”。

  但机构们让出的这有限的提问时间一开始却被一些无关主题的表达者所占据。开始提问的四个人中,除了第一个人开门见山要求平安高层解释巨额融资方案的原因、用途、投向,第二个到第四个人连续三个人都是与融资无关的问题,第二个人问的是银行进军保险业这样大而泛的业务问题,第三个站起来讲话的人开始讲了一通夸平安如何取得不俗业绩、如何相信平安做中国最好的上市公司之类的充满很多形容词的话语外,让平安总经理张子欣展望2008年平安的美好前景,张子欣的展望式回答又花去了七八分钟时间,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个所谓的股东是个“平安托”。

  按照记者从一些从事财经公关的朋友处的了解和以前参加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实际经历,一般股东大会都要准备一些“托儿”,“托儿”们的作用有多种,譬如,防止提问时冷场,以股东的身份粉饰对上市公司的看好,而对于一些敏感的、很多人想发问的股东大会则是可以有效控制现场气氛,拖延时间。这个人讲完现场很多真正意义上的股东就开始犯嘀咕了??谁不知道平安是个好公司呀,用得着这么赤裸裸地夸吗。

  第四个发言的人就在记者后一排,其一站起来就自称是受平安业务吸引从人寿投奔平安的客户,接着也开始夸平安如何如何好起来,他很快被认出了身份被打断了。

  这次备受关注的股东大会,那些代表着更广泛的关注的群体??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的上百家媒体记者被平安“只允许股东参加”的理由挡在门外。以股东身份到现场的记者本人心里也着急起来,让这群“平安托”们再这样下去,真正股东关心的关于再融资方案的提问时间就没有了。这时候,现场股东身份的记者认出这个讲话的人本身就是平安自己的员工,股东们开始抗议,记者一急,也就跟着喊“托儿”,“不要浪费我们的时间”。这个人总算被打断了,可能是记者本人嗓门大、声音尖,在其他股东的支持下,会议主持人终于示意将话筒递给了记者。记者提议所有的真正的股东在有限的时间内问此番股东大会最关心的问题。自此,“托儿”霸占提问话筒的局面被扭转,股东们的提问开始涉及到市场普遍关注的再融资问题的方方面面,包括方案出台的依据、为什么不在H股也融一部分、如何在融资后股本扩张解决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问题、融资的用途、是否为汇丰次贷买单、平安员工股公司及高管公司是否也参与、富通的投资亏损问题。

  下午一点,记者坐平安提供给股东的大巴在其总部平安大厦下车,发现同车的一些股东身份的人下车后直接进了平安的大楼。

  来源:华夏时报

  
  中国平安放天量谁在用脚投票?

  昨日,中国平安低开低走大跌6.52%,让周四追高甚至在涨停板上买入该股的资金惨遭套牢!

  就在本周三,备受关注的中国平安1200亿元天量再融资计划获得股东大会高票通过,周四平安的大涨,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既然有92%的A股股东投赞成票通过平安再融资,那么,又是谁在周四趁大涨大肆卖出,转眼就用脚投票?

  平安股价从涨停到大跌,两天成交逾80亿元,天量资金大搏杀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

  大会回放

  基金临阵“倒戈”小股东无力回天

  本周三中国平安(601318,收盘价67.66元)股东大会,吸引了数百名小股东到场。但实际上,中国平安高层对此次股东大会的投票表决,应该说是成竹在胸的。

  本报记者全程采访了此次股东大会并进入了股东大会会场,在高管与股东的提问交流过程中,尽管小股东接连发难,但平安高管应对沉着,丝毫不乱。

  尽管小股民发泄了心中的不满,但这与最后投票结果相比,显然已微不足道了。

  这里,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中国平安强大的公关能力。大部分基金、限售股股东、H股股东显然投了赞成票。难怪现场某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其实通过再融资是不会出现意外的。”

  大部分机构投了赞成票

  在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计划公布后,立即引来了市场各方的反对声。然而,在当天的股东大会上,除了诺安基金、大成基金等持股量较大的机构投了反对票外,绝大部分基金还是和平安站在了同一阵线上。

  持有平安流通股最多的诺安基金对中国平安涉及再融资的三个议案投了反对票。诺安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反对票是出于最大限度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目前中国平安资本金比较充足,没有必要再大规模融资,而且融资后投资项目质量如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此外,大成基金旗下基金几乎全部投了反对票,但出席股东大会的该基金一位基金经理并不愿意对此发表评论。

  据记者统计,投反对票的基金持股量约8000万股,相对于其他投赞成票的机构来说,仍显得单薄了许多。另外,有一家机构的投票被当成废票处理,因为委托证明和现场投票不一致。

  部分基金早已开始减仓

  为何此前纷纷表示反对的基金会集体倒戈?“其实,如果要反对,是不会到现场来投票的,可以选择卖票。”现场一位机构股东代表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在平安抛出巨额再融资方案后,已有不少基金大举减持中国平安,部分基金甚至早在年初就开始卖票,在再融资计划公布时已基本清仓。也有部分基金在减持后,又在70元以下买回部分中国平安。

  涨停陷阱

  从涨停到大跌80亿资金血战平安

  在周三股东大会后,周四、周五两天,有超过80亿元资金进出中国平安,而平安的股价也从周四一度涨停到周五大跌6.52%,上演了一场惨烈的资金大搏杀。

  股东大会前已现神秘交易

  其实,在本周三股东大会前,短线资金就已经开始在为周四做准备了。

  本周一,中国平安31亿股限售股解禁,当天该股大幅震荡,最终下跌1.53%,成交3175.6万股,成交额22亿元。

  本周二,中国平安下跌4.29%,当天成交2740万股,成交额18.7亿元。然而,就在这一天,中国平安发生了一笔神秘的大宗交易。

  该笔交易成交349.15万股,成交价为67.8元/股,交易额达2.367亿元,占该股当日总成交额18.69亿元的13%。买方为中投证券深圳爱国路证券营业部,卖方为国信证券长沙五一大道证券营业部。

  在中国平安于深圳举行股东大会的前一天,这个来自深圳的资金敢于在市场分歧严重时大笔介入,就显得耐人寻味了。

  周四涨停或成对敲陷阱

  周四,中国平安复牌,当天盘中股价一度封死涨停,最终大涨7.87%。当日成交金额高达42.5亿元,成交5928万股,是上市以来第二大成交额。平安的大涨和放大的成交,似乎在向市场炫耀,抄底机会来了!然而,真的来了么?

  对于42.5亿元的天量,市场众说纷纭,但几乎一致认同此举是机构所为。

  上海证券研究员认为,42.5亿元的巨额成交额有机构对敲之嫌,中国平安还将探底。广州一私募基金经理也认同,并指出这么大的量应该是机构所为,建议散户不要盲目追入。

  通过大智慧行情系统已成交委托单的统计来看,周四中国平安成交单中有274869笔为特大买单,占比达47%;有176171笔为大单,占比30%;有60323笔为中单,占比10%;而小单买入的比例仅为12%。

  周五低开大跌套牢入场者

  尽管是否对敲尚无法确认,但业内人士认为的股价还将探底却实实在在地来了!

  昨日,中国平安低开后步步下滑,盘中最大跌幅高达8.54%,收盘时下跌6.52%。成交依然巨大,达5742万股,成交额为39亿元。

  为何刚刚大涨的平安立即变脸,让不少周四介入的投资者迅速被套?难道那些刚刚才在股东大会上投赞成票的机构,又立刻转为“用脚投票”了?

  解禁小非本周已开始减持

  就在本周一,中国平安有31亿股小非解禁。据知情人士透露,本周一小非解禁后,的确有小非在减持了。

  光大证券研究所分析师肖超虎也参加了此次平安股东大会,对于中国平安二级市场股价的波动,他认为,小非的套现冲动可能是重要原因。

  肖超虎认为,此次解禁的平安小非股东多达50家,其中持股比例低于1%的相当多。如果这些小非资金紧张,套现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他们的持股成本很低,不会在乎是现在套现,还是等待股价涨上去再套现,只要需要用钱就会抛售。这在海外资本市场也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行情分析

  暴涨暴跌后平安走向何方?

  平安再融资计划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后,将接受证监会的审核。分析人士认为,获得证监会批复问题不大,真正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是再融资的最终时机和规模,这将考验平安董事会的决策能力。

  前日,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欧阳泽华也表示,如果平安融资项目程序上合规,投资项目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且申报材料完备,核准就会更加顺利。按现行做法,随后平安可以在核准之日起六个月内选择时机增发。

  不过,眼下对于中国平安的投资者而言,更关注的还是公司业绩能否保持高增长。申银万国分析师余斌认为,A股市场的调整,使投资者对保险公司短期业绩压力比较担心,投资收益预期将比2007年大大下降,而市场趋势的变化,将决定这一担忧延续到何时。此外,限售股大量上市有巨大的流动性需求,也将对平安构成短期压力。

  不过,余斌依然对平安未来业绩增长信心十足,他认为平安的合理价格应该在90元,给予“买入”的评级。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则认为,由于再融资有望提升公司长期发展潜力,对公司基本面估值产生较强的支撑作用,股价下跌就是买入良机。

  光大证券的肖超虎则认为,由于募资投向不明朗,平安短期股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仍需寻找和等待股价上涨的催化剂,因此给予平安“中性”的评级。

  来源:成都商报

  谁是平安再融资的赢家

  
  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虽然饱受市场诟病,但最终顺利获得通过,究竟谁是这场融资盛宴的赢家?

  
  市场显然不是赢家

  
  一方面,中国平安开了一个狮子大开口式的圈钱先例。平安上市之时刚融资数百亿元,不满一年,又提出上千亿元的再融资方案,如此轻松的融资方式,直让嗷嗷待哺需要融资的公司艳羡不已。

  
  如果再融资可以用中国平安的行为来定义,那么,这个市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以投资者信心的坍塌来演绎。

  
  因为,一个只知索取、不谈回报的融资无度的市场,迟早会让市场资金枯竭,让投资者闻之却步,最终市场会因为过度低迷而失去融资功能。

  
  另一方面,当一些上市公司奉行融资市场化原则,以至想融多少就融多少时,这一看似交由市场决定的再融资市场化取向,恰恰反映了A股这个“新兴加转轨”的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着乱相。

  
  比如,我们采取的是新股发行审批制,我们用政策调控着市场指数,我们监管着市场的许多融资行为甚至上市公司的重组,但我们却可以在行政调控的市场之外,给中国平安一个“纯市场化”的再融资空间。

  
  指数空间的政策调控与再融资市场化的不对称共存,使得这个市场再次沦为圈钱者的乐土。这不仅给了后续圈钱者一个榜样和示范,也不能不是对投资者信心的一个严重打击。

  
  平安的投资者也不是赢家

  
  平安巨额再融资在股东大会上以92%的赞成票获得通过,个中原因是所谓交易型投资人是主要的反对方,而长期投资人更容易理解公司的决策。

  
  不过,这些所谓的长期投资人将会继续品尝他们以“市场”投票的方式种下的市场恶果。当中国平安从149元跌到65元多时,市场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而且今后市场还会继续以事实告诉这些投资者的选择,任何决定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因为,一个信息并不透明的融资行为,其后的盈亏,上市公司同样可以找到许多搪塞和应付的理由。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平安融资的目的是为了收购海外受次贷危机影响而被低估的保险资产,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一大幸事,是大小股东的双赢之举。

  
  且慢,谁能保证中国平安收购的海外保险资产就是最便宜和最划算的,难道全球其他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对如此诱人的投资机会视而不见?何况,即便这样的资产真的被收购,谁能保证它能给投资者带来不俗回报。

  
  监管层似乎也不是赢家

  
  马明哲说,如果这次股东大会通过,一定会根据市场的状况,审慎考虑再融资的时机、规模以及市场的承受能力,将以股东的根本利益为首要考虑。

  
  中国平安是否真的把股东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如果考虑到了股东的利益,中国平安的股价就不可能被股东通过“以脚投票”的方式“腰斩”,市场也不可能对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行为有如此多的诟病和过激反应。

  
  现在,尽管市场不欢迎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行为,但中国平安并未因此而停下任何脚步。而且,平安已取得了股东大会高票通过的初步胜利,下一步将把再融资能否获得通过的皮球踢向管理层。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说:“将会严格审查A股公司的融资方案。”

  
  如果我们没有给上市公司再融资立法设规,比如股票上市几年后方可提出再融资、上市公司再融资必须与再融资回报挂钩考虑等等,那么,管理层在审批中国平安再融资申请时,将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遵循市场化原则,那么只要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监管层就没有什么理由否决;如果要考虑市场承受力,对中国平安的再融资项目进行严格审批,那么管理层将依据什么?

  
  H股股东将是大赢家

  
  市场不是赢家,中国平安的投资者也不是赢家,监管层似乎同样也不是赢家。那么,谁是赢家?

  
  看看中国平安前十大股东的排名和占比,我们就知道,赢家可能甚至只能是第一大股东汇丰保险控股公司和第二大股东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因为,他们分别持有中国平安24.19%和23.99%的股份。当中国平安用A股投资者的钱把自己做大后,能尽情分享最大收益的当然除了汇丰还是汇丰。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雪琴)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