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闻
海曙区相关部门测算,按照上述养老模式,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上门照料困难老人,每月仅需支付人工费用165元,全年不超过2000元
张亚萍很准时,每天中午11点,她都会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宁波海曙区白云庄社区“五保户”老人范顺发的床头,老人说,他现在已经把张亚萍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张亚萍今年57岁,2001年,她从宁波火车南站退休后,就开始参与海曙区的“居家养老”活动,7年下来,张亚萍已经是海曙区白云庄社区的优秀服务员,她照顾着社区里三位“五保户”老人,同时,作为宁波海曙区居家养老义工招募服务中心的一名义工,她还义务照顾着社区里20多位80岁以上和1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
在宁波海曙区,像张亚萍这样的“服务员”或者“义工”已经达到了几百人,他们与该区上千位独居、困难老人进行了结对服务,低费用甚至是无偿为他们提供服务,他们可以把每一次服务都“存入银行”,等年老后自己需要别人服务时再“提现”,这就是宁波海曙区居家养老的新模式“义工银行”。
这样的创新让宁波拿到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优胜奖,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颁奖会上,评委评价说:“宁波海曙区的居家养老模式,用最少的钱起到了最好的效果。”“居家养老”海曙模式
海曙区作为宁波中心城区,现有常住人口35万,60岁以上老年人5.3万名,这其中“空巢”独居的老年人就有2.25万余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2%,而在整个宁波城区,“空巢”独居的比例也已经达到35%以上。
来自宁波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海曙区主要养老机构仅9家,设计床位仅1000余张,当地政府曾算过一笔账,如果建立能够容纳全区70岁老人的足够数量的养老院,财政投入要将近1亿元。
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波海曙区开创了“居家养老”模式,海曙区相关官员曾公开表示,“‘居家养老’模式纯粹是逼出来的”。
所谓“居家养老”,就是将居家养老的社区老人看做是住在养老院的对象,其所需的生活服务、家政服务和医疗康复服务等完全由政府或社会提供。
宁波市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说,“居家养老”这种服务,好处有三:一是减轻了老年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二是满足了老年人的“恋家”情结,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习俗;三是节省了养老的福利资金投入,即可以用最少的钱起到最好的效果。
宁波海曙区的“居家养老”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即由政府出资,为区内60岁以上独居并且无收入的老人购买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从2004年开始,海曙区当时的初步尝试是由政府出资,为区内近600名75岁以上独居并且无收入的老人购买养老服务。随后,通过敬老协会和社区组织义工,与一些老人结对进行服务。
海曙区现有的“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首批603位80岁以上的困难老人,由社区聘请了176个服务员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所需劳务费用由政府财政支付;二是成立了敬老协会,由协会物色培训了429名义工,为1260位70岁以上有困难的老人对口服务;三是60岁以上的其他老年人群,则以非营利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形式,采用适当收取劳务成本的办法来满足需要。
对于那些大部分行动方便的老人,海曙区在每个社区建立了一个带有日托服务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0多平方米的服务中心里开设包括文化学习、心理咨询、保健治疗、慈善救助等六大类50多项免费或低偿服务项目,可以为千余名老人提供送饭、洗澡、洗衣、巡视、陪送看病、清洁卫生、康复锻炼等个性化“一条龙”服务,更重要的是,老人们可以从家里走出来,到这个“老年之家”实现“老有所乐”。
海曙区相关部门测算,按照上述养老模式,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上门照料困难老人,每月仅需支付人工费用165元,全年不超过2000元,即使在社区利用闲置资源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所需投资也不过10多万元,“这在经济上符合我们现有阶段的发展水平”。
养老的制度化建设
随着老人数量的逐渐增多,宁波市海曙区的义工需求数量也逐渐增多,从2005年开始,海曙区又创新了一套新型的居家养老义工服务模式??“义工银行”,以缓解义工数量“跟不上”的现状。
“义工银行”,即招募并经敬老协会统一培训的义工,由社区居委会与敬老协会共同管理并发给《居家养老义工服务卡》,每天对服务内容、时间、体会等进行记录,每隔三个月,由区敬老协会会同社区居委会,按A、B、C、D四个档次评定其服务质量,区敬老协会逐一记录义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统一入档,若干年后,当义工本人需要服务时,再由敬老协会为其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
对于上述做法,在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颁奖会上,评委会给出的评价是“‘义工银行’储备了很多养老资源,为居家养老的延续奠定了基础,很有生命力”。
不过,有报道称,一直关注“居家养老”模式的宁波市政协常委陈叔虞认为,目前,居家养老模式也出现了来自三方面的困难:
其一是“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场地、设施无法满足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拓展服务项目受到制约;其二是由于社区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工作活动经费以及设施建设费用难以筹措;其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基本上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就业相对困难的人员,服务内容局限于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素质有待提高。
宁波市海曙区相关官员对上述说法持不同看法,该官员认为,海曙区可以完全利用自身优势,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并把这个作为长期的制度化建设来抓。
“居家养老”模式已经在宁波全市大力推广,根据宁波市民政局的相关数据,截止到2007年底,宁波全市实质性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达到370个左右,占社区总数的83%左右,其中,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社区居家养老实现了全覆盖。
从2006年下半年底,宁波还借鉴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成功经验,在镇海、北仑两地试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该市计划于2008年在浙江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力争到今年年底全市有5%的行政村(约150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到2009年年底达到10%,2010年年底达到30%以上。
根据宁波市政府2006年底发布的《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宁波市争取到“十一五”末,在全市初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居家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海曙模式已经得到了浙江乃至全国的关注,浙江省民政厅厅长吴桂英在上月召开的浙江省民政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到了“海曙模式”,并表示浙江省今年将全力重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浙江还将全面实施“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在2007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省全面展开,力争年内新建3000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
Notes记者手记
海曙模式的意义
宁波市海曙区的居家养老模式是一种低成本、广参与和可持续的养老方式,正如当地官员所言,其简单、经济且效果明显,对地方财政要求不高,容易在全国范围内复制和推介。
浙江大学EMBA中心主任范晓屏分析,这种模式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为中国现有国情下的养老模式提供了成功经验。
范晓屏说,按照国际社会的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所占比例达到7%,或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达到10%时,即进入老龄化国家。按相关统计,我国已经面临着“未富先老”的挑战,随着老人的增加,我国传统的靠子女为老人养老送终的家庭养老模式日趋困难,需要新的养老模式。
参照国外的养老方式,老人可以完全脱离家庭、住进社会化养老院,但由于我国国情所限,政府埋单所有社会化养老需求还财力不足;此外,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家庭养老观点,也使部分老人对进养老院在感情上不能接受。
因此,理想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模式,须既考虑经济承受力,又满足老年人重视家庭及邻里情感归属的需要,海曙模式正好迎合了这两种需求。
发展居家养老,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投入,但要解决问题,还要多方面协力,单靠民政部门一家,恐怕力有不及。
宁波市海曙区现在已经专门成立了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性非营利机构??宁波市星光敬老协会,参加的有区政府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社会化居家养老体系中,政府负责规划、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等,具体任务委托敬老协会来完成。
宁波的《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应该放宽老年服务市场准入,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办老年服务实体,民办老年服务机构将同等对待,政府还可以通过向民办老年服务机构提供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办老年服务机构的发展。
浙江省民政厅厅长吴桂英也表示,为了使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更趋制度化,浙江省今年还将出台养老服务社会化的专门文件,明确具体资助办法,探索建立政府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区具体承办,市场调节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