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欲发展旅游,实现城市转型与持续发展
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榆次老城、绵山……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旅游点,都集中于山西的一个地级市??晋中。相对于山西省其他城市而言,晋中要从一个资源型城市变为一个经济强市,具备了另一种资源优势??旅游、文化。
全力发展旅游,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晋中转型的支点。
但是,在全国人大代表、晋中市市长张璞看来,城市的转型与持续发展,绝不这么简单。“旅游是一种精神、审美等多重因素综合起来的感观享受,是对软、硬环境皆有要求的高层次消费。简单地去做旅游公司、开发旅游点、修旅游交通要道,都是对旅游资源的短暂挖掘,而不是长久经营。”
大概没有几个市长会把一个城市的发展完全置于哲学的思辨中。然而,恰恰是在这种辨证思维的拷问下,张璞为晋中寻到了一条“经济发展大循环”之路。
“晋中经济发展大循环”的第一个点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城市的崛起是经济集聚、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多种因素的集合。晋中市区(榆次)过去是一个县城,不具备城市的承载力,更不具备对一个区域的经济、政治、产业、文化等方面的辐射能力。作为区域的中心城市,首先要把它的功能做强,做大。”
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服务业将得到发展。“大循环”的第二个点便是发展服务业。“就生活型服务业而言,要尽快提高商业经济,引入沃尔玛、建星级平遥客栈、修建两座五星级酒店都已经纳入计划。”“无论生活型服务业还是生产型服务业,两者都有一个共性??为晋中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配套。”
张璞认为,“服务业是支撑旅游业提升层次、实现旅游业国际化的关键。”服务业是基础,旅游是推动力,他的“大循环”思路,终于在服务业“铺路”的前提下,走到了旅游。“晋中的旅游业目前只是发展的初级阶段,让旅游业在服务业的支撑下,健康、快速发展,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我们打算仰仗三城、六院、二寺、三山,围绕景点、景区来配置、提高服务业的档次。”
“大循环”的第四个点,是依靠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资本转移,以及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改变晋中第二产业偏重的局面。“目前,让晋中完全放弃物质资源,只去经营文化旅游产业,是不现实的。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结构调整自然会软着陆。”
产业结构调整以后,经济发展大循环就能到达第五个点??公共财政增强。“到达这个点,既是一个发展阶段的结束,也是参与到下一轮大循环的准备。”张璞解释说,“公共财力增强后,政府将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增强向周边区域的扩张力,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参与下一轮大循环。”
晋中共有11个县区,张璞目前已按要素将其分成了四个基本层次,称之为“1244”格局。在此格局下,以市区为中心节点的“晋商文化旅游集散中心”,正一点点浮现:
2008年,晋中市将投入24.31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市城区7.5亿元。
2008年3月,《晋中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第二稿充实完善。基于此,晋中市政府大力推动服务业的姿态将用制度加以确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