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促进金融创新 转变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竞争的日益加剧,金融创新越发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2007年,中国进出口银行遵循战略转型理念,实现了连续9年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的“双下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进出口银行一贯坚持金融创新、积极推进战略转型的结果。“两会”期间,应本报记者的特别邀请,李若谷就金融创新、银行经营转型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已经发布,其中金融创新屡次被提到。在您看来,当前形势下,中国金融业在哪些方面亟须创新?

  李若谷: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纵观金融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一部金融发展史实质上就是金融创新史。从货币的产生到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每一次金融创新都推动了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因此,面对新的金融和经济形势,要实现金融业科学发展,必须把推进金融创新放在首要位置。

  目前,我国金融业的许多方面与现代金融业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与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无论是金融理念、理论、政策、文化,还是金融运行、产品、服务、技术、结构与监管等,都很落后,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加快金融创新。从宏观上,要推进金融理念、理论、政策、体制、监管、文化等创新;从微观上,要推进金融产品、工具、服务、技术、运行机制等创新;从行业上,银行、证券、保险等各行业都要加快创新。比如,当前银行业应该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开展综合经营,丰富和改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这样才能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要求。

  记者:您认为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创新面临着哪些困难?应该如何解决?

  李若谷:关于创新面临的困难,我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来自创新环境,第二是来自现有监管机制。金融创新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例如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准入应该实行报备制,应该允许金融机构创新试点,允许失败,允许纠正后发展。只有这样,金融创新才能真正加快,才能促进金融与经济科学发展。金融监管是金融发展的引导力量和有力保障。

  科学有效的监管可以促进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反之则可能造成金融压抑。

  总体上看,中国金融分业监管体系符合我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状况,对我国金融的稳定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与金融业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金融业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形势,国内金融业的变化使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之间开始相互渗透,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些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等,这些变化都要求金融监管理念、方式、手段和评价标准等发生相应的转变。特别是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行政色彩很浓,监管方式和手段也具有较强的行业管理色彩。

  对一个国家特别是经济大国来说,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活力与灵活性更重要还是要将风险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上更重要?这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必须进一步探讨并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记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金融业创新的指导原则之一,您认为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金融业工作中去?

  李若谷: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金融业上就是要加快发展,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既要本身发展,更要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对本身来说科学发展就意味着要在发展中控制风险,对经济发展来说就是要支持有效的发展、均衡的发展、绿色的发展。

  首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金融业必须担负起支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在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实现金融业自身的科学发展。金融业要真正发挥现代经济核心作用,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本、融资、保险等支持,提供周到的金融服务。金融企业要切实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大力支持国民经济由粗放式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的转变,有效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导向作用。一方面要坚决压缩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行业的贷款。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支持对外投资与合作,加大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中小企业以及增加就业、扩大进口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其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金融业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一是保持清醒头脑,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把风险控制摆在业务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规避风险,确保发展质量。要牢记讲求速度不等于不切实际地片面追求高速度,而是要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基础上尽最大可能提高发展速度。只有这样的发展速度,才能确保金融安全,实现金融业的科学发展。二是寻求发展规模与发展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规模,但企业发展实践表明,并不是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好。过去相当一段时间,我国金融企业在发展中存在规模偏好。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应积极转变经营方式,不仅以规模论高低,而是坚持把效益放在发展的首位,以效益论英雄。三是统筹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为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和个人政绩,违规经营或粗放经营,使未来的经营陷入更大困境。因此,我们做事情、做决策,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未来,做到短期有效,长期有利,使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兼顾、相得益彰。

  第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开展金融工作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中国金融业的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必须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出发,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和金融可持续发展出发,因此必须掌握好改革的节奏和时机,把握好对外开放的"度"。我们应该认识到金融改革和全面开放收益和风险并存。要与国际接轨,要借全球化之东风,行自我发展之道路,必须懂得平衡的艺术,即改革进程、开放程度与自身实力相平衡。如果不顾现实条件,不顾国内现实需要,过分强调改革的速度,或一味寄希望于全面开放,不但无法摆脱发展的低水平陷阱,反而可能滑向危险境地。因此,控制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进程,走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才能真正实现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事业兴衰,关键在人。金融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打造一支适应现代金融竞争要求、善于经营管理的决策领导者和专业人才队伍。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金融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造成人才辈出的有利局面。同时,要把树立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把以人为本贯彻到我们的各项金融工作中,为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