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晨
“平常都穿工作服,来的时候临时换了西装,头发也是刚理的。”昨天,在Smicon(全球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展会)上,60岁的中芯国际(下称“中芯”)总裁张汝京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张汝京已很长时间没有直面更多媒体。
但中芯的扩张动作却明显与张汝京的“隐居”呈现一种反差:继深圳工厂落地后,这家公司已在大陆6座城市建起生产基地,而且正不断进入新的业务领域。
菱形布局
“我们一直没放松,已经完成了‘菱形布局’。”张汝京有些自得地说。
所谓“菱形布局”,是指中芯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六大生产基地构成的空间形状。即以武汉为中心,环以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成都5座城市的生产基地,所构成的地图。
张汝京表示,布局的标准当然不是依照形状,而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重心,尤其是当地半导体产业潜在的条件与配套。而上述6大城市,无论在整体经济还是半导体产业发展条件上,都是最好的城市。
这种无意而成的形状,有望形成中芯持续扩张的地理优势。因为率先抢点6座城市,有望筑起人才、产业配套、物流等基础设施竞争的门槛。
而“菱形布局”下,同样隐含着不同产品线的未来规划图:天津厂主做bicmos;上海主做8英寸生产,也开始做45纳米产品;北京也做45纳米技术研发配套;武汉集中在闪存领域;成都偏向高电压工艺;深圳主要做系统级芯片。“每个厂都有自己的特点。”他补充说,公司已经大幅减少了内存芯片的代工,主力北京厂目前正加紧转向逻辑类产品,因为一年来内存芯片价格暴跌,“两年内都不明朗”。
回击质疑
但是,围绕着中芯的高速扩张,业界尤其是竞争对手一直持续发出质疑。理由是,中芯在北京、上海12英寸工厂没填饱“肚子”的情况下,相继在成都、武汉、深圳设工厂,很难拉到订单。
比如,上海一家芯片代工企业高层昨天下午就对本报表示,中芯12英寸生产缺少量产规模,经济效益很难提升,还搞乱了市场。
“中国市场非常大,本土市场自给率太低了,”张汝京回击说,公司订单主要来源海外,随着中国3G以及消费类电子市场的崛起,以及本地设计企业的发展,公司本地客户数量将大大增加,而中国大陆现有的生产能力,未来势必还将持续增加。
张汝京强调,公司订单一直持续不断进来。提到武汉厂(新芯集成),他说,4月下旬将要试产,年底之前,有望上规模。
他同时否认了公司高速扩张是为了“抢时间”,即赶在台湾地区政策完全开放前,做好12英寸生产的布局,应对对手挑战。
至于此前上海实业一直持续减持中芯股票,张汝京解释说,“上实系”有两家公司同时持有中芯股份,其中一家从未减持,另一家主要做短线交易,持股一直“高高低低”。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