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又提准备金率至15.5%了,可见通胀是08年中国经济的最大忧虑。
从宏观部门调控的方向判断,很明确,当前通胀的压力主要还是源自需求拉动,包括信贷和投资需求过快增长,如果的确如此,那么着眼于需求管理的货币政策,就是有道理,而且应该产生相应的效果。
应该讲,07年以来频繁使用需求管理的手段来调控经济(12次准备金,7次加息,数千亿的定向票据),即便从政策时滞性的角度来讲,也应该要出效果了,但通胀的预期显然越来越高。原因何在?
此轮中国的通胀,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中国1987-1988年和1993-1994年的高通胀时期,尽管货币增速同样处于高位(货币的增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经济增长的内生需求)。当下的中国已经高度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中国每年要消耗全球53%的铁矿石,全球每年新增原油需求的60%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现在的原油自给率不到50%,一半以上依靠进口。
美元长期疲软,加之次贷危机将全球的资金都赶进了商品市场中寻求避险,导致原油、农产品价格暴涨,成为当前中国成本上升的主要推手,再加上人口红利的消退以及劳动法推出,都使得人工成本显著上升。成本推动成为了此轮通胀的主因。
显然,这些因素并非完全取决于中国,如果美国不能担负起全球经济调整的责任,延续垃圾美元政策以转移次贷危机的风险。单凭中国的一己之力,想要把通胀压下来,何其难也。总理是深知其难的,他说他08年最忧虑的是美元何时见底,我理解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是否应该回到政策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即中国这一轮通胀的主因到底来自于哪里,是需求拉动,还是供给方面的成本推动,如果这个问题上没有一个准确判断的话,很可能到头来,是信贷、投资、经济增速都掉下去了,但通胀依然高悬,对于中国经济来讲,这样的调控成本太过高昂。
需求管理如果失效的话,就应该思考调控的方向。既然通胀短时间内下不去,就应该坦然面对,从供给上多下功夫,加强社会保障等民生建设的投入,解除制约当今中国居民消费的各种瓶颈,这是当务之急。这也意味着中国要修建更多的配套公路、地铁、学校、住房,而所有这些无疑都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些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不同于无效率的重复建设,反而可以缓解目前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善投资和消费关系,促进中国家庭的消费,并扫除对未来不测的不安全感。居高不下的中国政府的储蓄率正好应该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
同时,通过财政补贴手段,稳定通胀预期,减轻百姓通胀的痛苦;通过财政补贴,引导企业积极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减轻企业面对的成本上升的压力。随着经济结构失衡的逐步改善,相信中国经济能够平稳地走出通货膨胀的泥沼。
作者:刘煜辉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