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先后参加了美国阿拉斯加海产品、爱尔兰食品以及加拿大阿伯塔省农产品的一系列推广活动,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加上国内消费能级的不断提升,进口食品前来吆喝可说是抓住了机遇。一些食品贸易企业表示,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步伐加大, 加上今年年初国内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肉、蛋、蔬菜等产品短缺, 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致使国内从事食品出口的贸易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这些贸易企业正在考虑“逆向操作”,经营业态由食品出口转向进口。
首先,应重点研究进口食品品种与中国顾客的消费习惯的差异。来自西方国家的食品,除了大宗商品外,主要为酒类、饮料、乳制品(含奶酪),、烘焙制品、肉类、冷冻食品、罐头食品等,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同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新鲜蔬菜领域,中国人习惯于食用新鲜蔬菜, 而进口食品非冷冻即罐装,没有适当菜谱,无法加工成中国菜。所以,除了葡萄酒,原料类肉食如冷冻鸡翅膀、牛肉等外, 其他食品的市场相当狭窄,需要进行一定的市场培育。
进口食品的价格因素也是贸易商在开展业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进口食品的价格取决于原产国的成本、运费、汇率、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品牌价格定位和口岸价,以及国内零售渠道的定价机制。静态而言,目前的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大提高了食品进口成本 ,例如,大部分肉类的普通进口税率为70%?80% , 而检验检疫和市场准入进一步提升了进口成本;动态而言,目前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进口商品的价格理应进入一个下降通道,但由于目前受到高油价的影响,国际商品期货价格持续高位,造成大部分进口食品价格不降反升,加上进口食品的主要产地欧洲、澳大利亚等地货币持续坚挺,高居不下的国际食品价格无疑对于进口食品在国内的普及推广构成了极大的障碍。一盒来自欧洲的普通冷冻通心粉的价格高达60多元人民币, 而同样分量的Pizza Hut通心粉只要38元, 消费者如何选择不言而喻。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中国的消费者在家里喝着波尔多红酒,咀嚼美国牛排并以意大利冰淇凌作为甜点的前景,无疑是值得广大食品进口商期待的,但一个难以改变的现实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仍将依赖出口,所以就贸易企业而言,在扩大进口和提升出口两点中寻求平衡是明智选择。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