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黄武锋
国内各家银行都看中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大蛋糕 CFP资料
在
中国银行率先启动私人银行业务一年后,中资银行全面进军这一领域的高潮正在到来。昨日,中国
工商银行(601398,1398.HK)在上海宣布正式启动私人银行业务,门槛定为800万元人民币;而此前的24日,
交通银行(601328,3328.HK)也启动了针对个人金融资产200万美元以上客户的私人银行服务。
今日,
招商银行(600036,3968.HK)也将把其私人银行业务进一步延伸到上海。
而在其后,光大银行、
民生银行(600016)等也纷纷排出了启动私人银行业务的时间表。一夜之间,私人银行业务仿佛成了整个银行业的“香饽饽”。
战略转型与利润兼顾 “中资银行选此时推出私人银行业务,首先肯定是出于对自身战略转型的考虑,但也不排除存在盈利压力的可能。”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从发达国家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历史来看,国内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中资银行如果不抓住机会,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国内的市场份额将大部分被外资行瓜分。”
来自业内人士的说法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交行中高端客户贡献度相当高,据我们统计,在个人银行领域,交行5%左右的中高端客户贡献了约75%的业务。”交通银行私人银行管理中心副主任徐浩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之对应,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在去年启动私人银行业务时就指出,“银行前2%零售客户的金融资产为个人银行业务创造了50%以上的利润。”
相关资料显示,私人银行客户带来的利润能够达到银行普通零售业务的10倍左右,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过去几年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12%~15%。2005年,花旗私人银行业务盈利为12亿美元,大约占集团全部利润的8%,而花旗香港的私人银行盈利占到了当地全部盈利的20%。
郭田勇指出,私人银行业务在满足富裕阶层的投资和财富保值需求的同时,必然也会促进银行对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不断进行创新,从而推动银行中间业务的提升。因此,私人银行业务不仅能够保障、稳固、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同时也能推动整个银行战略转型。
前路依然“坎坷” “尽管如此,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依然存在发展瓶颈。”交通银行副行长叶迪奇表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念的转变。目前看来,如何说服中国第一代“创富人”放心把资产交由银行打理,以及如何使这些高端客户不再只注重收益,则是所有私人银行业务必须首先解决的难题。
此外,人才与经验也将是中资银行难以迈过的一道坎。人才上的窘境,从交通银行就可看出,其考虑在上海、广州、杭州、北京、深圳5个城市进行试点,但分配给每家分行的仅有一名私人银行顾问,大量的客户工作仍需要由其原有的沃德客户经理负责,而中国银行也在3月初打出招聘私人银行顾问的广告。
另一方面,与外资银行长期的私人银行服务经验和遍布全球的资产网络相比,中资银行的劣势不言而喻。
但在郭田勇看来,中资银行的优势依然明显,“只有熟悉中国富人,了解中国富人,才能提供更适应他们需要的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