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货膨胀引起的抱怨越来越多,学者中间有一种论调日益流行,那就是通过政府补贴缓解通胀。这种论调认为,本次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因此,只要政府补贴某些商品,刺激其生产,就能缓解通货膨胀。
所谓“结构性通胀”,是认为其他商品价格平稳,仅仅是部分商品价格上涨。
说到底,通货膨胀是个货币现象,即,货币总量发行过快、引发商品价格普涨的现象。有些商品先涨,有些商品后涨,但不能说是什么“结构性通胀”。以粮食来说,价格上涨并非因为粮食产量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另一方面,统计局公布,2007年,广义货币(M2)余额40.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回落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5.3万亿元,增长21.0%。很显然,粮价上涨是货币现象的一部分,而并非生产短缺现象。
那么,补贴农产品生产是否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呢?那就首先要问政府补贴的实质。政府补贴的实质是通过行政干预,把资源从一个领域调配到另一个领域。如果这样做就能够抑制普遍涨价,那么,政府不断地调配资源,岂不是能刺激所有商品的生产、使所有商品均物美价廉了?这岂非是天上掉免费的午餐?但是历史经验早就说明,政府干预取代市场配置资源,只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政府补贴农产品,农业获得的资源多了,其他行业的资源就少了,导致其他行业成本上升、价格上升。因此,在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同时,其他商品价格又会更快上涨。通俗地说,补贴政策只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同时,配套行业也会成本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刺激将大打折扣??这也是政府干预必然的效率损失。在现代社会,固然民以食为天,但其他方面的需求也非常重要,这边降那边升,对老百姓并无实际好处。而且,统计局的数据已经显示,中国并未粮食短缺,刺激农业生产并非解决百姓生活困难的重点。
等到其他商品涨得更猛了,难道政府又回过头来补贴这些商品?如此以来,政府将在补贴的路上疲于奔命,这不是市场经济型政府的责任。而通胀也不会因此而缓解,恰恰相反,由于政府干预过多,通胀会更严重。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说,2008年将是经济困难的一年。要想缓解通胀,恰恰需要让市场发挥更多的作用。政府应该在货币总量膨胀的源头??联系汇率上加大改革力度,同时,大力给市场松绑,解开各种管制,尤其是价格管制,大幅度削减政府开支,节约企业成本,让市场根据真实的需求自动调整,才能真正缓解通胀,改善民生。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