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臻欣
昨日大盘再度惨跌,中国太保(601601.SH)距其发行价已渐行渐远,而中海集运(601866.SH)、中煤能源(601898.SH)又再度跌破发行价,中国石油(601857.SH)盘中离发行价最低也仅有3分钱,“破发”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除此之外,近期A、H溢价指数明显回落,中国铁建(601186.SH)、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中铁(601390.SH)等三家公司的股价也已接近H股价格。
天相投资顾问公司分析师吴峰昨日就此发表观点认为,对于新股“破发”现象,市场参与各方需要理性看待。“首先,发行价过高或者在市场狂热状态下的价格,本身就难以保持,历史上出现多次这种情况。最具代表性的是2000年12月发行的宝钢股份(600019.SH)及2001年8月发行的中国石化(600028.SH),当时市场处于大牛市高点附近。宝钢股份的发行价为4.18元,最低跌至3.67元,最大折价幅度为12.20%,中国石化从4.22元的发行价,最低跌至2.96元,最大折价幅度为29.86%,近期市场宛如昨日重现。”
“其次,市场持续调整也会导致总体股价的走弱,破发是正常的反映。如2006年8月以2.80元发行的中国国航(601111.SH),最低跌至2.74元,当时市场在中国银行(601988.SH)发行及高开的背景下,经历了约2个月左右的调整。”
吴峰进一步表示,从成熟的资本市场看,新股“破发”是常见的现象。在美国,2007年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大体占1/3的比例,其主要原因是美国股市新股是按市场化发行,其发行价是对比二级市场的同类股价来确定的。“而在目前我国新股询价发行制度下,询价对象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在之前新股上市后巨大溢价的吸引力下,询价结果往往偏高,为后市埋下了‘隐患’。因此,当前的新股发行定价制度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他指出,除新股“破发”外,破增发价个股的折价幅度进一步加大。截至2008年3月27日,2007年至今增发的上市公司总计193家,其中破增发价格的公司有47家,占增发总数的24.35%,折价幅度大约在0.76%~45.6%之间。
“近期A股大跌而港股跌幅放缓,A、H溢价指数明显回落,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国平安等个股的进一步下跌空间,对市场的止跌产生一些积极的因素。短期市场有望在超跌后迎来反弹,中长线则仍需要关注大跌是对市场的过激反应,还是经济减缓已经带来利润的拐点。”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