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4月10日消息:过热,偏快,还是正常?下周四,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日程安排,包括GDP、CPI、贸易顺差等在内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将出炉。无疑,这一系列数据将再次牵动中国企业和决策者的心弦。目前,市场普遍预测,一季度GDP增速可能略高于10%,CPI增幅在8%以上。
3月CPI仍可能超8
%1月CPI增幅7.1%,2月CPI增幅8.7%,屡次突破10余年新高的CPI涨幅,俨然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的敏感数据。市场最近的预测显示,3月CPI增幅将回落,但仍可能维持在增幅8%的高位上。
此前,国家统计局表示,根据初步测算,2月份的春节因素影响CPI环比上涨0.53个百分点,低温雨雪冰冻的气候影响1.03个百分点,扣除这两个因素,2月CPI环比上涨1%左右。按此判断,3月份如果消除以上因素的影响,CPI涨幅应该在7.7%左右,不过实际数字可能高得多,仍可能在8%以上。其中,中国
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预测,3月CPI涨幅将回落至8.2%;法国巴黎百富勤中国公司分析师孟原也预计,3月份CPI涨幅8.2%;投资银行高盛指出,雪灾影响的消失是通胀放缓的重要原因,3月CPI增幅可能降低至8.4%。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哈继铭则认为,预期全年CPI将达到6.5%至7%,上半年8%,下半年6%以下。
3月物价上涨因素仍将维持前几个月以食品价格为主的格局,预计至少贡献涨幅的80%以上。有专家提醒,随着国家发改委批准光明、三鹿公司纯牛奶和益海嘉里公司“金龙鱼”食用油提价申请,食品消费水平提高将成大势。据了解,康师傅、统一、中粮、伊利、蒙牛也纷纷向国家发改委递交申请,欲申报方便面、花生油、牛奶产品等提价。加之国际粮食价格已达到20年最高,这是否会成为国内未来新的涨价因素,也有待观察。
GDP增幅可能放缓 中国经济界一向将经济热与不热的天然分界线定于GDP增幅10%,高于10%的增速往往会招致关于经济过热的判断。市场预计,一季度GDP增长将从2007年第4季度的11.2%放缓至10.0%左右。
高盛认为,GDP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净出口增长的减缓。3月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幅可能维持在15.0%左右的水平,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可能实现27%的强劲同比增长。同时,零售总额预计增长20%,和上月基本持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此前也估计,2008年一季度GDP增速将下降到10.5%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大体为9.7%,8.7%至10.7%为正常运行的绿灯区,今年经济增长率将回落到这一区域上沿,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有所减缓。
此外,多家机构近期预测,由于出口压力增大,因此,贸易顺差增幅将继2月后保持低位,3月可能保持在约110亿美元的相对较低水平。实际上,贸易顺差放缓迹象始于去年下半年。由于月度出口增速逐步放缓,进口增速加快,当年累计贸易顺差增速由第三季度末的69.4%迅速回落到年末的47.7%,回落21.7个百分点。专家分析指出,虽然顺差的大幅减缓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还不至于产生重大影响;但假设国内投资和消费额不变,如果净出口增幅下降10%,将导致经济增长下降约1个百分点。
经济正处十字路口 事实上,目前中国经济走势正处在十字路口。有不少学者呼吁,如果政府调控不当,经济将今年胀、明年滞。因此,在一季度数据正式出炉后,政府必须加快研究,应对挑战。
哈继铭分析,出口放缓影响私人部门的投资将主要在2009年体现,而2008年支撑经济的一些一次性因素,诸如奥运效应、雪灾后重建等也将在2009年消失。但如果政府有正确的政策反应,2008年货币政策适度从紧,加大财政政策抗通胀,2009年财政刺激内需,货币政策适度放松甚至减息,中国经济有望在美国衰退中实现软着陆。
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教授陈宪也告诉记者,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最该警惕的是滞胀。为此,有关宏观调控目标和手段都应根据情况变化进行修正。
本报记者张晓鸣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