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筹备,国内首个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项目将进入正式的项目实施阶段。
“集团董事局主席耿加怀这几天正在陕西就煤变油项目进行考察。”4月8日,山东兖矿集团宣传部副处长孟庆哲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在4月6日的第十二届西洽会上,兖矿集团与陕西省榆林市签订了《关于兖矿榆林煤间接液化项目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兖矿集团将投资150亿元,建设100万吨/年规模的工业示范装置,作为兖矿榆林500万吨/年煤制油的先期工程。
自有技术 “此次签约的煤制油项目应用的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是兖矿集团拥有的3项国家"863"计划之一,由兖矿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孟庆哲介绍,兖矿榆林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制油工业示范项目已于2007年12月25日完成了中咨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今年1月12日,项目申请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办等领导以及专家学者的评估。”
不过,与神华对煤变油项目的高调不同,兖矿集团近来对于榆林煤变油项目一直比较低调。而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兖矿集团低调的主要原因是榆林煤变油项目目前还没有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
中国缺油富煤。在高油价背景下,近几年国内一度掀起煤制油热。
“但在我国,煤制油在经济性、技术等方面还有待检验,因而,我国对上马煤制油项目实行严格的核准制。”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对媒体表示,建设项目必须经过国家发改委的核准。
在国家发改委控制下,目前仅有神华、兖矿、山西潞安和内蒙古伊泰四大企业正在建设煤制油项目。其中,仅有神华内蒙古
鄂尔多斯百万吨煤制油示范项目已获准建设,预计今年投产。
“兖矿集团榆林煤变油项目获批只是时间问题。”上述专家表示,加之油价上涨让政府对于煤制油项目由观望转为了“默认”。
自筹资金 国家发改委控制煤变油项目的另一个因素,是因为煤变油是一项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高投资项目,其风险远高于其他项目投资。
“当前煤炭液化(即煤制油)的投入产出比是,仅从设备来讲,生产1万吨油就需要1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东表示,因此,无论是国家有关部门还是一些业内专家,更多担心的是如果在国内大量上马煤变油项目,一旦国际油价回落,煤变油项目将血本无归。
早在2006年4月21日已经开工奠基的兖矿集团榆林煤制油项目,仅一期工程的投资就高达500亿元人民币。
据兖矿集团有关人士介绍,榆林项目将首先采用低温费托合成技术建设100万吨/年的煤间接液化制油工业示范装置,然后分别采用低温或高温费托合成技术建设400万吨/年的间接液化煤制油装置,实现年产油品500万吨规模。
按照兖矿集团的规划,榆林煤制油项目主要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计划于2013年建成年产500万吨油品的规模,需资金500亿元;二期建设规模是年产油品1000万吨。其中前期示范工程包括一条年产100万吨油品的生产线。
“与神华煤变油项目不同的是,神华是国家投资,而我们是自筹资金。”兖矿集团一位高管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但兖矿有抗击风险的实力。
近年来,兖矿集团非煤产业迅速发展。2007年,兖矿集团的非煤销售收入190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53.52%,其中煤化工销售收入71.06亿元,非煤产业发展已稳占兖矿半壁江山。
“约4吨煤就可出一吨油,按照国际煤炭和石油的价格比,只要国际油价不低于23美元一桶,煤炼油就有十分美好的前景。”兖矿集团副总经理、煤化公司总经理张鸣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背景
煤制油10年过往
兖矿集团涉足煤变油的研发始于1998年。是年2月,时为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制油项目的发起单位)副院长的张玉卓挂职到兖矿集团担任副总经理。兖矿的煤制油研究由此发轫。
张玉卓在兖矿期间,曾从美国招聘了一位专家从事“煤制油”研发,最终失败,该位专家于2003年1月被解除合同后怅然出局。紧接着,兖矿集团又从南非聘请专家研发“煤制油”项目,并将研发重点转到煤间接液化方向。
2002年,张玉卓加盟神华集团,全面负责起神华集团的煤制油战略。在张带领下,神华成功建立起煤直接液化中试工厂,让鄂尔多斯得以拥有世界上首个大规模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商业示范工厂。
张玉卓离去,并未中断兖矿的煤制油之路。
从2003年7月起,兖矿集团开始在下属的鲁南化工厂建立万吨级中试装置,该装置从2004年4月开始出油。是年11月,其自主研发的万吨级低温费托合成煤间接液化和100吨/年费托合成催化剂中试成功。项目的试验结果是:4吨煤出一吨油。
国家科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认定,兖矿已掌握煤炭间接液化的全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将为兖矿节省一大笔技术转让费。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