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经新闻 > 第四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 > 现场嘉宾演讲

夏斌: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改革政策建议

  2008年4月12日-13日,第四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在青岛召开,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就金融改革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监管与开放等方面展开研讨。搜狐财经对本次论坛做了报道:

  夏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记得在今年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在座的特别是后排在座的一些媒体,大量的在舆论上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由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改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什么什么”说了很多。

我曾经不以为然。我曾经发表文章,我说要密切关注不确定性,相继抉择从紧政策,实际上在后面的决策。

  我知道这个标题本身是矛盾的,本来是提出从紧政策,怎么又提出“相继抉择从紧政策”?因为不确定性太多了。在政策制订中,由于一些各种现象的出现,迫使我们在政策的实施上要做出一些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还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8年的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双防”:防经济由偏快转过热,防物价结构上涨。最近新一届政府领导成员组成之后,研究了国务院2008年的工作要点:提出既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下滑,避免大的起落。

  这里面我们要认真体会国务院这句话和我们曾经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后,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那时候的“双防”似乎又有了略微的变化。从政策语言角度讲,实际上在媒体上、在学术研究界、政策研究界有更多的议论,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也谈到:确实是,现在的局势很难。也提到,不知道美元贬值贬到什么时候是个头。甚至于总理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担忧,以及由这个形势担忧而产生的中国政府的决策怎么办?

  我讲这个背景之后,我想说,我们当前如何看待全球经济,因为我们谈中国的经济形势,谈我们的决策,谈我们的调控,已经不能像五年前或者十年前一样单纯就中国谈中国。在全球化中间,我们的贸易度相当高,我们的石油、大豆很多都是进口的。其它就不展开谈具体数据了。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必须放眼全球想中国的决策。全球是什么状况,今天时间关系我们也不可能展开,在座的都是金融从业人员,都很专业。后面的媒体也是关心财经类的记者,经常自己也在写这样的文章,所以我不用展开说。如果我们概括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用我们的文化方式,用关键词来说,是什么?

  第一个词:“美国经济衰退”。至于说原因是房贷的问题、次贷的问题,监管不利。对我们来说是美国经济衰退,原来美国的主流派、美国的官方不敢承认,学术界早说了,现在沃尔森、美国中央银行的行长也说了,不得不承认有50%的衰退,至于说衰退程度的多少没有说。

  第二个关键词是什么?“全球物价上涨”。多少多少国家这些数据报纸上都很多,大家上网可以查到。典型的来说,由于物价上涨,世界银行集团的统计和判断,包括潜在的压力要出事的,全球有33个国家发生了动荡、不稳定因素,或者是潜在要出事的国家,33个。报纸上也在登载,有些国家用粮已经用军车了。有些国家对出口粮食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包括我们在年初对我们的粮食等生产食品要有配额,各个国家都对物价的上涨可能不是半年内、一年内能够解决的。而且中国也不可能在这场上涨中间独善其身,我不涨,就你们涨,不可能的。

  第三个关键词:“美元贬值”。连我们的总理都说,不知道贬到什么时候。世界经济如果说我们用美国衰退、物价上涨、美元贬值,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之后,我们要谈中国这三个关键词背后的形势,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四点:

  第一,美国的衰退必然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曾经有过关于脱钩不脱钩的讨论,不管怎么说,肯定有影响,无非是影响的程度有多大,可以进一步进行剂量的研究。在这方面,其实我们的纺织行业有些出口行业影响很明显了,当然纺织行业出口有美国定单的原因,也有我们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以及劳工成本、水电成本等因素,不管怎么说,美国的衰退对我们都是有影响的。无非是程度而已。

  第二,全球物价上涨既然是个趋势。对于我们来说,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要充分做好政策准备和心理准备。

  第三,美元的贬值会进一步助长全球物价的高涨。尽管石油、农产品、矿产品,它的涨价由供求因素的基本影响,但是我们同时不能不谈到全球货币越来越多,只要美元不断贬值,货币越来越多,对物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第四点,对中国而言,美国担心严重的衰退,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担心进一步严重衰退。美联储在不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全球的货币越来越多,而全球的货币越来越多,美国或者那些投资者,对美国投资信心不足,美元又在不断贬值,因此这个钱除了向美国有些机构慢慢把持有中国的股权趁行情不错的时候,推出去。为了赶紧救自己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就像在日本经济破灭的时候,日本的东南亚机构纷纷救自己。尽管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看到,由于美元贬值,中东的美元,世界更多的有些游资,对于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这些仍然保持高度发展的国家,充满着信心。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或者说日前更愿意往中国涌,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意味着是第四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过快,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更大。

  这就是四个关系,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可能会有影响;全球物价上涨对中国会有压力;美元贬值,刺激全球物价上涨,进一步影响中国;货币多了,对世界有影响,对中国也有影响。因此这个逻辑关系,全球的经济形势对当前意味着什么?我说,集中到一点就是既要防止物价上升过快,又要防止经济下滑过快。这句话,如果从一般理论上来说,是不存在的,是矛盾的。我们知道,如果经济衰退,就不用担心物价上升过快;如果物价上升过快,我们也不用担心经济衰退。这个从中国上一世纪的80年代、90年代和新旧世纪交替的2000年-2002年之间,中国的经济周期看得很清楚。我们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的国家上升的往往是经济过热的时候,我们2000年-2002年,经济往下走的时候,我们在北京担心的是物价上不起来。那时候担心的或者社会上批评我们中央银行也好、国有银行也好,就是不愿意贷款。

  2002年的时候,那几年,我们还为全国能不能完成一万亿贷款规模而发愁,到2002年8月份突然之间起来了。就那个形势,跟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讲这个就是冷的时候也有,热的时候也有,但物价不是这样的关系。所以这个理论本身是矛盾的,和我们曾经有过的经验也是不吻合的,但恰恰是今天的状况。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在全球化的形势背景下,从过去的半年多来看,我们物价上升过快的自始至终,有国外石油的因素、矿产品的因素等,也有国内个别的因素,比如关于猪肉,确实有个别的供给的暂时因素,猪肉价在2008年的下半年肯定会见好。也有劳动力成本的因素、土地成本的因素。所以,我们如果在担心经济下滑的过程中,这些因素同样会推动物价上涨。

  就是在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可能中国经济会往下走,和过去相比,往下走的过程中,物价没有往下走,因为我们的物价很多是外部影响,所以我们的物价可能还要往上走,跟过去不一样。而且有些部分的调价,本身是市场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比如说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土地问题,我们经常说,有的定价是不合理的,有些还是管制的,应该体现市场要素的需求,本身这是我们改革的目标。这是从物价角度说。

  如果我们从担心经济下滑过快的角度说,我们同样有国际因素,前面讲了美国经济衰退因素。也有国内的因素,就是我们的机构调整因素。我在年初的时候说,我们一定要看到不确定性因素中,有美国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也有我们自己从去年年底以来,为了改变收支平衡,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推出的一系列调整政策。随便说一下,比如说出口退税政策,比如说加工贸易政策,比如说房地产政策,比如说环保节能减排政策,对经济都会发生影响。其中,很多的国内机构调整,同样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家都在议论都要求政府在有关政策方面应该对高消耗、高污染的进行限制,不能是我们赚一些美元,而把污染留在中国,把资源提前消耗。我们现在调整这个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我们调整政策其结果必然对经济往下走有一定的影响,对投资也好也是有影响的。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如果当前的物价上涨,前面讲了世界大背景,很难抑制。这些因素,加上结构调整的因素,同样也在推动物价上升。所以,如何处理好当前物价不要上升过快,经济防止大起大落,情况非常复杂,确实对中国政府的决策是一个挑战。

  第三个我想讲讲决策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认为第一,我们一定要把物价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政府提出4.8%,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提法一定要把物价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至于是4.8%、5%、7%、8%,我个人认为,在今天没有绝对的标准。为什么这么说?既然大家都认为在全球物价上涨的背景之下,物价上升有一定的必然性,所以关键就是要看在一定的物价水平下,中国政府能不能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基本不下降,因为有些物价上升的因素,很难被我们的政策所左右,我们调控不了。既然调控不了,硬要调控的话,怎么形成物价管制、货币平均收支,货币平均收支就会影响就业。我们要稳定社会,关键是要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要下降,这是我们当前调控物价应该掌握的度。也就是说,我的潜台词的意思是“如果物价超过了4.8%,到了5%、到了6%,但是我们的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安排得很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好,到了6%,我们又怕什么呢?”所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的结论就是:我们要控制物价,但是要把物价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这是讲物价。

  第二,我们决策的出发点。我们一定要基本保证经济仍然是相对高速的增长,至于说9.5%、10%,那是另外的事情。在目前的背景之下,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有1000万的新增就业压力,在目前的经济结构之下,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仍然是经济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索,必须要考虑到就业。所以我们不怕经济增长适当往下走,这本来就是我们调控的目标,我们不希望每年弦绷得那么紧,每年11.9%,某些意义上适当减缓增长速度,本身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度,就是要尽可能满足一定的就业率。所以我老说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作为政府决策、作为总理决策,必须要平衡各种关系。

  决策的第三点,既然前面讲了国内国外各种因素非常复杂,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我不是讲政府,我确确实实认为我们要坚持运用中国30年的经验,是什么?就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我们中国经验的总旋律。我们要组合政策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单纯的一个理论主张,或者单纯的一项政策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复杂矛盾。比如说物价上涨,按照理论上很简单,就是抽紧银根。当然在中国抽紧银根行吗?不是那么简单。又比如说,我们要防止经济下滑,从理论上说,就是降息、放松银根,现在看也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还要防止流动性过多,又要防止经济下滑。防止流动性过多,意味着市场流动性已经很多在这个背景下,你防止经济下滑,你再投资金,国外的教训很多,在本地生存的压力之下,在本地生存的期间,最害怕的是资产泡沫、房地产泡沫,当然,今天的股市就另当别论了。

  第四个问题,根据这个决策依据为出发点,我们当前如何用好一些组合的政策?第一,我们要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加快结构调整,解决环境资源问题,解决内需的矛盾是我们长期的目标,节能减排也好、贸易增长也好、房地产调控也好以及公共财政政策大力推行各种新的政策,促进消费等等,这些都是长期努力的方向。但是去年以来,我们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结构调整政策,直接或间接对出口、对投资、对增长都会有影响。比如说出口退税政策、加工贸易政策的出台,自然对出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比如说节能减排、土地政策出来,自然对投资政策会有一定的抑制。又比如说QD、QF以及外汇管理政策,包括最近对外资银行引进外国债券到外投资等等这些政策的调整,都是为了平衡当前的经济稳定增长,都是为了保持经济稳定的增长需要。不要使得国际政策失衡更加严重。

  我想说的,去年推出这一系列政策,它之后的效应将越来越集中的反应在2008年。这些政策累积效应、聚集效应更多的是在2008年慢慢体现、集中体现,而这样一种体现的时机,我们又正好面对了外面的经济衰退,又要影响到我们的增长。所以,我想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要正确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政府有关文件讲到:我们要正确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什么叫力度?我个人认为,恰恰要注意好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背景情况。我们有的部门定政策的时候,有时候光注意外面的因素,有时候光看到了国内的因素。我们要把握好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共同发生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下,这是我们调控的难度,怎么把握?关键是要算账。具体一项一项政策的效应,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算账,要研究。否则的话,各部门政策的效应,有的是同一方向,有的是互相顶撞的方向。

  关于第二点,汇率的政策。适度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是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毫无疑问,是需要。但是,在昨天、前天人民币汇率破7的背景下,1美元兑人民币已经破7了。在这个背景之下,在短期内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压力之下,在短期内汇率上升对抑制物价上升作用有限的背景之下,我不展开说了,报纸上、媒体上、专业学术界很多专家进行分析研究,对抑制物价有没有作用?不要过分扩大它的作用。有作用,但更多的是长期作用,短期作用比较慢。所以在短期内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压力之下,在短期内汇率上升对抑制物价上升作用有限的背景下,我们汇率的调整,我个人认为,应该通过一定的汇率幅度调整之后,尽可能按一揽子货币要求,相对稳定汇率水平。该调则调,调成以后,尽可能按照一揽子汇率水平,给市场、给生产者以一定的汇率预期。现在很多出口企业、很多贸易企业,有的干脆把结算由一个月改为两周。所以我们应该尽快经过一定的调整以后,按照一揽子要求稳定汇率水平,从而稳定生产。

  我们调整的重点或者调整的策略是什么?我认为是要稳定汇率的预期,我们调整的目的是把市场预期稳下来,而不是按照市场预期来调整汇率。我们有关部门要影响市场预期,而不是有关部门受市场预期的影响考虑应该怎么办。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给市场以明确的、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信号。而不是基本按照市场预期想象的汇率上升空间,有的说6.5%,有的说6.3%,市场上来回都在说。我们不是按照市场预期想象的汇率空间和上升的频率与幅度来调整我们的汇率,因为报纸上这方面消息太多了,我相信这会间接影响我们决策层的思维,会有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清醒的从中国需求出发,我们要影响市场预期,而不是市场要影响我们。应该结合我们去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结构调整政策释放的效应,来考虑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水平。什么意思?我们很多结构调整政策,最后它的效益充分发挥,它的贸易顺差减下来,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减少了。我的意思是说,我们考虑人民币升值水平,我们是从金融领域、金融业务的角度考虑,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金融决算部门,一定要算、看到政府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在去年以来制定的各项政策,对汇率政策的助推作用,算账了没有?要考虑它的系统效应。

  应该预期关注中期内美元趋势拐点可能出现的时间,最近的时间内美元可能还要往下跌。但是大家应该看到,全球最大的经济经是美国,美国的问题肯定会解决。什么时候解决?解决前采取什么政策?对全球有什么影响?解决的时间,可能在什么时候出现?我说的美元趋势拐点可能出现的时间,要正确认识中美贸易长时间出现的顺差。人民币升值相对稳定,我们要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就是注意美元贬值拐点的时间,要正确认识中美贸易出现的差距,要给自己留一点空间。这是讲的关于汇率政策问题。

  关于货币政策问题,我讲几点简单的:

  第一,结构调整中的中国,目前在日益加大的压力下,我们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不变的。根据国外的变化,所谓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变,一方面要保证实体经济的增长。比如是10%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根据国外的教训,就是要防止资产价格的上涨过快,防止资产泡沫。

  第二点,关于货币政策,当前物价上升的原因是国内的一些因素,总量过于从紧,未必能够压制国家,只能会影响就业。在一定的时期内,物价涨,肯定意味着货币多。但是货币多,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为实体价格的上涨。所以,解决输入性的物价上涨,有效的手段是税收政策、财政政策。通过税收、补贴,尽可能保证国内的商品供给,尽可能保证低收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要下降。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要追求很多的增长和很低的通胀,这两者的目标已经不能完全兼顾了,在当前的形势下。

  货币政策的第三点,关于从紧政策的观察,我们都在说从紧,到底看什么?由于我们金融市场的结构在发展中调整比较大,前两年没有理财产品,现在理财产品发展很多,市场很大。在这个环境中,调控什么,大家有想法。对贷款,大家也有想法。半个月前我说,我们不是说贷款指标不要,恰恰是在调控比较艰巨的情况下,不妨搞一些观察指标来分析。搞什么?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国家总局和人民银行长期以来编制是很慢的,它可以看出整个社会一年,这个资金哪是多余的部分,流掉了哪些。各个行业分得清,但是表编的很慢。我们讲贷款无非是货币多、货币少,无非讲的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换个思维,从企业出发,第一是贷款;第二是债券;第三股票;第四是通过担保;第五是私募基金现在发展很快;第六是今年表现出来外汇贷款。原来外汇贷款很少,今年控制人民币上涨,外汇贷款突然增加。今年1-2月份,变化之快、增长速度之高的恰恰不是人民币贷款和股票融资,而是外币贷款和短期融资券。外汇贷款增长了14.6%,企业短期融资券增长了2倍多。因此,从各类金融工具的总和来说,我们当前外汇贷款的控制仍然不是很紧,不知道这个感觉怎么样?从银行角度说,可能你们直截了当的从贷款指标来分析,在就是从市场角度来分析。

  货币政策的第四点,我们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被外部干扰。重点讲什么?有些领导在报纸上说,我们基于海外的教训,好像管得住的少。我个人认为,作为政府机关的领导,不应该在市场上说这样的话。我想说的,当前加强外汇管理,热钱流入,在一定时间内这是一项必须坚持的重要金融政策,绝对不能动摇。尽管管理有难度,外部有教训,效果是短期的。但是管,肯定比不管好。哪怕我们能够争取到较短的时间,也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度过艰难的结构调整的时期。因此,有关部门不能泄气,应该着眼于研究更多的,哪怕其中是临时性的政策,来防止热钱流入。

  包括最近,外管局对于外资银行从境外借钱的额度进行了控制,我不是说其它意思,我认为早就应该出这些政策。这方面的压力很大,我们的经济学家、有关领导对具体的外管不是很了解,而外管局应该自觉帮助政府在这种大的方针下,如何配合想出更细的东西,很多专家不了解具体事务,难道没有余地可挽回?我始终认为有余地可挽。这两年的外管政策你们可以一条一条去看,都是有余地可挽回的。因此有关部门对外资进入普通住宅项目的同时,不能对商业地产没有限制,因为对热钱而言,普通住宅和商业地产仅仅都是工具的手段,他们的目标是希望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所以,我认为有关部门,前两年在房地产政策上做了调整,很好。但是对商业地产,对普通住宅市场政策有差别,在这方面应该尽快按照宏观调控的要求加以调整。

  第五点,总量要调控。根据中国历史的教训,只要一调控,结构问题就暴露,这是我们30年改革的特征。而这个特征,随着改革的深入,应该逐步加大。但是中国这个问题很严重,总量一紧,农村就出现问题。我的观点是,想讲几点:面对这样的问题,在2008年从紧政策的背景下,第一是加快中小板市场的发展,一个是创业板市场尽快推出来,给有效益、有活力的企业,在银行贷不到款,在市场能贷到款。尽快把全部的未上市股权转让,这也是合理配置资金要素,保证企业能够得到资金。第二点是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的管理部门,要研究方便有效益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制度。我认为,在企业融资问题上,在企业资本规模上不必要求过高,要达到资本金多少才能发债,关键是看企业的资金流指标、效益指标和环保节能指标,只要这些指标达到,就让它发债,尽快解决中国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坚决打击审批过程中的某些行为,方便中小企业尽快融资。第三是中央银行研究调控商业银行的政策,一方面是形势需要,从紧政策,提高准备金。另一方面,有些问题解决不了怎么办?我认为对于一个银行,对于贷款中,如果中小企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中小银行,央行和财政部合作,给予贴息的支持,给予利率的优惠,给予资金的某种形式的支持,我认为都可以做。我总要控制,一控制了,有些地方一刀切下去了,有些企业没有。我们的青岛商业银行,比方说南方商业银行或者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非常好,但是贷款没有了,怎么办?央行在这方面网开一面,给它一条出路。如果四大银行,你这么干,我也给你支持,慢慢调整到位,满足有效益的资产企业的发展。朱?基当总理的时候,也搞了分批运行,效果也很好。注销企业该支持的还是要支持。

  宏观政策怎么落实?过去总量一紧,最容易暴露的问题就是农村金融的问题,又是大调整中间的大问题。要刺激消费,要发展三农。所以2008年,蒋主席在,他的个人观点。我认为2008年除了实现对三农的已有的政策之外,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小额金融机构,不能停留在去年极少的试点阶段,应该加快发展,鼓励竞争。在农村金融问题上,我完全同意刚才蒋主席做的分析,判断以及进一步的建议。同时我想补充的是,在农村金融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把在发达城市办理现代化银行的一套做法,简单照搬到落后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去。上海、北京这些城市现代化很高,而且城乡之间距离很近、差距很小。你把当地银行优秀的、世界前沿的做法,搬到文化落后、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经济不发达的青海、藏海等等那些地方行吗?肯定不行。言外之意,有些该往后走的,还要往后走。我们一定要结合中国差别很大的情况,不要简单一刀切出政策,这肯定是中国农村金融走出来的唯一的一条道路。把城市的现代化的东西搬到农村,解决不了三农问题。刚才蒋主席说了,农村联社等等,这些反应很大,估计蒋主席也听到,“儿子养活老子”的这种故事有很多。

  怎么办?我刚才听蒋主席说怎么办?有的慢慢改善,有的就不好说。既然没有用,没有办法存在,那还留着干什么?既然是管人家的,为什么还让它存在?让它慢慢发展形成规模,多好。这是多说的话。

  有关部门应该对此加强协调,在结算、存款准备金等方面,给予农村小额的金融机构更大的支持,解决农村金融问题与解决城市金融问题肯定不一样,必须是市场原则与政策支持相结合,这是另外一层意思。

  好,占用大家很多时间,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13。

(责任编辑:丁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